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道,中央红军来到了大渡河畔,由于民族政策和统战工作到位,毛泽东并没有成为蒋介石口中的石达开第二,但是面对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如何顺利渡河仍旧是困扰红军的一个重大难。所以说,红军可能在大渡河畔全军覆灭的危机还远远没有解除。
“大军切勿在此停留”
毛泽东在前往大渡河的路上,曾遇到过当地的一个老秀才,于是便谦虚地上前向老秀才问计,老秀才对毛泽东打量了一番后说:“大军切勿在此停留。”并告知沿大渡河上游160公里处有一吊桥,名泸定桥,可以试着在那里通过。
毛泽东
毛泽东来到大渡河边时才明白,要想快速渡河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要想在此渡河,就必须要有船,而沿岸的船只早就被国民党军损毁或收走了。刘伯承率领的先遣队费尽千辛万苦,也才找到了四条小船,凭着四条小船,按照一条船一次渡30人,往返一趟一个小时算,即便是不分昼夜摆渡,要想把数万红军全部渡过河去,至少也得一个月的时间,而身后国民党的追兵也就只有三四天的路程了。
此时,老秀才“大军切勿在此停留”的话语再次在毛泽东的耳畔响起。毛泽东明白,如果不能立即寻求他法,老秀才的话便会在此一语成谶。
以奔袭的姿态战斗,以战斗的姿态奔袭
数万大军仅靠这四条小船过河,这万万是行不通的。
毛泽东
于是,毛泽东决定兵分两路:红一军团第二师和红五军团为左纵队,由林彪指挥,沿大渡河南岸奔袭到上游的泸定桥,在那里夺桥过河;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继续在这里渡河,渡河后组成右纵队,由刘伯承和聂荣臻指挥,沿大渡河北岸向上游的泸定桥方向前进,去接应从泸定桥通过的大部队。其他部队一律随中央纵队,从泸定桥通过。
很多朋友都知“大渡桥横铁索寒”,但却不知真正考验红军战士的其实是向着大渡桥方向的这一路奔袭。
泸定桥
执行飞夺泸定桥任务的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沿着大渡河南岸向上,必须在两天半的时间达到泸定桥,并抢占泸定桥。也就是说,奔袭一百六十多公里崎岖而又敌情未知的山路,包括途中可能遇到的战斗在内,必须保证每天50公里的急行军速度。
红四团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底子,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他们在长征途中一直都是整个红军队伍的刀尖子,不论是打开遵义之门的乌江战役,还是打开北上通道的腊子口战役,红四团始终是处于前锋的位置。
红四团在向泸定桥奔袭的第一天,在途中不断遇到敌人的袭扰,他们不恋战,也不会主动对敌人发起攻击,因为他们的使命是按时达到并抢占泸定桥。
可是,在途中他们还是遇到了一些不得不打的仗,所以,他们的行军基本上都是以奔袭的姿态战斗,以战斗的姿态奔袭。
如果让敌人跑在了前面,整个红军就危险了
红四团在第二天的奔袭途中,还没走出几公里,红一军团指挥部的通讯员就快马加鞭给黄开湘和杨成武送来了林彪的紧急命令,要求红四团必须在第二天凌晨到达泸定桥,也就是说与原定的时间又提前了十二个小时。
接到命令后的黄开湘和杨成武连动员的时间都没有了,随即命令部队加快速度往前跑,他们每个人都明白:如果让敌人跑在了前面,整个红军就危险了。因为,此时红军分两路夺取泸定桥的计划已经被国民党的情报部门截获,蒋介石已严令川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必须要抢在红军之前加强对泸定桥的防卫。
红军强渡大渡河 油画
红四团为了赶在川军之前到达泸定桥,连吃饭也是边跑边吃,一路上他们还得应付各种突发情况,遇神杀神,遇水架桥。到了晚上,黝黑的山路已使红四团无法前进,这如何在凌晨到达泸定桥呢?
忽然,他们发现对岸出现了一串串的火把,经过辨认,原来是国民党的川军部队,也是在向泸定桥的方向开进。于是,四团的官兵们也都点起了火把,还让一些四川籍的战士向河对面的川军喊话,使得对岸的川军把红军当成了和他们一样去支援泸定桥的友军。
眼见敌我双方齐头并进,这可如何是好?红军只能在河对岸与敌人赛跑。
好在不久之后,四团的官兵发现对岸的火把不动了,也减少了,喊话询问得知,对方准备宿营了。这个消息令四团的官兵们欢欣鼓舞,他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奔跑,在天蒙蒙亮的时候,终于按照预定时间到达了泸定桥。
被敌人拆去木板的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河经泸定的这段河古称“泸水”。海拔七千多米的贡嘎雪山和海拔三千多米的二郎山隔河相对,大渡河就在两山的切缝深谷之中,河水如野马奔腾般的咆哮,它自古就是川康要道上的天堑。
康熙四十四年的时候,为了打通京城、成都至拉萨的通道,清廷下令在这里架桥。这是一座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锁链连接两岸而成的吊桥,其中九根为桥面,四根为扶手,铁索分别固定在两岸的铁桩上。整个桥长一百零一点六七米。
5月29日凌晨6时,红四团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但桥上的木板早已经被川军拆掉,横在河水两岸的只有十三根铁索。站在桥头的川军幸灾乐祸地冲红军喊道:有种你们飞过来啊!
当天下午,红四团形成了作战方案:二营和三营负责火力掩护,一营分三个突击队正面进攻。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就此拉开帷幕。
飞夺泸定桥 油画
以一营二连连长廖大珠为首的22人突击队攀索强行向北岸进攻,三连跟在二连后面铺木板,一连在铺好的木板上发起冲锋。对岸的敌军最初当笑话看,可是随着突击队的逐渐靠近,对岸的川军越来越紧张,开始猛烈地向桥上的红军突击队射击。
突击队一手抓住铁链攀爬,一手开枪还击,快到桥中间的时候,川军忽然用油桶在桥头燃起了大火,试图阻止突击队夺桥。就在最后的紧要关头,攀爬的最前面的廖大珠第一个冲进了火里,其他突击队员紧随其后,见势不妙的川军开始边打边退。
此时,从北岸赶来的刘伯承也已经到了泸定县城,正指挥红一师和干部团在与守卫县城的川军展开巷战,已经没有了后援的守桥川军见状只有迅速弃桥逃命,飞夺泸定桥战役在没有牺牲一名战士的情况下获得了全胜,并由此彻底打开了红军进入四川通道。
22名夺桥勇士名垂青史
渡桥之后,红军为22名夺桥勇士召开了盛大的庆功会,每人得到一套列宁服、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个搪瓷水杯和一双筷子——这是当时红军中最高的奖励了。
可惜的是22名勇士绝大多数的姓名已经无从查起,目前在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里,树有22根柱子,代表22勇士,其中只有五个主子上有名字,只有一根柱子上有头像,是因为在建馆的时候,有名有姓的勇士只有5人,留下影像资料的只有一人。
泸定桥纪念馆的22根石柱
后来,通过努力,已经找到8人的姓名,4人生前的照片。不过,就像那首歌一样“我不知道你是谁,但却知道你为了谁”,22根柱子,就是22个丰碑,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这22个夺桥勇士,而是为了新中国而流血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
飞夺泸定桥的精妙之处在于一个“飞”字,它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做兵贵神速。当我们在向一个目标迈进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与时间赛,因为最能够坚持的那一个往往就是最后的胜利者。这就好比川军在极度疲劳之时,想到的是就地宿营,而红军想到的则是最后的冲刺。
所以说,关于胜利的原因,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
本号之前已有150多篇同类文章,如果您喜欢这类文章的话,欢迎关注点赞转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