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的历史上的两大战神粟裕林彪战功卓著,有着当世俞亮之称,也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粟裕对林彪十分尊重,在军事问题上总能将林彪推举在前,比如直接向毛主席提请由林彪指挥台湾战役,而心高气傲的林彪则对粟裕更是赞赏有加,称粟裕“尽打神仙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大将和林彪元帅

蒋介石称:关内的粟裕“诡计多端”,关外的林彪是“战争魔鬼”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和林彪分赴抗日战场,为我党仅有的两支军队八路军和新四军分别来了个漂亮的开门红,极大振奋了国人的抗敌决心。

林彪指挥平型关伏击战——

林彪作为八路军115师师长,在配合第二战区友军作战时,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这便是“平型关大捷”。这一仗让八路军威名天下扬,就连蒋介石也发来贺电:“有日(9月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

粟裕指挥卫岗歼灭战——

粟裕作为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在开赴苏南敌后时,发现镇江至句容的公路上,日军的汽车来往很频繁,于是决定在韦岗设伏袭击日军车队。当30名日军分乘五辆车进入伏击地域后,先遣支队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这一战击毙日军20多人,炸毁4辆汽车,缴获不少军用品。新四军初战告捷,威震大江南北,蒋介石同样发来一封酸溜溜地嘉奖令:“所属粟部,袭击卫(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大将

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林彪二人一南一北,掌管两支最大的野战军,深受毛泽东器重。林彪作为东北局书记、野战军司令员,却对与军事无关的大小之事,一概不予过问,被老搭档罗荣桓称为“林总的重点主义”;而粟裕虽然只是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却被毛泽东明令负责战役指挥,掌管全军征战事宜,被老搭档陈毅称为“华东军事主要靠他”。

蒋介石则对于粟裕、林彪二人可以说是爱之切恨之深,犹如当年曹孟德看待关云长,既徒唤奈何,又无计可施,说关内的粟裕“诡计最多,肃清最难”,称关外的林彪是“战争魔鬼,不得不防”。

林彪请主席“头脑清醒”,粟裕向主席“斗胆直陈”

不论是林彪还是粟裕,他们在打仗的时候,只会从军事和战争本身去考虑问题,而从来不会掺杂其它,比如会不会令上级不开心,把自己当成了“刺头”。如果他们对上级的军令有明显不同意见时,还会断然采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他们这种吃了“豹子胆”的“刺头”性格,有时候不但“抗命”,甚至还会对军委的领导出言不逊,这也常常让毛泽东气不打一处来。但是气归气,军委和毛泽东还是会慎重考虑他们的建议,并且积极采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接见群众代表

林彪“抗命”不南下——

在重庆谈判时,毛泽东电令在东北指挥作战的林彪,希望再打一场硬仗,多占一些地盘,为此时周恩来在重庆仍在进行的和平谈判多加一些砝码。

可是作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的林彪却又不同看法,认为和平只是暂时的,全面内战是迟早的事,所以当前最紧要的是要保存有生力量,以备长期作战。

面对军委的电报催促,林彪陷入了打与不打的矛盾焦灼之中,于是口述了一份电报,详述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在电报的最后还加了一句“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当电报发出以后,林彪猛然觉得电报好像有什么问题,就问秘书,秘书说最后的一句话是不是重了点?林彪让赶快把电报追回来,可是发的是特急电报,已经发出去了。

在之后的四平保卫战中,林彪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果断选择了撤出四平,这是典型的“自作主张”,但此举却有效避免了东北民主联军主力被打光的危险,也最终成为了之后影响东北战局的重大因素之一。

之后,林彪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更大的信任,被任命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至此,毛泽东放心地把东北的一切事务交给了林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指挥作战的粟裕

粟裕“抗命”不过江——

1947年7月,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三颗战略棋子”部署决议,其中一条是“陈粟大军越陇海路挺近豫皖苏”,可是粟裕却对这一战略决策持不同意见,于是向中央军委发去了一封长达1400余字的电报,在电报中提出“应首先依托解放区并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战略设想。不仅如此,粟裕在电报的末尾还写上“管见所及,斗胆直言。是否有当,尚盼裁示”。也就是说,希望中央军委认真对待,并且就他所提出的意见能够最终裁定,正面回复。

中央军委在收到粟裕的电报后,回复“中央渡江南进决议不变,请他‘熟筹见复’”。粟裕则再一次以个人名义,以2800字的长文致电中央军委和华东局,详细分析了华野三个纵队执行渡江南下方案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当前中原战局发生的有利变化。

毛泽东在看完粟裕的电报后,整整考虑了一个晚上,决定针对粟裕提出的问题召开一次书记处扩大会议,并要求陈毅和粟裕列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在西柏坡

会上,毛泽东在认真倾听了粟裕的发言后说:“粟裕同志,如果你不敢渡江南下,中央可以考虑另换个人去!”粟裕当即表态:“只要党中央决定派我去,我个人坚决服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过,在决定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中央书记处经过几天的会议讨论,经过慎重思考,最终还是同意了所以的建议。

毛泽东并不是一个轻易被说服的人,但是要看提出建议者是否具有令人信服的真知灼见,并且他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到确有改变既定方针的必要。

解放战争以来,粟裕的历次建议,称得上言必有中、算无遗策,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毛泽东对此已有深刻印象。但这一次作出暂缓渡江南进的决定,仍然经过了3个多月的观察考虑,才确定下来。

与此同时,中央还作出一项重要决定, 就是调陈毅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工作。毛泽东对粟裕说:“中央已经决定了,陈毅同志和邓子恢同志到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今后华野就由你来搞。” 对于中央的这个决定,粟裕毫无思想准备,心中默想,中央对于自己的“不受军令”,不但没有处分,竟然还要升官?粟裕再三请求,希望中央让陈毅仍回华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粟裕任苏北指挥部正、副指挥

毛泽东最终表示同意粟裕的意见:“那好吧,陈毅同志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但是中原那边工作很需要他,现在必须马上去。” 从此以后,粟裕就以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职务,担负起领导和指挥华东野战军的重任,而陈毅在华东只是挂名。

粟裕之所以敢对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犯颜直谏,完全是处于对于中国革命的高度负责,没有受到丝毫其它方面的因素所羁绊。

而对于林彪和粟裕的“抗命”,毛泽东虽然颇为恼火,比如这次“林彪不南下,粟裕不过江”,但毛泽东最后还是听了他们的话,成就了他们的美名,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从善如流的美名。

粟裕林彪同气相求却归宿不同,同为战神却不记恨争宠

1958年粟裕落难后,一向惯于党内斗争并喜欢落井下石的林彪,在参加几个批判粟裕的会议时,不但没有“明批暗保”无中生有说粟裕的一句不是,甚至还与叶剑英、萧劲光、陈赓等人一起,帮粟裕说了不少公道话。

有一次,林彪还专门去看望落难中的粟裕,两人相谈甚欢。林彪先宽慰粟裕,然后说他“缺少党内斗争经验”。粟裕则老老实实地说,自己不仅缺少,而且压根就没有党内斗争的经验。

这个时候的粟裕也和当年毛泽东被排斥架空时一样,“鬼都不上门”,头上戴着“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与“里通外国”两顶高帽子,“权倾一时”的总参谋长一职已经被解除,中央书记处主要负责人还要不停地找他谈话,不许他接触部队了。

而此时林彪能冒着莫大的风险找粟裕,明确表达关心支持之情,这与当年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四军时,唯有林彪登门拜访是何等的相似又一脉相承。由此可见,林彪对于患难中的战友,确有一种上古侠义之风。

为此,林彪竟也成为了粟裕此时的重要依靠和可以交心之人。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林彪的官越做越大,而粟裕则逐渐淡出军队要职,担任着一些可有可无的闲职,然而在政治斗争中走火入魔的林彪却始终没有对粟裕动过任何坏心思,依旧常常给予他一些帮助和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 资料图

不过“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当林彪走上了新的高位后,不再满足于做主席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在一系列算党夺权的闹剧中,又很快流星般地扫过天际,沉沙折戟。

似乎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将军们,在功成之后都要经历一番特殊的挫折,这几乎就成了他们的宿命,不过粟裕虽然被不公正对待多年,但最终还是等来了中央对他战绩和品德作出了全面客观评价,让这位“尽打神仙仗”的一代战神永远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中。

不知您对这两位战神还有多少了解呢?欢迎大家转发点赞,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

之前还有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后回看,或跟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