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很多瞬间都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比如,红军当年到底是应该选择攻打鲁班场,还是应该按照林彪的建议攻打打鼓新场,这本就是一个没法在现实中被重新验证的问题。所以,这些饱受争议的问题常常被轻描淡写,而这恰恰也成为了最现实的历史。
林彪聂荣臻发电报要求攻打打鼓新场,毛泽东孤掌难鸣
1935年3月10日,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政治委员聂荣臻致电中革军委,建议进攻由黔军占据的打鼓新场,以此来打开战场上的僵持局面。
毛泽东与林彪
在接到红一军团发来的这份电报之后,党中央和中革军委非常重视,立即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刚刚被确定为党的总负责的张闻天主持了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在会上,代表们一致赞成红一军团攻打打鼓新场的建议,却遭到了毛泽东的激烈反对。
毛泽东历来讲究民主,尤其是对一线指挥员的建议非常重视,比如红军在第二次攻打娄山关的时候,毛泽东不但完全同意红一、红三军团提出的全部建议,而且还赋予了彭德怀全权指挥的权力,可这次是怎么了?
毛泽东反对的激烈程度令在场的所有委员都感到惊愕,包括周恩来、朱德在内,甚至都有些左右为难了。
由于是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按照会议制度就必须少数服从多数,当毛泽东发现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票的时候非常生气,提出要是中央不同意他的意见,他就辞去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的职务。要知道,这是毛泽东在1932年的宁都会议上被免去总政委职务后,好不容易重新获得的军职,而且担任这一职务还不到一周的时间。
毛泽东的这一态度同样燃爆了个别与会者的情绪,以“我党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为由,怼得毛泽东无言以对,在此情形下毛泽东只好负气离席。
毛泽东走后,政治局不但通过了红一军团攻打打鼓新场的建议,还顺带通过了毛泽东辞去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的要求。
苟坝会议旧址
深夜找周恩来恳谈,一盏马灯照亮中国
按照常理,在被众人摈弃之后定然会消沉一段时间,但毛泽东却是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自觉性的人,他是红军的缔造者,也是党的创始人,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支好不容易拉来起来的部队,在面临巨大危机之时因为负气而不管不顾。
离开会场后的毛泽东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也不知抽了多少根,总之一直抽到了天色昏暗。冷静之后的毛泽东经过反复再三的思考终于想清楚,无论如何必须要把中央的这个错误决定纠正过来,否则自己同样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因为现在自己虽然不再是政治委员了,但还是党员,还是政治局常委,必须负起这个责任。
于是,毛泽东手提一盏马灯照明,走了1.5公里的路,来到了周恩来的住处“长五间”,住在这里的还有朱德、邓颖超、康克清、徐特立、谢觉哉等人。
周恩来、朱德的住所“长五间”
周恩来是红军总政委,是中央明确的军事上的负责人和最后下决心者。所以,毛泽东必须先说服周恩来。
此时,周恩来同样因为刚刚结束的政治局会议陷入深思。因为毛泽东如此激烈的态度不得不引起他的高度重视,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在外面敲门的时候,周恩来赶紧起身开门,热情地将毛泽东请进了屋。
毛泽东的来意周恩来明白,所以他们的谈话没有任何障碍。毛泽东详细说出了自己不主张打打鼓新场的顾虑,周恩来也表示此刻也正在顾虑这个问题。
毛泽东与周恩来
就在此时,二局的同志给周恩来送来了刚刚截获的情报:“黔军犹旅由西安寨退泮水,向打鼓新场推进,滇军鲁旅由黔西火急增援打鼓新场,滇军安旅、龚旅亦进。同时,川军和中央军周浑元纵队也在集合。”情报验证了之前毛泽东的科学分析,也就是说,此时的打鼓新场如同一个口袋一样,四面八方的敌人已经开始向这里移动,就等着红军往里面钻呢。
读完情报之后的周恩来一身冷汗,开始对眼前这位老战友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两人一合计,一起去找朱德再说说情况。
朱德的住所与周恩来是门对门,此时也还没有入睡,同样在被一种难以言状的情绪煎熬着。朱毛朱毛,论感情朱毛的感情最深,作为一位老党员,朱德今天是反对了毛泽东的主张,可作为一个老战友,朱德又不知今后该如何面对毛泽东。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毛泽东和周恩来正好在此刻敲开了他的房门。
三位时代伟人在一起
三人交换完意见后,朱德同样也开始倾向于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立即表示,第二天再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讨论。这是三位时代伟人在一起的一个不眠之夜,他们谈了很多,还谈了其他一些问题。
周恩来微言大义说服其他政治局委员,毛泽东重新进入军事核心领导
在第二天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首先进行了自我评价,然后详细介绍了当前红军所面临的形势、毛泽东的顾虑,以及二局送来的重大军情。
当政治局委员们听到周恩来的介绍后,各个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不由得赞叹,什么叫“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政治局委员们纷纷立改前一天对毛泽东的尖锐意见,即刻转为支持毛泽东的主张。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这是令人无比感动的一幕。因为当我们今天还在为了一次“红红脸”“出出汗”而纠结万分的时候,我们的老前辈则能做到在顷刻之间推翻自己,并立即纠正,这种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自我净化能力,以及党和红军领导人博大的胸怀、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非凡的自我革命精神,实在是叫人感动得很,钦佩得很。
毛泽东在为自己负气离席做了自我批评之后,又详细向与会同志介绍了他反对进攻打鼓新场理由:目前的关键在于紧紧把握住如何让中央红军仅有的三万人马突出重围这个大局。毛泽东认为,从长远、从全局看,“打”只是手段,“走”才是目的。此时,不仅要看到打鼓新场,还要看到整个黔北、川南甚至云南;不仅要看到黔军,还要看到中央军、滇军、川军;不仅要看到机会,更要看到危险。
鉴于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集中,政治局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组成的新“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这是我党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组织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同样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大公无私、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崇高境界。
新三人军事小组
鲁班场战斗,红军再次马失前蹄
毛泽东之所以坚决反对攻打打鼓新场,可不是因为被当时的形势所内卷,而是在酝酿着另一场更大的战斗。此时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这里如果不打上一仗,别说冲出重围,就连基本的生存需要也都没法解决了。
于是,在苟坝会议之后的3月14日,毛泽东和朱德以前敌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了作战命令,目标是比打鼓新场更坚固的一个据点——鲁班场。
可没成想,历史在这里又与毛泽东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鲁班场是贵州仁怀县内的一个小镇,三面环山,只有南面是一片开阔地易守难攻,在这里驻守了中央军的6个团,而且他们早就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防御攻势,就等着红军前来进攻。
3月15日下午,红军向鲁班场发起了进攻。红一、三军团面对敌人坚固的防御和密集的炮火,虽说前赴后继,但始终无法突破,眼见红军出现巨大伤亡,国民党军却依旧严防死守。
鲁班场战斗指挥所旧址
战局很快就向着有利于国民党军队的方向发展了。此时,红军主力存在被全部暴露的危险,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国民党的各路大军就会顷刻合围而来,后果不堪设想。
不得已,16日黄昏,中革军委果断下达命令:放弃鲁班场立即向北,开启了三渡赤水的迂回之路。
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当时如果按照林彪的建议攻打打鼓新场会不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呢?
实际上,毛泽东早就给出过答案,打鼓新场本就是国民党军给红军布的一个口袋阵,红军一旦钻了进去,极有可能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鲁班场战斗虽然失败,却是在主动攻击中的失败。也就是说,战争的主动权还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以收放自如,在出现战况不利之时,能够从容及时地撤出战斗,转向他方继续寻找于己有利的方向,这本就是一种正确的战术原则。
换句话说,当我们发现前方有危险的时候,或者是感知到自己出错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止损,同样是一种战术上的成功。
不知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