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解放战争时期,北四家子乡叫三区,那么,生于斯长于斯的北四家子人,有几人知道我党的三区第一任区长是谁?
记住他吧,他叫赵景广,乳名“骡子”,是一位勇战土匪,敢洒碧血的革命烈士。
1919年,河北省饶阳,赵景广出生。他出生在一个冬冷夏热、四外透风的破草屋里。呱呱坠地没多久的他,常常哭闹不止,动作十分猛烈,似一阵狂风,声音惊天动地。
那时候赵家很穷,常常为吃饱饭发愁,父母对哭闹的赵景广也没太多耐心,多数时候任他哭闹。一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也不能好好歇歇,依然忙碌着。母亲对着月亮娴熟地纳着鞋底,父亲忙着往水缸里挑水。这个时候赵景广在屋里睡醒,又大声哭闹起来。父亲看看母亲说,这孩子,怎么哭这么大动静,像骡子叫一样!
那时候穷人家孩子命苦,也脆弱,存活下来就是幸运,所以父母常常给孩子取个贱名,为的是好养活。尤其是1919年这一年,中国一些省份发生霍乱,河北也未能幸免,死亡率在40%以上,父亲更觉得给孩子取个贱名很有必要。于是,就在这一天晚上赵景广的哭闹声中,他的乳名“诞生”了,叫“骡子”,而他的本名赵金光是过了很久以后才有的,开始他不叫赵景广,在他的家乡叫得最响的一直是他的乳名“骡子”。
现在,一些人向往所谓的民国“岁月静好”,只是一个幻影,那时的穷人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只有富人是锦衣玉食,骄奢淫逸。某些人甚至遗憾不能重回民国,若真的不幸穿越回去,估计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侥幸活下来,也会被地主劣绅压迫。
那时候出身贫穷的赵景广也不例外,他一点点长大,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他最喜欢的一件衣服,是平时父母不舍得让他穿的,只有过年或是走亲戚才能穿的没有洞洞的补丁摞补丁的衣服。
他的童年在饥寒交迫中一天天过着,然而,如果能这样一点点勉强长大,也算幸福了。现实是,他的父母辛勤劳作,根本供不起一家人生活。赵景广从小倔强,也独立刚烈,很小就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八岁开始,他挎个要饭篮子,拿着打狗棍子,开始沿街乞讨要饭,父母的初心是想减少一分负担,孩子能养活自己就好。赵景广从小胆子大,不怕生人,所以常常能要到些吃的,不仅够养活自己,还能给家人带回来一些。十多岁的时候,他成为家里的重要劳动力,开始给地主“老爷”家做工,受尽剥削压榨。
那时的他,觉得命运不公,却无能为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120师挺进冀中,来到了赵景广的家乡。八路军一路打鬼子,一路宣传,抗日救国、穷人翻身得解放思想深深影响了赵景广,他觉得共产党、八路军指引的未来,就是他向往的生活。他毅然参加了八路军,走上革命道路。
他跟随部队打鬼子、除汉奸,每次都冲锋在前,奋勇杀敌,战斗中几次遇险。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人生历程中很危险也很荣耀的一段经历,那时候的革命战士,哪一个都是九死一生,哪一个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英雄。可惜,他的那些可圈可点的业绩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无从打捞。
那是1942年秋,他经历了最沉痛的一天一夜,一次最残酷的战斗,他的部队遭到了优势日伪军的突袭,虽浴血奋战,依然遭到重创,伤亡惨重,被全部打散。和部队失去联系,他到处隐藏,伺机寻找部队,但是始终没找到,却几次遭遇危险,差点被抓。那时候,他的家乡到处有日伪抓他的告示,他不能回家,也就在这时,为了隐藏身份,他不得不改名,赵金光改成了赵景广。
寻找部队无果,又四外受敌,他一个人开始逃亡,跋山涉水过长城,来到东北,落脚在康平二区的郝官屯,以磨剪子抢菜刀为业,维持生活。表面上靠耍手艺谋生,暗地里他从没停止寻找党组织和部队。
1945年11月,康平县民主政府建立,赵景广很快得到了这个振奋的消息。他立即找到县长邱含光,说明了情况,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并被任命为三区(北四家子乡)区长,和区委书记张英一起,领导全区开展反奸清算斗争。
那时候,赵景广骑着棕色大马,斜插盒子枪,很威风。他刚烈的性格,自带威慑力,又经过抗日战场的历练,他成熟有气场,也很有斗争经验。反奸清算斗争中,在斗争现场,恶霸地主、土豪劣绅见到他都害怕,如果听到他“骡子”一样威风凛凛的一声大吼,更是个个胆战心惊。在他的领导下,三区的革命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
他经常深入村屯发动群众,对群众从不耍威风,但不怒自威,很有威严。他依靠贫苦农民,和群众打成一片,斗地主、分浮财,把果实分给群众,广大贫苦百姓拍手称快,对他十分拥戴,经常前呼后拥参加他组织的群众运动,对他言听计从。
1946年2月中旬,在匪首“东山”“长江好”的带领下,外地一伙土匪700多人窜入康平。这些匪徒都是些亡命之徒,所经之处,牛马驴骡全被拉走,猪羊鸡鸭悉被抓光,钱财被抢掠一空,人被绑票勒索,使刚刚起步的反奸清算运动陷入一片混乱。15日,这伙悍匪窜入三区,一路烧杀劫掠,气焰十分嚣张,曾一度攻占了三区政府,打伤了区委书记张英。
当时,赵景广正在各村检查工作,他知道土匪的凶狠强大,也知道他们杀人不眨眼,但凡他有一点私心,是可以躲过劫难的。但是,他的生命里从来没有贪生怕死这个词,闻讯后,他带领区干部,立即集结起来一支农民自卫武装,火速赶回救援。
他当时身边只有几个区干部,加上组织起来的农民自卫武装,也只有几十人,和700多训练有素的土匪相比,怎可相提并论?在距四家子村(三区政府所在地)2里路的王家岗子,他的队伍与土匪遭遇,一接火,力量悬殊马上显现出来。
猛烈的炮火中,尘土飞扬,近旁的树木和枯草起了火,阵地很快一片火海。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赵景广不惧危险,沉着指挥战斗。可是力量和武器的悬殊,注定胜负没悬念,赵景广的队伍很快陷入被动。
有干部劝他离开战场,他的犟脾气又来了,“骡子”一样大吼一声:眼看我们的同志被打被杀,老百姓被糟蹋?这不是我赵景广干的事!日本鬼子我都没怕过,怕他土匪不成?吼完,他继续指挥战斗。
激战几个小时后,敌我双方伤亡都不小,赵景广也几处受伤,血流了出来,流在脸上、肩上,他全然不顾。猛然,他觉得一股撕心裂肺的疼痛袭遍全身,天在转,地也在转。他倒在地上,用尽最后的力气对旁边的干部说了最后一句话:不用管我,共产党员从来不怕死,你们要革命到底!
赵景广闭上了眼睛。
英雄牺牲了,年仅27岁。为了革命,为了同志,为了群众,他置生死于度外。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一个有着高尚信仰的革命者,一个有着伟大襟怀的英雄。
本稿原载《荣州古今》
作者简介:
陈雅琴, 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康平县纪实文学会会长,康平历史暨辽金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党史专著《烽火三年》,任沈阳出版社出版的几部书籍《康平岁月》主笔、《中国共产党康平县历史(第一卷)》执行主编并主写、《艰苦卓绝 奋斗不息(李涛同志革命工作生涯)》执行副主编并主写等。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在各级报刊书籍上发表,有作品获各级奖励,出任县内多部书籍的编辑、校对及撰稿。
你若喜欢,请点下面专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