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是我国高等教育14个学科门类之一,是最大的学科门类,所包含的专业最多,高校开办的专业点最多,拥有的在校生人数最多,毕业生人数最多,也是最受民众喜爱的学科之一。作为国家的战略性学科,提高工科办学实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工科人才和领军工程师,是我国高校的重大使命。

为了从多个维度全面立体展示我国高校在工科领域的实力和水平,12月24日,软科正式发布“2024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其中,50所高校上榜A档,这些高校凭借一流的工科实力,书写了我国工科教育的璀璨华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13所“双一流”领航!

本次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中,清华大学再次夺冠,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位列前三,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位列前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8所高校位列A+档位。他们以卓越的成绩单展现了高校工科的强劲实力。

上海交通大学,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学校工科体系完善,拥有8个工科学院,9个工科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连续四次在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首位或A+。本次评级中,上海交通大学在科研项目模块表现突出,位居全国第二名。2023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数1479项,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总经费11.0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这所跨越三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的工科强校,在一次次改革创新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工程师的摇篮”,瞄准工程巨匠的培养目标,在工科领域设置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科布局齐全,规模庞大。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力学实力全国领航,仪器领域架海擎天。卓越工科离不开科研平台的孵化。截至2024年,学校牵头或参建的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优化重组评议和科工局首批标杆立项,共建的我国首个大科学工程“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进入正式运行、相关指标领跑全球,对打造航天领域颠覆性前沿性技术策源地具有重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2月27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造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东南大学,作为曾经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定位于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建筑学院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最具学科完整意义的起始地。学校在工科领域独树一帜,学科规模大、学科实力强、学科精度高,1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有10个为工科。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4个工科学科位列全国前3%(或前2名),14个工科学科位列全国前12%(或前4名),共20个工科学科上榜,学科精度位列全国第4名。建优、建强工学学科群,为东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好坚实基础。

此外,还有不少高校的工科实力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如学术高产的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5月被Science首次刊登关于弹热制冷机的论文;狂揽科研平台的西北工业大学,2024年1月新增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丰硕的大连理工大学3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研项目多的同济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A类)……

A档!4所“黑马”展锋芒

此次评级中,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33所老牌工科强校,凭借雄厚的工学底蕴位列A档,工科实力毋庸置疑。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4所非“双一流”高校位列A档,脱颖而出,实力超越了部分985、211高校,为工科领域的佼佼者。

坐落于“中国硅谷”的深圳大学曾获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如今在工科领域奋进腾飞。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深圳大学6个工科学科位列全国前12%(或前4名),共12个工科学科上榜。此外,学校科研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近五年累计获科技类科研经费84.12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734项,SCI共27250篇。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深圳大学学科建设、改善软硬件条件提供坚强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深圳大学官网

广东工业大学,扎根南粤铸辉煌,实力如其名,以工科见长。7个广东省“冲一流”学科中5个是工科,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7个为工科,当前,学校着力打造“湾区工程技术创新引擎”,建设高端电子制造和绿色材料化工2个学科矩阵。同时,学校在该领域的重大成果成绩斐然。2024年6月,广东工业大学陈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已是陈新教授团队第3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标志着学校全面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向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迈出坚定的一步。

千禧世纪初,两所化工和建筑行业顶尖高校合并,诞生了南京工业大学。学校聚焦化工特色,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高校化工领域创造多个“第一”,以及化工学院崔朝亮教授团队成功开发的“ECMO(人工膜肺)专用PMP气血交换膜”制备方法,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近年来,学校在科研项目上取得耀眼成绩。2023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仲兆祥教授主持的“气体净化膜材料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这是学院首次获得国家杰青项目资助,标志着学院在自科基金立项上取得新突破。独特的工科魅力,让这所工业强校在新世纪新征程中鲲鹏展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也对“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出战略部署。这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理工科高校担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重任,是推进强国复兴、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在波谲云诡的时代洪流中,相信传统工科高校必将突破发展桎梏、再次起航,新兴工科院校能够积蓄力量、蓄势待飞,共同临摹迈进一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大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