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双塔烈士陵园聚集了许多人,他们神情肃穆,心情十分沉重。他们有的是陕西省领导,有的是知名社会人士,其中包括著名诗人臧克家。

他上前送上一副挽联,上面书写着“沉痛悼念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壮烈牺牲的抗日名将黄樵松。”

没错,这一天是黄樵松烈士牺牲的31周年忌日。中共山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等各界领导,将他的骨灰在这个沉重的日子下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他是国军军长。31年前,他被押到了南京江东门外的中央军人监狱刑室。

戎马一生的他没有牺牲在战场,而是死于同胞手中,他感到十分讽刺。

黄樵松带着坚毅的眼神迎接死亡,高喊出人生最后一句话:“毛主席万岁!”然后,他倒下了。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国军将领,在临终前喊出这样一句话?黄樵松到底是什么人?

爱国将领

1949年4月27日,山西太原的民众群情激愤地走上街头。有人嘴里唾骂着,有人大声高喊着:

“枪毙戴炳南!”

原来,是原国民党三十军代军长战犯戴炳南于昨日被解放军抓捕归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人,是破坏太原起义的罪魁祸首。因为他,解放太原的战争多打了整整半年。

期间,城里的百姓过着提心吊胆,没有明天的日子,亲人好友被战争波及,无辜惨死。

更加让民众愤怒的是,因为戴炳南而失去生命的人里,还有全国闻名的抗日爱国将领黄樵松。

在娘子关之战,台儿庄会战,以及南阳守卫战等著名战役中,黄樵松都取得了惊人的战绩,为我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一个爱国将领,由于最信任的人戴炳南利欲熏心,被其出卖,导致他在胜利的黎明前永远闭上了双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3月初,加入了第五战区民众动员委员会文化工作委员会的诗人臧克家,前往多个战场进行战地服务。

他到达台儿庄的时候,战事正激烈,依然不顾危险,在炮火连天的前线到处奔波,采集战场的最新消息。

过程中,他和数位将领结下了情谊,黄樵松也是其中之一。

休战时,臧克家同黄樵松等将领在草垛后面畅聊战场上和军队里面的事情,有时候就是单纯地蹲在一起吃碗面,休息小憩。

“他当年从军,完全是为了救国,他向往光明,追求进步,平易近人,生活朴素。”

这是黄樵松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黄樵松将国家看得比生命还要重。在战场上看见敌人向中国军人开枪,在报纸上看着敌人对同胞挥刀,看着日寇践踏中华大地,种种一切无不刺激着他的神经和心绪,内心的愤怒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所以,他打仗时毫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黄樵松最擅长的是组建敢死队和夜袭,常常拿着大刀直接身先士卒冲进敌营,在夜色中收割敌人的性命。

率领部下和日军用冷兵器肉搏也是常有的事情,他手下的敢死队大有以一敌百一命换一命的劲头。即便身躯被炮火轰炸,也还是会像感受不到疼痛一般冲进敌人堆,在最后关头拉下手榴弹和对方同归于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4月6日,黄樵松延续一贯作风,将最英勇善战的一营士兵和敢死队集结在一起,一群人在台儿庄日军营寨外开始搭建云梯。

战士们齐心协力一个接一个地爬进了寨子,完全顾不上危险,真正做到了“敢死”二字。

他们一落地就寻找敌人开启激烈的搏斗,巷子内狭窄难以施展,放弃武器直接和日寇贴身肉搏,一时之间血肉横飞。

这种不要命的气势将日寇逼退,此次行动歼灭了大量敌军的同时,还狠狠地打压了他们的士气。

台儿庄战役和日军死死鏖战十六天,期间臧克家在战场上看到了无数断肢残臂,黄樵松从战场下来也浑身是伤,通宵杀敌后双眼布满了红血丝,血淋淋地连人样都看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一个师的士兵,战后只够编成一个旅,他因功成了三十军的军长。

这种情况不仅是在艰难的台儿庄战役会发生,每一场与日寇的对战,他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打,仿佛要拼尽全身力气,流干最后一滴血。

黄樵松一路从娘子关之战打到了南阳守卫战,履行了给妻子的家书中承诺的那样:“与日寇决一死战,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忧国诗人

臧克家留驻台儿庄那段时间,黄樵松很喜欢单独来找他聊天请教,请教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诗歌创作。

黄樵松的军旅生涯不但打下了无数场胜利,还写了很多诗歌。

战争带给他激情,也带给他感伤,看似大老粗的武将外表下,是一颗细腻敏感的内心,颇有南宋诗人辛弃疾的风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诗,是他排解情绪的最好方式。就像无数忧国忧民的诗人在国家山河破碎时那样,将浓浓的忧思寄托在文字中。

“昨夜梦中炮声隆,朝来满园榴花红。英雄效命咫尺外,榴花原是血染红。”

炮火纷飞中,黄樵松有感于面前在风中招展的火苗,和身边无数在火焰中消逝的生命,写下了这首后来被全军吟诵的《绝命诗》。

短短四句,却写尽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也传达出了一种将士出征的悲壮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黄樵松的诗歌中,不仅能发现他对国家的热爱和疼惜,还有很浓厚的厌战思想和对百姓悲惨遭遇的悲痛之情。

卢沟桥事变后,他赶赴华北战场,所到之处无不受战火波及,路边多的是死去人的遗骸。

食腐的乌鸦栖息在枝头啼叫,躲藏在各处的幸存老百姓却不敢出声。偶有衣不蔽体的小孩和衣衫褴褛的老人倒在路边,不知道还有没有声息。

此情此景,令他倍感痛心,于是提笔写下:

“救国肝肠断,先烈血成河。莫忘山河碎,岂能享安乐。”

黄樵松在抗日战争中真正做到了“救国肝肠断”,但他所属的国民党却没有做到“莫忘山河碎,岂能享安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是一个纯粹为利益的政党,他们眼里没有家国大义,更加没有人民百姓。在抗日战争之前,他们就一心只想排除异己。

1927年,蒋介石发布“剿匪”命令,黄樵松对此极其反对,表示:

“枪口不应该对准自己人!”

被强行调到江西参与围剿计划后,他十分消极,表面上应付着蒋介石,实际上没有什么动作。

那几年,他天天感伤于身不由己和国民党对同胞的残害,内心对蒋介石政府的失望与日俱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爱国之心容不得黄樵松继续消沉下去。为了保家卫国和拯救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们,他拿上了枪连忙奔赴战场。

谁知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内战。

蒋介石政府不满足于收刮日伪军遗留的“财产”,还企图掌控整个国家,得到更高权利和更多财富,完全不顾战后无家可归的百姓。

眼见国民党又重演历史,屠害同胞,人民还没得到喘息就又被迫卷入到战火之中,黄樵松感到深深地厌倦。

他痛恨着无情的炮火和无谓的牺牲,更痛恨又将战火带到祖国各地的国民党和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少时为了救国,黄樵松效仿偶像岳飞从军,以为拼命打赢了抗日战争,国家就能恢复安宁,人民可以休养生息,自己也能卸甲归田过上陪伴家人,每天写写小诗的悠闲日子。

但是这一切美好愿景,被腐败的国民党摔碎,他坐在椅子上发出沉沉叹息。

妻子王怡芳知道他在想什么,一言不发,只是轻轻将手搭在丈夫肩上。

他握住妻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我是真的不愿意打仗了,不知道这场战争要打到什么时候。”

看着在一旁玩耍的孩子们,他情难自禁,语气略带激动:

“我是真愿意卸甲归田,陪着孩子们一起。”

怀着这样心理,1948年黄樵松再次被蒋介石强迫性地调往了太原,支援阎锡山。不久后,他下定决心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理伙伴

黄樵松不是一时兴起,虽然身处国民党阵营,可长期奔波在战场上,他对国民党内部的争权夺利少有参与。

没有什么归属感的他,比起国民党将领的名头,更在意抗日将领这个身份,因为他走上这条路的初衷就是为了救国,不是将枪口对准同胞。

他在太原目睹了民众在国民党政府倒行逆施下流离失所的惨状,对蒋介石和阎锡山的所作所为的厌恶到达了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阎锡山很重视这个“帮手”。因为在此之前,他被我军包围,找不到突破口,便企图用500瓶毒药与太原同归于尽。

战斗力极强的黄樵松及其部队三十军的到来,使他看到了希望,又是整合部队,提高其在军队中的话语权,设置招待组来照顾三十军。

阎锡山自己还吃着陈年红米,给三十军吃的却是白面精米。

如此优待,黄樵松不为所动,依然消极应战,冷眼看着阎锡山的谄媚和腐败,心里想着的是这已然是困兽之斗,太原注定要被解放军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外,我党人士对阎锡山等人发动猛烈的政治攻势。一方面,向全社会民众和国民党军官宣传我党一视同仁,优待俘虏,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一方面我党又向那些普通士兵痛陈利弊,国民党已然日薄西山,蒋介石政府早已找好退路,普通人无路可走。

一时间,太原的国军内部人心惶惶。我党又派人秘密打探各个高级将领的态度,策反一些有思想觉悟的人起义,尽可能地和平解放太原,或者减少伤亡。

驻守太原城东的黄樵松,也是我党争取的重要对象。

其实,他与我党不算陌生。早年他参加西安事变,与我党有过来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党对救国救民怀抱的赤诚热情,让他印象深刻,认为我党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政党。

在一起战斗的短暂日子里,黄樵松很认同我党的作风,这与他本人很像。

与生活奢靡的国民党高官不同,他生活俭朴,爱护士兵,体恤百姓,军纪严明从不乱发脾气。那些国民党高层的丑恶习性,他一样没有,就连抽烟喝酒都不会。

行军打仗一天中最有意思的时候就是吃饭前,那时他会带头领唱自己创作的《吃饭歌》,目的是教育士兵们要珍惜粮食,珍惜老百姓的劳动。

跟在他身边多年的卫士贾相臣感叹,黄师长好得就像共产党的将领一样。

黄樵松的理念和我党的宗旨不谋而合,于是在全三十军的同意后,毅然准备率部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比枪炮更可怕的是人心,在战场上无所畏惧的他,低估了人心的丑恶程度。信任的朋友兼下属戴炳南背叛了他。

戴炳南前脚点头答应起义,后脚上报给了阎锡山,致使11月3日黄樵松被捕。

黄樵松被压跪在军事法庭上,端坐在审判位的是同僚,和自己一起被审判的是曾经水火不容的共产党,他觉得整个国民党荒谬至极。

面对为什么要“叛变”的质问,他慷慨陈词:

“我不是叛变,我不愿打屠杀人民的内战!”

看了看身边还年轻的共产党员晋夫等人,他大喊:

“是我主动联系的共产党,要杀就杀我一个!”

在场许多人被他的正义所感染,但蒋介石的命令不可违抗,不久三人被判处了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7日,黄樵松拒绝了蒋介石认错保命的提议,要来纸笔进行了最后一次创作,写下:

“戎马仍书生,何事掏虎子。不愿蝇营活,但愿艺术死。”

留下这最后一首真正的绝命诗,喊完“毛主席万岁”后,他壮烈牺牲。

英雄后事

消息传开,太原的百姓悲痛不已,同时对凶手戴炳南恨之入骨。

1949年7月初,太原军管会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从民众手里寄来的信件。仔细阅读和清点后,他们发现一百二十多封信全是请愿判处战犯戴炳南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封信很特别信。信是6月初寄来的,写信人是王怡芳。

黄樵松牺牲后,只给妻子留下七个儿女和一对年迈的父母,一家人过着艰难的日子。

实在撑不住了,王怡芳只好忍着不舍,将孩子分散寄养在各地亲朋好友家中。

无奈之下,她想到了丈夫最后选择信任的共产党,怀着忐忑的心情写下了一封情感真挚的求助信。

信中她自述了目前的家庭情况,表示新中国解放在即,自己也渴望家庭团圆,想要将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继承他们父亲的遗志。但她力量微薄,希望人民政府能给予帮助。

读完信,工作人员不自觉红了眼眶,信最后被送到了李先念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为失去一位爱国将领而感到惋惜,感叹于黄樵松的清廉和大义。一个一辈子为国为民,毫无私心的将领,国家和人民有责任照顾其家人,才不辜负他献出的生命。

因此,李先念立马安排人员负责救助王怡芳一家的事宜。

1950年,王怡芳脸上久违的露出了笑容。

新中国政府真的回应了她这个前国军夫人的求助,怀着感激和希望,带着三个孩子和一百斤白面坐上了回河南开封的车。

同年2月,党中央感念于黄樵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以及他为了解放献出生命的壮举,将其认定为烈士。

从那以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多了一张忧国忧民的将领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党以烈士家属的待遇帮扶着王怡芳一家,每年都会发放粮油钱财,还给她安排了当地小学教师的工作,让孩子们健康的长大。

他们有的参军,继承父亲的遗志;有的进入学校深造;有的响应国家号召进入工厂,成为光荣的劳动人民。

就像王怡芳当初所说那样,孩子们成了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黄樵松有着一颗赤诚又细腻的内心,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为了国家战斗,为人民发声,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坚持原则,不惧死亡,是我党可贵的伙伴和战友。

他牺牲前的呐喊,不仅是对我党和毛主席的认同,也饱含了对新中国美好未来的期待。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这些烈士的牺牲更加值得人们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