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坪镇,位于恩施市东北部,是恩施市交通和物流的重要“走廊”。近年来,白杨坪镇凭优越的地理位置,实现以茶旅融合为主,形成多种农旅融合模式,推动了硒茶产业的蓬勃发展。
最美“吊脚楼法庭”——白杨坪法庭坐落于此。如何助力“经济发展快车”行稳致远?做深做实案件源头治理是关键。
白杨坪法庭聚焦案件源头治理,紧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方向盘”,摸清社情民情“大底盘”,优化解纷机制“变速箱”,强大解纷队伍“发动机”,跑出了案件源头治理加速度。
摸清社情民情“大底盘”,精准施策强保障
“在党委的统筹领导下,畅通信息共享机制,准确把握社情民情,法庭的工作方向便更加明晰。”法庭庭长覃山令如是讲道。辖区党委先后出台专门文件,大力支持法庭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统筹力量打造“无讼村居”,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此基础上,辖区建立案情、警情、社情、访情、舆情、稳情等“六情”起底摸排工作机制,各基层治理部门坚持“日报告”“周研判”“月调度”,法庭按季度发布《案件情况通报》,实现信息共通共享。
既讲全局,又重具体。法庭按照“支部建在庭上”标准成立党支部,深入纠纷多发单位或部门,通过开展联合支部主题党日特色实践,准确分析各领域纠纷类型、特点及趋势,制定针对性防范化解措施。近三年来,辖区某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从年均20件下降至5件,辖区马林村更从年均20件的纠纷高发村转变为全年“无讼村”。
优化解纷机制“变速箱”,齐抓共管聚力量
机制活,则满盘稳。比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防范化解各类纠纷,需要从村到镇、诉调对接,针对性建立健全解纷机制。
“属地管理,分级调处”“谁主管,谁负责”,法庭联合辖区各基层治理部门,完善村(居)驻片干部当日介入、3日内调解、村支两委7日内组建专班化解的层级调处机制,逐层逐级化解各类纠纷。在长期的调处过程中,建立起了以“桃姐评理室”“兵哥调解室”为代表的乡贤解纷特色品牌。
分层纵向发力,合力横向突破。与此同时,法庭联合辖区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治理部门,组建起凝聚部门合力的“七十贤、化三千”联调队,兜底化解各类重大复杂纠纷。自成立以来,联调队主导调解各类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5%。
调解优先,诉讼终局。“对于实在难以调解的纠纷,我们守好法庭最后一道防线。”,法庭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承袭”族长解纷”,深入村居、园区等单位或部门,发掘各类乡贤能人,选聘其中26名作为专职特邀调解员排班驻庭办公,在坚持调解优先的基础上,保障诉讼终局矛盾。
强大基层队伍“发动机”,三治融合增本领
制度是起点,队伍是关键。法庭坚持三治融合、以人促治,积极拓展路径,将制度机制落实到位。
以辖区“积分制”改革为切入点,法庭参与村居综治干部、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和乡贤能人选拔,积极指导村规民约制定并推动调解优先原则融入其中,培育群众自治力量。2023年1月,辖区双河岭村因“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模式”成效明显,荣获全国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做实指导调解职能,持续发力强大法治。法庭坚持以集中培训、定向培养、交流授课、个别指导等形式,加强对各调解组织、调解员和乡贤能人的调解指导,着力提升其对各类纠纷的研判化解能力。2024年以来,法庭组织调解培训4次,参与指导调解60余次。
德治引导,和美乡风。法庭坚持典型案例普法宣传,《在“吊脚楼”法庭摆无讼“龙门阵”》等相关经验做法在各级媒体平台广泛转载。自编自导“吊脚楼法庭那些事儿”普法小视频,连载发布5篇次,开展道德大讲堂、群众会等活动45次,持续引领诚实守信风尚。
2024年以来,法庭诉前调解分流率超40%,新收一审诉讼案件同比下降45%,调解和撤诉案件占一审结案数90%以上,案件源头治理成效卓然,助力辖区“经济发展快车”跑得更稳、跑得更快!
来源丨白杨坪法庭
作者丨李 旺 柳晓庆
编辑丨喻靖尧
审核丨黄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