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转自中国作家网,余银辑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泰庵》

王 彬 著

作家出版社

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崩塌了。明朝之亡,后世学者多有讨论而各持观点,在文学的语境里,王彬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丰泰庵》则从崇祯皇帝长女长平公主的角度,全景式地描摹了其时社会巨变、人物命运以及覆灭的深刻规律,而使读者深切体会到历史的必然与残酷。

在创作手法上,作者以叙述集团的套盒形式,通过叙述者的层层转移,在赓续传统叙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努力探索新的叙事空间。

《丰泰庵》出版后,在学界与坊间反响不错,出现了不少评论,本文将这些评论以提要的形式汇辑于下,以期为有兴趣阅读《丰泰庵》的读者提供些许参考。

一部十分难得和值得关注的长篇历史小说

胡 平

(著名评论家,原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

作者选取明代末年王朝即将覆灭的场景,通过幸存于世的崇祯女儿长平公主的讲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宫廷密辛及政治内幕,复原了历史面貌。令人惊异的是作者对那段历史考证详尽,对当年的京城风貌谙熟于心,具有相当专业水准,对朝廷规范、官场制度、民俗节令、文玩器物,闺阁服装乃至兵士戎装的书写皆称典范,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于是在此基础上刻画众多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引出使人深思的历史教训。

作品文笔老到,叙事从容,任思绪踱步,从而显示出作者多年修炼的成果。《丰泰庵》是一部十分难得和值得关注的长篇历史小说。

《丰泰庵》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王春林

(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丰泰庵》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阅读《丰泰庵》,首先令我感佩不已的,是作者在叙述形式层面上所作出的多方面积极努力。众所周知,现代小说区别于传统小说的一大根本特征,就是形式感的明显加强。当然,无论如何都必须强调的另外一点是,很多时候,形式已经不再仅仅只是形式,诚所谓形式即内容,或者借用苏东坡的那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旦作品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那么,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肯定也会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来说,王彬在叙述形式上所作的努力,集中体现在第一叙述人称的三次转换、套嵌式结构的设定以及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其一,是语言运用层面上双重语言系统的交织。这里所谓双重语言系统的具体指称对象,一是叙述层面上所使用的带有鲜明口语化特点的流畅自如的现代汉语,二是对话层面上带有突出书面语特征的真正可谓是文白相杂的拟古式汉语。作为一部以当下时代的读者为阅读对象的长篇历史小说,最起码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说,作为小说文本主体的故事叙述这一部分,所采用的只能是与日常口语保持高度一致的那种流畅自如的现代汉语。最能见出王彬语言运用方面功力的,恐怕还是人物对话层面上那种文白相杂的拟古式汉语。我们都知道,纯粹意义上的古代汉语,也就是平常所俗称的文言文,虽然绝对称得上是凝练、简约、典雅,充满着书卷气,但却毫无疑问远离公众的日常生活。这样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对于作者来说,在虚拟明朝那个时代人物对话口吻的时候,既需要虑及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对话语境,也不能不考虑到当下时代的读者接受。如何在二者之间求得某种微妙的平衡,尽可能地还原那个历史时代人物语言交流的状况的最终结果,就是出现于《丰泰庵》里那种文白相杂的拟古式汉语的想象式创制与运用。由于小说的故事集中发生在朝堂和宫内,所以这样的语言特色自然也就更多地体现在崇祯与大臣,与宫内诸嫔妃子女的对话过程之中。

其二,是三重第一人称的数次转换与套嵌式艺术结构的巧妙营造。在小说序章《热水镇》中出现了第一个叙事者——作为编辑的“我”,因为去南美旅游认识了研究明史的的李力,这是第二个 叙事者“我”,在第一章中《薇妮》中,李力认识了研究长平公主的意大利汉学家薇妮,两人共同发现了长平公主的日记,长平公主是崇祯皇帝的长女,留下了一本日记,记述大明王朝的覆灭过程,以及众多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之所以出现如此反复的叙事结构,归根到底,作家的意图就是要给自己借助于长平公主的视角重新回顾打量大明王朝崇祯那个特定阶段的历史创造一种看上去合情合理的理由,或者说制造一种真实的幻觉。尽可能地让读者相信,不仅的确存在着李力和薇妮这样两位明史的研究者,而且他们还真的就意外发现了署名为“媺娖”的这么一本早已尘封多年的日记。作者的全部努力方向,就是一定要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长平公主不仅在大明王朝覆灭后继续生存下来,而且还要借助于她的眼睛对崇祯时代进行一番充满着痛苦色彩的回望与审视。

寻找文学高峰

张永军

(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因该有能力丰富和温暖这个世界,这种丰富和温暖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超越时空,抵达人的心灵;它有时一种抚慰,能够使干涸冷漠的情感和认知得到滋养。《丰泰庵》令我收获了久违的感动,其饱满的容量和张力,文字表现,意蕴表达中的差异,切入点和耐受力,成为作者读者之间的深刻共鸣。

现在常说寻找文学高峰,那么我们所说的高峰,究竟在何处?在缥缈云端还是当下?我们苦苦追寻的高峰或许就在眼前,而这令人迷惘。毫无疑问,作者和读者是一对矛盾,他们相互塑造相互适应。优秀的作者因该坚守自己的理念,必须带着最深刻的情感体验与理想意志,通过文学作品交融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这份坚守是文学的永恒生命所在。

在我看来《丰泰庵》的阅读难度颇大。这种难度,源于王彬复合体的写作身份——作者不仅是优秀的作家,创作了数量众多的散文与话剧剧本;还是渊博的学者。他研究《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三国演义》研究叙事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的历史、地理、人文。他出版了《红楼梦叙事》《水浒的酒店》《从文本到叙事》《无边的风月》《禁书 文字狱》《北京老宅们(图例)》《北京微观地理笔记》等许多专著,积累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他洞悉历史脉络、地理风貌和规章制度,以此为基础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揭示了历史变化的规律,从而创作出一部令人难忘的长篇历史小说,是十分值得我们珍视的。

以传奇书写历史侧影

张颐武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彬的《丰泰庵》是一部气势不凡的奇书。

它描述的是明朝崇祯年间历史,从一个人们料想不到的角度,把历史演绎得极为生动。通过长平公主这个并不被历史高度关切的人物,勾勒了历史的侧影,也提供了极为独特的想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传奇,一个从历史中超越地重新想象的传奇。这个传奇被王彬赋予了不凡的意义。

《丰泰庵》所写出的既是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的过程,但他所刻画的却是对这过程的一种来自于个人的“补充”。这种补充不是试图戏说或改写历史本身,而是让历史和日常生活、个体的命运建立更为切实的联系,让我们看到一部私人叙述中的历史,大历史在化为小历史的同时,其实并没有被替代或解构,而是通过一种小历史和大历史的平行的描述得到了新的呈现。小历史和大历史相互补充,相互作用。长平公主的个人的经历就是大历史的一个部分,但大历史的惊心动魄更让这小历史的传奇有了完全不同的效应。长平公主的私人讲述,却凸显了明末历史中心的大风暴,而个人在大风暴中无法掌握个体命运的际遇,她的漂泊离散的经验,都凸显了个体生命本身的独特性。小说里故事的传奇里有刻骨的感伤,长平公主的身世际遇里的那些过往的故事,其实都是历史中个人的生动真切的表述。

对于王彬来说,他的历史叙述并未试图标新立异,往往正史的论述的堂皇依然存在于故事之中,但那鲜活的想象所表达的“侧写”的传奇,则体现了不同的选择和更多的意味。历史对于王彬来说,就像钱钟书先生引用过的那句名言是“一个大掌故”,他的眼光穿透了历史的那种庄重的秩序,而是在一个流动不居,变换不定的表述中构筑了一个大历史和小历史并置平行的故事。这里的一切都经过了王彬所拟想的长平公主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历史意外地展开了它的另外一副面容,定格于这部《丰泰庵》之中。让我们获得了对于历史的观察和思考的另外的一个角度,也获得了一种来自小说叙述的不同的另类的历史。对于王彬,这是一个关于北京和它的生活的故事的一部分,而对于我们,则可以看到一种不同的“侧写”所带了的不同的想象的可能性。

传统叙事的赓续与创新

林 遥

(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丰泰庵》借鉴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评点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革新。

在古典小说中作者与评点者处于不同位置,是著作之内与著作之外的关系,叙事与评点处于平行关系,相互之间不存在融合的可能。《丰泰庵》通过李力的介入使得太平公主和李力的叙述巧妙地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了叙事合力。因为,李力和太平公主都是小说中的人物,共同进入小说的叙事之中。这样就将将古典小说的评点机制从外部引入到内部,改变了叙事与评点两张皮的矛盾,将两个层次的叙事巧妙地融为一体,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增加了小说的叙事魔力。对中国传统叙事的继承与创新,《丰泰庵》提供了一个可以思索的文本。

人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体验历史,文学艺术却可以提供窗口,给人们一个窥视过往历史的角度以及方式。《阴符经》里说“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长平公主于丰泰庵内,以追忆的角度进入历史长河,回溯明末败亡之惨烈,诠释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的物是人非。《丰泰庵》对叙事技巧的努力拓展与运用,让我看到了传统叙事在现代小说中的赓续与创新,从一个新维度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延伸的空间。

另一种写法和别样抵达

秦 岭

(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小说叙事普遍存在主题开掘与叙事方式同质化的当下,王彬先生的长篇小说《丰泰庵》以别具一格的行文气象和架构奇绝的文本探索,突破了当下小说文本在叙事层面的思维惯性和视角局限,强化了文本、故事和审美的高度统一性和融合力,昭示了长篇小说创作理念和方法的另一种可能性,呈现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创作范式和文本叙事样貌。

《丰泰庵》具有虚构文本的纯粹性,但其叙事框架却完全是纪实文本的样式,不妨假设为“虚构”的历史报告或者现代意义的报告文学。作者采取了多重构架,安排三个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事。构成了一个既具有历史感,又具有现场感的全新文本,其叙事架构的设立和创造,在当下小说中并不多见而独领风骚

当下小说的弊病之一是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抛弃,以至丧失了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作者在《丰泰庵》中积极借鉴中国传统小说讲述故事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将中国传统小说中的评点模式,通过小说人物李力补充性质的叙述有机地运用于文本之中。作者秉持现代小说多种叙事理念,同时亦不忘传承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优势,有效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多年来,王彬先生致力于叙事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北京地方文化研究。曾经提出第二叙述者、叙述者解构、动力元、延迟、漫溢话语等观点,他这次推出4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丰泰庵》,恰似以小说名义对自己叙事学研究的再实践和再回应,从而凸显了理论对当下小说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写来花团锦簇,读来赏心悦目

陈 纸

(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诗人常说,诗到语言为止,诗是这样,小说也是如此。小说名家林斤澜说过,小说第一是语言,其次是故事,语言通过故事抒发,故事通过语言表达,二者是一分为二而又合二为一的关系。王彬先生一向注重语言,《丰泰庵》也是如此,而且更上层楼,在《丰泰庵》中,他的语言既糅合西方也吸取中国传统小说的精髓,写来花团锦簇,读来赏心悦目,在当下的小说中难得一见。比如对月光的描写,月光在他的笔底是丰富多彩的,犹如绮丽锦绣且变化多端。比如:“夜。月光从华丽如梦的屋脊上滑落下来,流淌在乾清门广场的光影里,一半是铁灰,一半是银灰色,……一只夜鸟从西边的宫阙飞来,移动地投下透明的铁锈一样颜色的斑影,夜鸟翅膀羽毛的边缘飘动着,被半残的月光反投射出参差苍褐的光”;这是皇宫的月亮,而战场上的是:“月亮升起来了,吐出忧郁的紫红光芒,原本铅灰的云缕,颜色更加浓重,而且连成一片,将天际完全遮蔽,成群的难以计数的乌鸦发出瘆人怪叫,在紫月下面飞来飞去,准备降临鲜血覆盖的土地,大快朵颐地享受这难得的饕餮盛宴”语言清冷、绮丽、委婉,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末世王朝特有的空灵、惨淡、凄凉而虚无的氛围。这样精致漂亮的语言在《丰泰庵》中十分普遍,我这里就不再举例细说了。简括地说,作者运用精美的语言描绘景物, 将景物与故事充分契合,又通过景物推动故事发展,从而暗示主题,是故事情节中不可或缺、甚至非常重要的元素。

阅读《丰泰庵》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许久以来没有看到这样叫人高兴的长篇小说了,阅读《丰泰庵》犹如步入广阔沉稳的大地,而又历经了一场紧张残酷的风云变幻,令人感觉跌宕起伏、凄冷悲怆而又繁茂异常。《丰泰庵》以真实的想象揭示了许多新的审美原委,从而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作家出版社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泰庵》

王 彬 著

作家出版社

内容来源:中国作家网

辑录:余银

排版:邓 宁

编辑:刘 林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中国的佐罗”童自荣:好玩,八十了,八十而已

新书推荐 | 《人活起伏:欧阳修》:《百家讲坛》主讲人、千万粉丝知识博主何楚涵,带你走近北宋“文坛一哥”欧阳修

新书推荐 | 《在伊犁》:王蒙“新疆叙事”经典代表作,深入了解新疆伊犁多民族聚居地的地域风情、民俗文化、人文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