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传媒1号;作者:遥何

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国电影票房破400亿来的时间晚了些。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11月27日14时36分,2024年全国电影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400亿元。

而2023年,早在8月18日9时31分,年度总票房就已突破400亿元,全年总票房更是达到549.15亿,同比增长83.4%。

年尾《好东西》带热了贺岁档电影票房,但后续影片的热度难以接续,并未出现占明显票房优势的电影。截至2024年12月21日,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14亿元,冲500亿基本无望。与此同时,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已成定局。

今年电影市场全面遇冷,是观众太挑剔,还是电影不太行?电影市场的这份年终总结里还有亮点可言吗?

全面遇冷具象化

2024年,电影市场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国产电影资源和观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几部备受瞩目的大片上,而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愈加狭小。

观察今年电影票房榜可以发现,《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志愿军之存亡之战》等头部影片占据票房大部,且集中在大档期上映。其余档期的电影市场显得相对冷清,不仅缺乏票房号召力高的电影,有时还会出现档期真空的尴尬局面。

因此,今年电影市场在经过春节档的短暂爆发后就开始了全年的持续走弱态势。除第一季度电影票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二三季度在缺少头部影片支撑的情况下,电影大盘票房均为同比下滑。

兵败如山倒,票房的下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电影公司盈利水平的下降。在第一季度大赚的电影公司光线传媒、横店影视、万达电影等在第二、三季度的业绩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进入第四季度,国庆档票房暴跌22%,可谓开局不利。接近岁末,头部影片都在静候春节档,尽管新老影片供给充足,但仍然鲜有高票房号召力的影片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东西》年度评分最高

《好东西》以「年度最佳影片」的口碑打出贺岁档票房冠军,《破地狱》登顶2024年中国香港票房榜。尽管年尾这两部电影极力救市,带热大盘,但2024年电影市场的衰颓已然成定局,难以回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地狱》登顶2024年中国香港票房榜

国产影片全面溃散,进口影片就更难打了。

截至目前,2024年票房前十名中,只有两部进口影片,分别是票房9.56亿的《哥斯拉大战金刚》,和7.9亿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近年来,进口片在国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逐渐减弱。

《小丑2》《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票房均不及预期,近期上映的《魔法坏女巫》北美票房势如破竹,而在内地首日票房只有261万,上映15天票房也只有1326万。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官方对进口片的引进正在增加,且审查正在放宽。《异形:夺命舰》《角斗士2》这类R级影片今年出现在大荧幕,且只做了少量删减。

而从去年开始,进口片《芭比》《碟中谍7》等进口片开始在暑期档上映,今年也有《死侍与金刚狼》在暑期档热映,这意味着实行数年的不成文规定「国产电影保护月」已经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死侍与金刚狼》北美分级R级

对于进口片的放宽,我们可以乐观地认为,国产片已占据国内市场的绝对优势,竞争力远超进口片。但另一方面,国内电影市场的全面遇冷或许也需要更多类型的进口片来填充市场,激活观影活力。

一边陷落,一边超升

不过,在整个电影市场乌云密布的一年,我们仍然可以窥见天光。

首先是大制作、大IP的折戟与中小成本影片的突围。

和剧集市场的表现类似,如今的影市也不单单是靠大片、大IP来支撑,749局》票房的高开低走便证明了这一点。对如今的电影市场来说,内容为王,创新为核并不是一句空话,市场反馈和票房数据会直接给出答案。

国产片方面,尽管一些中小成本影片被挤到了小档期,仍然有不少口碑佳作脱颖而出,杀出重围,以黑马之姿惊艳市场。

《周处除三害》用大尺度连接真实的社会和人性话题,《九龙城寨之围城》在漫画式打斗之外传达出新老传承的信念与责任,《好东西》通过三个不同的女性角色探索了新型家庭与人际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龙城寨之围城》五一档票房突破6亿‍‍

进口片方面,专注于个体经历与现实情感的影片更容易受到观众认可,「与己相关」的影片在悄悄崛起。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探讨如何面对自己、人生和未来,《姥姥的外孙》直击东亚家庭最深处的隐痛,《因果报应》在花式叙诡中诠释救赎与报复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票房破亿

由此可见,优质影片的定义在发生改变,观众对所谓大片的祛魅倒逼头部影视公司与创作者做出更多更大胆的探索。

而谈到大片的失灵,就不得不谈另一个话题,即中坚一代男导演的集踩空与女性内容的迸发。

今年6月份上影节上,《异人之下》《逆行人生》《焚城》等几部「华语巨制」电影主创侃侃而谈,披露影片的幕后故事与制作过程。

然而,乌尔善和徐峥们并不会想到,接下来的暑期档就给了他们一拳重击。《异人之下》口碑陷入争议,《逆行人生》被指消费底层苦难,再加上国庆档陆川《749局》的全面崩盘,今年中坚一代男性导演似乎集体进入了创作瓶颈。

反观女性导演,却是百花齐放。邵艺辉的《好东西》、乌日娜的《末路狂花钱》和尹丽川的《出走的决心》无一不在口碑或票房上取得了傲人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走的决心》口碑票房双收

即将在12月27日上映的杨荔钠导演的《小小的我》目前猫眼已有超52万人想看。我们也别忘记,截至目前今年票房年度冠军是贾玲导演的《热辣滚烫》。

女性内容全面迸发的2024,我们有理由相信,女性导演和重视女性价值表达的影片正在为电影市场注入新的活水。

尽管电影行业中男性导演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导演,我们不能就此判定属于男导演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女性导演与女性内容将拥有更多亮相机会,这是不容忽视与值得期待的。

放眼全球,共创新生

在国产电影遭遇低迷与衰退的一年,全球电影市场似乎也感受到了寒流。

《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影院票房累计达到232亿美元,较疫情发生前3年(2017年-2019年)平均水平(296 亿美元)下降了21%。

作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北美前三季度票房为64亿美元,较疫情前三年(2017~2019年)平均水平减少22亿美元(或25%)。而今年上半年只有8部电影的北美票房超过1亿美元,比去年少5部。看来,全球电影市场仍未能完全从疫情余波中走出,恢复元气。

回到自身,我们要想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电影第一大市场,既需要有变革的勇气和魄力,还需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改变供需错配的局面,协调各层级影片机制,调整发行策略势在必行。

行业亟待进行深度调整,在商业融合中寻找类型变奏,美学变革,突破电影自身的艺术表现力。

同时,对一些中小成本影片来说,放过拥挤的大档期,真正从自身定位出发,寻找与自身适配的档期,才是明智之举。头部扎堆大档期,小档期无片可上一定不是成熟电影市场的表现,改革放映机制,优化档期结构,仍然任重道远。

其次,行业呼唤新的人才资源,带来新鲜的、可持续的、亲近市场的内容。

其实,国内已有不少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如孵化出《过春天》《老枪》等优质作品的青葱计划(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孵化出《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的海浪电影周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等。但这些青年导演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创作,难以为电影市场带来持续性的好内容,且不少新人导演的处女作更倾向于私影像与作者表达,与大众市场仍有脱节。

第六代之后,导演代际体系已不复存在,新一代电影人们仍需在自我表达与商业性之间继续摸索。

最后,要融入国际视角,推动中国电影与世界深度接轨。

2024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姥姥的外孙》等引进片优异的成绩证明了引进片对拉动国内电影市场意义重大。

而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认为,合拍是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12月中巴合拍片《巴铁女孩》上映,中国与白俄罗斯首部合拍片《地久天长》也即将开机。讲好合拍故事,寻找不同文化的共同点,提升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交流互鉴中的影响力,或许是电影市场下一阶段的突破点。

「结语」

随着《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哪吒之魔童闹海》《熊出没·重启未来》《唐探1900》《蛟龙行动》先后定档2025年春节档,春节档电影的巅峰对决已然打响。

国家电影局也启动了「跨年贺岁 喜迎新春——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消费季从2024年12月延续至2025年2月,覆盖贺岁、元旦、春节等重要电影档期,面向全国电影观众发放不少于6亿元的观影消费补贴。

全民观影的时刻即将到来,官方补贴能否催化市场情绪,激发岁末年初的电影市场消费活力?我们期盼2025年电影市场雪融冬止,春山可望。

「参考文献」:

1.《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4)》

2.金椰主论坛共探中国电影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https://mp.weixin.qq.com/s/yXNubacIO5M7bsfF74V9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