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言

编辑 | 苏淮

当下,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另一方面,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各种交通乱象、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屡屡发生,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已成当务之急。

据统计,目前全国两轮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已有3.5亿辆,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但在近年电动自行车高速增长,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和充电场等基础设施供需不平衡等因素影响下,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形势越发严峻。

如何更好地推进电动自行车的治理?源媒汇近日专访了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蓝世有,他认为,电动自行车从乱到规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多管齐下,减少电动自行车有关的安全事故,不仅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更需广泛发动整个产业链条,形成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蓝世有

另一方面,随着新国标逐步落地,电动自行车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开始有了明确的方向,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保障,更高品质、更安全的电动自行车产品也逐步进入市场,全行业的面貌正在逐步向好。

01

行业新格局

不同于汽车百年的发展史,电动自行车从无到有,仅有20多年的历史。在此情况下,相关标准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更新速度还未跟上电动自行车增长的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世有认为,整体看,今年的电动自新车行业正在形成新的格局。一方面,有关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事件持续发生,不断在全国范围引发关于对电动自行车治理的广泛讨论。

另一方面,行业也有一些变化发生,“比如说在各级政府和全行业的努力下,各类关于电动自行车事故的数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蓝世有说。

以广东为例,相关整治行动自今年4月开始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底,广东全省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978起,造成2人死亡,4人受伤,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死伤人数分别下降7.58%、77.78%和88.24%。

另外,根据官方数据,截至今年11月份,广东已经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共2586万余辆。今年以来,广东发生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9400余起,同比上升2.7%;事故造成死亡1195人,同比下降11.2%。广州市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同比去年下降约20%。

上述情况,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的积极修制订,以及非机动车道、充换电设施等行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蓝世有指出,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在今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骑行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比如在广州等地,相关部门正持续为道路铺设电动自行车骑行车道。

根据公开资料,近年来,广州交警联合相关部门,对有条件的道路,通过车道“塑身”等方式增设非机动车道。对于城市内街内巷等条件较差的道路,交警部门则设置隔离护栏,解决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问题。

此外,对于外卖、快递等配送行业从业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广州交警将违法数据提供给市场监管部门,由市场监管部门敦促相关平台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对于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的,交警部门会直接约谈相关企业。

广州交警相关负责人还介绍,未来将对外卖、快递等服务行业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专用号牌管理,并出台具体管理办法,进一步的统一号牌的模式。此外,广州计划在明年推出非机动车分类管理的专门的管理规定,对外卖、快递等企业用车与私人用车车牌进行分类管理。

02

全链条整治

面对电动车数量激增产生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纷纷出手,对电动车启动新的管理方案。比如,不少地区开始遵循“控增量、减存量”原则,对私有电动自行车使用进行管控。

蓝世有认为,目前针对电动自行车管控的政策,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他表示,电动自行车其实是一个非常便民的短途代步工具,也是物流、外卖行业的生产工具。但同时,相关使用安全问题近年来也给社会带来很多困惑。

蓝世有认为,对于电动自行车的治理,可以转向全链条共治。目前,电动自行车的整治更多是由政府主导,其实可以换个思路,把政府、企业、相关的配套方,甚至骑行者以及机动车用户,结合在一起进行统筹,形成共治局面。

“现在电动自行车的治理,更多集中在路面管理、单点监管和执法层面,未来可以一直延伸到到消费者环节,比如将消费者的教育提升上来。在政府赋能的前提下,整条产业链的参与者,比如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甚至回收企业,需要各自承担责任,相互协调,形成合力。”蓝世有说。

重点工业产品质量追溯,则提供了另外一条电动车治理思路。

10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实施意见》,总体要求包括:到2024年底,对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等实施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管理的重点工业产品开展质量安全追溯。

蓝世有将重点工业产品质量追溯的核心理念,总结为“源头赋码,一码贯通”。

“源头赋码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在电动自行车生产下线后,就为其赋上一张身份证,从生产到销售、上牌,再到使用和报废回收环节,都是一码贯通,可以识别其整体的流通情况。”蓝世有表示。

在此前,在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发生后,由于涉及链条太广,很难追溯劣质的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来源。而新的质量追溯这种体系,则让电动自行车的有序监管成为可能。

03

“新国标”的挑战和机遇

今年11月1日起,多项旨在增强电动自行车安全性、实用性与便利性的“新国标”政策落地实施,包括《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第1号修改单、《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第1号修改单、《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此外,《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也已发布。

据了解,上述“新国标”最大的变化,是对防止改装、防火阻燃、限制车速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多方面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提升。“新国标”通过细化规定,从降低火灾风险、提升续航能力等多个维度切入,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准入要求和行业规范管理。

而“新国标”的实施,也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新国标”明确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比如对电池、充电设备、通讯协议有了硬性的标准,促使行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加速劣质产品的出清。

同时,蓝世有也指出,“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整车及关键部件的生产能力、检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企业首先需要进行适应和转型,比如改进生产工艺、保持价格稳定等。但整体看,”新国标”实施后,行业无序竞争将会减少,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率也有望因此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落地,也推动了电动车市场以旧换新的热潮。

前不久,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出台了《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此后各地纷纷制定细则,明确补贴标准和范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旧换新”政策效应逐步释放。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全国电动自行车实现售旧、换新各102.3万辆,累计带动电动自行车新车销售27.3亿元。

蓝世有表示,行业新标和“以旧换新”政策逐步落地后,高品质、更安全、更耐用的电动自行车将成为市场主流,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多赢的局面有望实现。

据了解,为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普及电动自行车行业追溯服务平台,以及探讨与电动自行车安全相关技术和管理手段,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省电动车商会主办,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集智云享 共促发展”两轮电动车安全论坛——北京站将于2024年12月27日隆重举行。

在论坛上,电动自行车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产业上下游龙头等将共同探讨电动自行车行业相关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