恳请关注陈历杰并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更新!

我希望肚子里是个女孩,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和自立的人。——毛姆《面纱》

重读毛姆的《面纱》,十年后的重读,发现体会有不一样了。尤其是和老搭档李毅律师一起直播解读完这部作品后,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书名《面纱》有了更立体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前,因为《面纱》的电影带给我的冲击,我去买了毛姆的《面纱》。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的,对白太精彩,人物内心的细腻描述很有简奥斯汀的真谛,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之感,尽管故事更像一个充满疼痛的女性成长故事。

但因为电影《面纱》的珠玉在前,我对小说的处理其实有点失望。

电影中,爱德华诺顿饰演的瓦尔特非常有魅力,尽管沉默寡言,但那双眼睛充满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当时都觉得女主人公凯蒂是不是瞎了眼才会不爱这个有深度又深情的老公,而去爱那个又虚伪又油腻的花心查理。

果然电影里凯蒂完成了情感的转变,成功的塑造了女主角凯蒂的自我觉醒,明白了瓦尔特才是值得爱的人,最后也在她若干年后与查理偶遇,当查理问孩子是谁的,她骄傲的说出是瓦尔特的宣言中结束。

影片中最高潮一幕则是她和瓦尔特在瘟疫区湄潭府灵肉交融的那场戏,他们所有的恩怨在那场交欢中都消融殆尽,留下的是彼此的深爱与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小说里却没有这样的设置,连最后的告别也是有点凯蒂的独角戏,瓦尔特可能并没有听到。

而凯蒂最后尽管了解到了瓦尔特的智慧与高贵,以及他因为对自己的爱之深而导致后面在瘟疫区自杀似工作直到最后死于瘟疫,她对他还是没有真正爱起来,并且也因为瓦尔特的离去内心还有一点解脱的快感。

而瓦尔特死后,凯蒂受到查理一家的邀请住到了查理家,即使她已经完全看穿了这个男人的虚伪自私,软弱算计,但是她的身体的欲望还是没能阻挡住查理的攻势而又倒在了他的怀里。

从故事性来说,小说可能没有电影那么唯美与荡气回肠,但是恰恰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坚强与脆弱,奉献与自私,激情与冷漠,善良与狠毒,爱情与算计,自制与疯狂……很难说谁是完全的正面或者反面,但是每一个人物却是非常的真实鲜活,这才是小说真正的魅力。

现在看来,电影确实好看,也比较符合大众的爽剧期待,但小说的安排其实更符合真实的人性。

爱一个人,不是因为感激和感动可以轻易达成的,尤其涉及到情欲的部分,身体有时并不受理性的控制。就像凯蒂已经从内心厌恶查理的虚伪自私,但是她的身体还是渴望查理的温存,而凯蒂选择逃离的方式远离诱惑,反而更符合真实人性的转变和成长。

这十年,我从理性有余但共情不足的法律人逐步转型为以同理倾听为主业的亲密关系咨询师,对人性与关系的复杂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与大家探讨。

1

女性觉醒,成长的疼痛是必要的

与其说《面纱》写了一个爱情故事,不如说这是一部关于女性觉醒的成长小说。

凯蒂最开始确实愚蠢、轻佻、头脑空洞并爱慕虚荣,但那是因为她有一个不遗余力要把她打造成交际花然后调得金龟婿的妈妈,她一直被当作工具使用,并没有被真正的爱过。

她因为和妹妹竞争而赌气嫁给了科学家瓦尔特,她根本不了解他,更谈不上爱他了。而在香港遇到布政司助理查理后,她很快被查理的风趣幽默和花言巧语完全折服,她完全陷入了爱河,和查理尽情享受鱼水之欢,直到被瓦尔特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瓦尔特选择摊牌,直接要求凯蒂和他共赴瘟疫疫区,并说出了一番让人震惊的对白,也是全书最为经典的一段,他说,

我对你根本没有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洞,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力、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知道你为了一己之私和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我尽力将我的爱维持在不让你厌烦的限度,否则我清楚那个后果我承受不了。

一段话让一个隐忍克制,骨子里愤世嫉俗的孤高智者形象跃然纸上,我们知道这个男人外表的冷漠与内心的狂热,同时也明白他一旦发怒,他的可怕与疯狂。他确实当时是有带凯蒂去瘟疫区同归于尽的打算的。这种疯狂的爱由此可见一斑。

听到这段对白和瓦尔特的要求,凯蒂慌了,提出了离婚的要求。瓦尔特耍了个心机,告诉她离婚的条件是,查理答应离婚迎娶凯蒂。凯蒂当时觉得瓦尔特简直是疯了,这个要求对她来说不是小菜一碟?她觉得只要她可以离婚,查理离婚迎娶她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就是恋爱脑女性的天真!甚至连写了一辈子爱情小说的琼瑶也没有逃脱这个窠臼,晚年才发现自己爱了一辈子的平鑫涛只是极品渣男一枚。

但是凯蒂当时是不信的,她满怀信心去找了查理摊牌,结果不出所料,凯蒂遭受到她有史以来人生最大的一次重创。

我估计当时凯蒂的心情就如琼瑶看到平鑫涛瞒着自己立遗嘱的感觉,她一气之下选择了和丈夫共赴瘟疫疫区,三分赌气,三分无奈,更多是沮丧。

但真正到了疫区,她却经历了人生以来最大的觉醒,亲眼目睹可怕的瘟疫惨状与成千上万的死亡,她一下子觉得以前的虚荣与轻佻显得多么可笑,尤其是在修道院看到了那些忘我奉献,置生死于身外的修女们,她更有一种彻底地惊醒:

难道他就不能像她一样恍然明悟,在恐怖与死亡阴影的笼罩下,与那些在修道院里令人敬畏的美丽心灵相比,他们之间的是非恩怨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一个愚蠢的女人红杏出墙,真有那么重要吗?

而她对丈夫的感觉也在悄然地变化。她开始对他好奇,对他尊重,甚至在修道院听到大家对瓦尔特的崇高敬意,她甚至有几分骄傲。

她意识到自己以前是多么无知,才会如此瞧不起自己的老公。而曾经对他来说魅力无限的情人查理,她也清楚地认定是个彻头彻尾的二流货色,而自己也是肤浅至极才会找这样的龌龊小人。

她想和丈夫改善关系,但是瓦尔特却总是一副漠然与冷淡的样子,但他却承认自己鄙视自己还爱着凯蒂,这让凯蒂感到困惑,她说,

“我觉得你这样对我不公平,你因为我愚昧、轻佻、粗俗,便责备我,这是不对的。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我认识的所有女孩子都像我这样。这就好似一个没有乐感的人因为讨厌听交响音乐会而受到责备一样。因为你自己赋予了我一些我并不具备的品质,你就责备我,这样做公平吗?我从未试图装出一副什么样子来欺骗你。我就是我自己,有一个好看的脸蛋和快活的性情。你不能希冀在集市的小摊上买到珍珠项链和貂皮大衣;在这你只能买到锡制的小号和玩具气球。”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瓦尔特为什么爱凯蒂了。尽管最初他是被她的美貌和活泼的个性吸引,这些都是瓦尔特缺少的。但其实凯蒂身上还是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勇敢,她敢于直面问题,包括自己的不完美,她接纳了瓦尔特对自己的评价,但她不接纳由此而不停地责备她,她这一段内心独白更加展现出她的坚定和自我接纳,以及她与瓦尔特思维方式的不同——

面对治病救人的崇高事业,他怎么能对这些凡尘琐事费心劳神、耿耿于怀呢?说来也真奇怪,聪明睿智的瓦尔特竟如此轻重不分!……他的身心备受摧残,一度活在自欺欺人的幻觉中,可是当幻觉在真相面前摔得粉碎,他以为现实也被摔碎了。没错,他不能原谅她,实际上是因为他无法原谅自己。”

这个时候的凯蒂已经完成了自我觉醒的重要一课,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她看见了自己与瓦尔特的不同,但是依然尊重彼此的不同,也接纳自己的愚蠢与肤浅,然后再勇敢地作出改变,选择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个过程恰恰是成长的疼痛触发的。

2

女性觉醒,始于爱情,但不止于爱情

我想大家对《面纱》的第一印象肯定是觉得是一部爱情小说,尤其是电影的改编,基本是围绕一段三角恋情来展开。但是,你深入读下去,你会发现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觉醒之作,而毛姆让女主凯蒂的成长始于爱情,但却并不止步于爱情。

凯蒂的母亲是个美丽精致,善于社交的女性,但控制欲强,贪图名利,精致利己。因为只能依附于丈夫的社会地位而跻身上级社交圈,所以不断榨取丈夫,不顾及其感受,费尽心机拉拢关系,谋算职权,填补虚荣心。

她从小就打算把凯蒂培养成令男人心驰神往的交际花,并且钓到“金龟婿”,从此飞上枝头做凤凰。她没有给予凯蒂足够的底气和爱,更没有把她培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新女性。

是瓦尔特的摊牌以及查理面对瓦尔特的官司威胁,原形毕露,对凯蒂只身赴死也毫不动容,让凯蒂美梦幻灭,也开始了成长之旅。

尤其是深入疫区的生死劫难,让她最终醒悟,爱情也好,名利也罢,终究只是一场幻梦,而觉醒与智慧才是更为持久的力量。正如木心在《素履之往》中所言——

爱情本来就没有多大涵义,全靠智慧和道德生化出伟美的景观。如果因为爱情而丧失智慧和道德即可判断:这不是爱情,是性欲,性欲的恣唯。

书中凯蒂在瓦尔特死亡的时候也没有爱上他,但是她在瓦尔特临死前做出了自己的忏悔,恳求瓦尔特的原谅,尽管书中的瓦尔特并没有回应,但是凯蒂自己内心却逐渐释怀与放下,她甚至在瓦尔特死后反而体会到难得的幸福感受。

她在回忆瓦尔特的死对她的影响有这样一段残忍坦诚的独白:

“当然,瓦尔特的死对她来说是个打击,她不希望他死。但是说到底她并不爱他,从来也没有爱过他。……他承认瓦尔特有着让人钦佩的人品,但不幸的是她偏偏没有喜欢他,却只是厌烦。

不能说他的死对她来说是个解脱,如果一句话能够让他起死回生,她会毫不犹豫的说出那句话。但是不能不承认的是,瓦尔特死后,她的生活的确多多少少畅快了一些。他们在一起从来不快乐,而要想分开却又是遥不可及的事……”

听起来很残忍,她自己有时也觉得自己是否太冷血。但是这个时候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为爱情会愁肠百结和牵挂不已的肤浅女人了,她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开阔,她关注的话题也变得越来越深刻和抽象。

就像她在瓦尔特死后与智者韦丁顿关于死亡,关于灵魂,关于永恒,以及“道”的探讨,我很难想象这个人就是当初只在乎自己如何能够成为交际舞会中的女王以及如何能够赢得耀眼男人的爱慕的轻佻女人,她真的蜕变了,不再像浮萍一样漂浮,开始真正深入内心,不断向下扎根,长出一种静默却又深邃的内在生命力。

凯蒂在修道院里的修女身上感受到精神洗礼。修女们有的投入工作信仰坚定,有的热情快乐不惧死亡,有的出生高贵却舍身救世。她都伟大而纯洁,神秘而不容亵渎。她感受到修女们的热诚以及她们对永恒的追求,对世间的仁爱,内心的强大足以将任何的苦难化解。

这样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她,但也让她困惑,如果她们放弃的一切并不能将她们引入永恒,而死亡才是万物的归宿,那她们是否被愚弄而白白做出了牺牲?

韦丁顿告诉她,“她们的理想是否是镜花水月并不重要。因为她们生活本身就是美好的。

唯有一件事能使我们不断从这个世界的混沌无序中创造出来。就是美。美好事物中包涵:人们画的画,谱的曲,写的书,以及他们的生活。但其中最为丰饶的美,其实恰恰是美好的生活本身,那是完美的艺术杰作。

毛姆借韦丁顿之口说出了对老子的“道”的理解,

道是一条世间万物都行走于上的永恒的路。但它不是被万物创造出来的,因为道本身也是万物之一。道中充盈着万物,同时又虚无一物。万物由道而生,循着道成长,而后又回归于道。……

不管它愿意与否,它赐予了万物行事的法则,然后任由它们自长自成。征服自己的人是最强的人。

也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凯蒂完成了内心的觉醒与成长,那就是如何找到那条自由与安宁之路,正如毛姆在写到凯蒂的那段顿悟一样——

自由!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尽管未来依然模糊不清,但却像小河上的薄雾一样,在晨光的辉耀下顿时显得五彩斑斓。

自由!死亡的威胁烟消云散了,使她屈尊受纳的爱情已经随风而去了。所有的精神羁绊统统见鬼去了,留下的只有一个自由奔放的灵魂。有了自由,她也有了无畏的面对未来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灵与肉的对抗,需要保持觉察与清醒

本来以为小说写到这里结束,应该堪称完美,但毛姆就是毛姆,他继续让你体验人性成长的曲折迂回,以及灵与肉的永恒对抗。

凯蒂回到香港后,是情人查理的妻子来迎接她,因为她深入疫区支持丈夫的事迹已经为大家争相传颂,她被热情地带到了查理家里居住。而这个时候,查理的渣男本色又开始彰显无遗,他厚颜无耻来期待和凯蒂再续前缘,遭到拒绝后,他的渣男语录值得所有偏好情绪价值的女性擦亮眼睛,

“既然你活着回来,为什么我们不能做朋友,不能继续拥抱亲吻!

灵魂被洗涤过的凯蒂,肉体还是没有跟上灵魂的步伐。不管她内心对这个男人多么鄙视厌恶,但身体还是很诚实地受到了诱惑,她又一次被情欲打败,和查理睡了。

但幸亏对自己欲望的觉察和惊醒还在,第二天,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逃离,逃离欲望之所,不去刻意考验人性的弱点。她回到了自己英国的家。

这一段,我觉得毛姆写得非常真实,成长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时刻要对自己的人性弱点保持觉察和警惕。正如梭罗所言,“每个人的内心都潜伏着野性,只要崇高的天性酣睡了,这种野性就会苏醒。”

回到家,她才知道母亲已经病逝,而父亲则要去赴任新职,她感受到父亲其实对于母亲的去世是一种解脱,而父亲也家人也缺少真正的连接,渴望独自赴任。这个时候,她勇敢表达了对父亲的爱与感恩,也表达了对肚子里孩子的期待,

我希望肚子里是个女孩,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和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一辈子依附于他。

父亲,我以前是个愚蠢,邪恶、可憎的人。但我无能为力。我已经得到了严厉的惩罚。我一定不会让我的女儿重蹈覆辙。我希望她是个无畏坦荡、自立自强的人。我希望她不像我,不依赖别人,能够找个好一份好的活计养活自己,过上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我想这才是毛姆最后想传递给所有女性朋友们的心声。不是口号式的表白,而是在历经生活的沧桑后,愿意回到生命的本质问题,做一个自强不息,自尊自爱之人,但这样的自强不息不是远离人间烟火和情义,而是历经绚烂后的平淡与简单,是看透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智慧与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