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故事关键词:不折磨自己-
愿每个人的聪明都用在做好手头的事上面,用自己的能力去造福他人;愿我们常常践行“你愿意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有时候我们的幸福程度很低,很有可能是因为我 们一直在和无必要的人纠缠。
我曾经总是想要试图和那些怀着恶意质疑我的人 解释,或是为了合群而去迎合我本来不认同的观点, 但这会降低我的幸福感,也会让我犯错。 慢慢地我发 现,苛刻的人或许根本不在乎事实,他们只希望自己 内心的“不幸福”得到片刻满足,我们的解释和迎合 其实也无法拯救他们脱离自己内心的“不幸”,他们 需要自己有改变的意愿。
每个人都会有感觉不幸福的时刻,但心态阳光的 人会通过寻找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来获取幸福; 而 心态阴暗的人不仅允许自己不幸福、不相信幸福,也 不努力创造幸福,更不希望别人幸福。 可悲的是,有 时候这样的人可能是我们的亲人或好友。 所以,一定 要为自己立界限,哪怕是家人也要如此,不要试图成 为他们的救世主,如果你被伤害了,就要懂得避开危险,和那些不希 望你幸福,把你的快乐看得好像是“罪恶”一样的人保持恰当的 距离。
为此,我们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和那些试图剥夺你幸福感的人保持距离,不表示你要去恨他们或 给他们不好的脸色,只是在一个合宜的距离内保护自己不受他们的负 面言行和情绪影响,为保护内心的光明和爱而为自己立界限。 如果不 这样做,你会发现自己可能慢慢变成和他们很像的人,自私、冷漠、 苛刻、愤怒、恶毒,这些黑暗的品质都是会传染的,甚至比积极阳光 的讯号更具有影响力。
记住,真正爱你的人一定是希望你幸福的,而温暖的人散发出的 暖意也是可以传染的。 不再爱心泛滥成灾,不表示要变得坚硬无情, 只是你需要懂得给人生做减法,清楚要跟拥有哪些品质的人常常来 往,也清楚不要被哪些糟糕的言行影响。
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走向通达的?从能够对那些有损身心健康的人、事、物说“不”开始。懂得守住自己,远离试探,这就是明智。
有种人专以研究“读心术”为荣,我的建议是,警惕他们的言 论。 我不是指那些研究人的微表情从而更好地服务人群的专业人士 (用于专业的犯罪心理学等),而是指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比如:
“看他的表情,我就知道……”
“不需要认识他,听他说那句话我就知道……”
“这个人我看透了……”
“上次看到他就觉得心里不舒服……”
“看这人的面相就觉得这人人品不咋地……”
老实说,不少人哪怕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几十年也未必了解他 们; 有些夫妻从年轻相伴到年老,也未必真的了解另一半; 一些人只 见过别人几面,听到几句片断的话,就洋洋自得地觉得自己看穿了他 人,将一些很寻常的言行举止过分解读,以此为自己的主观感受找托 词,还要试图说服别人相信他们 — —警惕他们,不必轻信他们的判 断,免得你也因此悲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对一个人的认知,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在一个充分的时间范围 内去观察这个人具体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 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建立在一些莫名其妙的“感觉”上,很多歧 视和伤害就是这样凭空生出来的。
几年前,我曾参与过一个读书小组,小组里有不少从各自家乡来 到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大家非常敞开地彼此分享,各自的软弱和 挣扎都可以在小组里得到接纳,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小家庭。 但小组 里有一位姐妹总是毫无凭据地揣测他人,质疑别人的动机,引起不明 所以的人的负面猜想。 我很希望可以鼓励她多去看人的优点,珍惜和 大家的友谊。 有两次,我邀请她到我的家里做客。 在我们的交谈中, 我才知道她和妈妈关系不好,受母亲负面影响较大,一直没有任何真 正知心的朋友,她总是选择去窥探别人最糟糕的那一面。
我尝试着鼓励她回想小组里有一位给予她特别多温暖和支持的 人,她却不屑一顾地跟我说了一通对这个人的看法,抓住一些毫无瓜 葛的蛛丝马迹去论证她的偏见。 我感到很遗憾,因为前两天在约那位 支持她的朋友吃饭的时候,对方还跟我讲起她有多么喜欢这位姐妹, 欣赏她身上那些珍贵的才华。
后来,因为一些变动,我不再参与这个小组。有一天遇见那位原 本非常支持她的朋友,我问道: “你们最近怎么样? 友谊有新的进展 吗? ”她失望地说: “早就没有下文了,我们不适合成为朋友。 ”她讲 到自己如何被误解,又如何逃离这个小组。
我实在为那位姐妹感到可惜,她原本有很多机会与人建立美好的 友谊,但最后总是因为自己不愿转变负面眼光而让结果改写。 诚然, 她可能有过受伤的经历,但是如果她允许那些扭曲的认知继续抓住自 己的目光,到最后,伤害她最深的人将是自己。 希望她有一天会愿意 勇敢地面对过去的伤口并帮助自己“重塑注视”,支持自己去发现世 间美好的点滴。
没有人喜欢被毫无凭据地揣测,或是内心的友善被误会。我热爱 且学习心理学这么多年,从来不会因自己对此有所探究而轻易去揣测 别人的心思。 虽然因此显得笨拙,但我还是觉得笨拙比用自己的“聪 明”去伤人要好。
喜欢心理学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希望可以探索自己的内心,同 时去探究在看起来“糟糕”的环境下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建立积极的 人生态度,但始终不会以己度人。 我真诚地相信自己的内心和他人并 非完全相通,虽然有不少共性,但由于生命的独一无二,人与人之间 更多的是特性和差异化,人是不能以个人的经验去评估所有人和事的。
生命,是最复杂、最丰富、最能够超越逻辑思维的东西。我亲眼 见过一些在一般人看来绝不可能刚强起来的人奇迹般地从软弱中重新 站起来; 我知道备受人们尊崇的伟人很可能也会经历极大的软弱和 挣扎。
所以,我对他人的生命有着很深的敬畏,不会轻易做判断。
同一句话、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感受和吸收程度都不同,实在不 必以己度人。 “陪哀哭的人同哭,陪欢笑的人同笑”,不以自己的揣测 冷漠地看待他人的喜怒哀乐,这大概是待人最有爱的方式。 倘若做不 到,起码让自己不要去打扰一个正在经历自己人生悲欢的人; 最粗鲁 的打扰,就是明明跟自己无关,却伸出手指随意论断,还觉得自己多 么精明,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无知又可笑。 有能力去判断一件事,这是 理性范畴的,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势; 去判断一个人的心, 这是非常主观臆想的事,是完全无益于个人以及社会健康发展的,只 会消磨人与人的信任,引起负面的争论。
愿每个人的聪明都用在做好手头的事上面,用自己的能力去造福他人;愿我们常常践行“你愿意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我虽然笨拙,但正因为懂得欣赏身边人的优点,并且绝不去揣度 人心,因此收获很多坚不可摧的友谊; 也因为我克制自己的论断欲, 哪怕偶有负面的猜测,但仍然就事论事,积极沟通,不以凭空想象去 猜测人心,因此在最平凡的人身上都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也叫 我常常感到知足和感恩。
本文节选自|《活着,像光和盐一样》
作者|廖智著
About us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