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欧洲立下规矩,“伊鹏3号”事件首开先例,中方一锤定音!
在11月18日,波罗的海出现事故,中国的货轮“伊鹏3号”刚好又在此处停留,然而,因为通信电缆的受挫,西方国家就怀疑是我方做的事。
事故发生之后,也引起了芬兰、德国、瑞典等国在内的高度关注,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因,所以把目光都集中在了“伊鹏3号”上。
瑞典对此也要求中方许可瑞方前去调查,然而,在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证据的前提下,直接对我国的船只检查。
我方也是明确表示,在23日的外交部发言上更是直接指出,愿意接受调查,但在这个过程中中方必须掌握主导权。
任何未经过许可得指责,显然我方也是不接受的,如果直接让对方前去调查,那么极有可能会触犯到,船员的一些合法权利。
中方如此操作,也让西方明显措手不及,瑞典的外交大臣更是指责,中方是在阻碍调查的进行,即便如此,我方还是认为必须要在公正且合理的立场上进行调查。
针对此事,中方也派出了代表前去商谈,经过了几轮的谈判,最终欧洲才不得不认可中方的要求,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调查。
为了全力配合调查工作, “伊鹏 3 号” 也在此处停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漫长而煎熬,船上的每一位船员都承受着身心的双重考验。
这件事欧洲之所以那么谨慎,大概率与之前中俄在波罗的海进行军事演习有很大的关系,在现在西方和俄罗斯紧张对峙关系,综合势力的中国似乎被看做其中一环。
因此,对中国的船只也更为的小心,但我方明确指出,商业的东西,不能拿政治去触碰,只有真正以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做出对国家发展有利的措施。
此次波罗的海电缆事件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面对无端的怀疑与不合理的调查要求,中国毅然决然地展现出了坚定立场。
从一开始明确表态拒绝不合理的单方面登船调查,到主动邀请涉事各国共同参与联合调查,每一步都彰显着中国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
正是通过这样的不懈努力,中国不仅成功地维护了 “伊鹏 3 号” 货轮及其船员这些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其免受不公正的对待和无端的指责。
这起事件也可以称作中国立下的公正“规矩”,在之后,各方还想对中国进行无端的指责,那么必定是要建立在合理公正的要求之中。
为此,中国也秉持着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愿意和自己接触的国家,也会与之共进,但要想无端指责,那么我方也不会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