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清朝,就会想到晚清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大清朝代之末的实际统治者——慈禧。这位掌握大清王朝实际政治命脉的太后,为何敢不顾众人反对,做出向西方列强集体宣战这件空前绝后,使闻者惊愕万分的事?

战书《对万国宣战诏书》中,有此一言:“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如此气势是在之前从没有出现过的,但是反倒让人觉得这是一时冲动之语。一向委曲求全,懦弱无能的清政府怎么突然就如此霸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蜡像

此次宣战慈禧的底气何在?还以为这只是她的一时冲动?作为大清权力的顶峰,同时也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不禁让人疑惑,慈禧是如何从一介后宫女流走向晚期清朝的政治舞台,成为清朝长达四十八年的政治控制者?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那段久远的历史中,慈禧的丈夫是咸丰皇帝。这位皇帝身体虚弱但却沉迷享乐,脾气更是喜怒无常。作为大清皇帝,没有如历史上的明君一样,勤于国事,精于政治。反而甘于蒙骗在大清如窗户纸般虚假和平的生活,对待国家大事更是懒政怠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咸丰皇帝画像

子嗣上只有慈禧给他生育的爱新觉罗·载淳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慈禧也因此成为懿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可想而知慈禧作为后宫皇帝独子的生母,必定颇得圣心。这也为她后来成为大清的实际掌权者埋下伏笔。

咸丰皇帝是一个遇事只知逃避的人。他常年体弱多病,对政治也并不费心。作为一国皇帝,每日必须要审阅奏折这件常事,他也能避则避。一开始让慈禧给他读奏折他再批注,后来索性连批注也让慈禧代笔,慈禧也就成为他逃避政务的盾牌。

论一个精于政治的后宫女子,尝到了权力的美妙滋味,怎会甘居后宫?权力的甜头滋养着她的政治野心不断膨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塑像

咸丰皇帝虽是个安于风平浪静的人,但却生活在了清朝的动荡之秋。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而作为皇帝的他第一想法不是如何保得国家平安,而是选择逃避。他不顾国家安危、百姓疾苦,选择逃往热河,命令已经被冷落多年的弟弟奕坐镇京师。

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圆明园也就是在那时毁灭于火海之中,而类似此种罄竹难书的罪行不过冰山一角,当时的北京完全陷于列强的战火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明园遗址

奕在京都为国费心筹谋,哥哥咸丰却在热河醉生梦死,丝毫不顾国家动乱。咸丰帝死前留下遗嘱,安排了几位顾命大臣协助他即将成为新帝的小皇子载淳处理国事,同时也为牵制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以防政治落入她们手中,之后便撒手人寰了。

慈禧在之后便扶持自己的儿子载淳,也就是刚即位的同治皇帝。垂帘听政,此时的她已经掌握了一定政治权力。之后同治帝驾崩,慈禧扶持光绪帝。

再度听政,并在慈安太后死后发动政变独掌大权。此时她已经彻底地成为了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尽管之后扶持年仅三岁的溥仪为新帝,可这不过是她粉饰大权的“障眼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慈禧掌握大清政治命脉之时,与列强的关系如何呢?慈禧曾说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好似反映了对西方列强的谄媚,事实上慈禧真的对列强只有退让和迎合吗?慈禧对列强的态度真的只有一味讨好和谄媚吗?

其实不然,戊戌变法失败后,列强协助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骨干逃向国外,就已经让慈禧对列强极大不满了。之后,慈禧将光绪皇帝幽禁在了瀛台,也让列强不悦,后来在1899年慈禧立溥俊为皇子时再度试探列强的态度。

可以说,慈禧与列强之间的关系微妙也复杂,慈禧仇视这些趾高气扬的洋人,并开始想办法利用一些非官方渠道来搓一搓他们的锐气,而义和团就成了她合适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和团作为一股民间的强大军事力量,登上了那个动乱年代的历史舞台。他们反对、仇视列,给列强以恐惧与威胁。西方列强希望由清政府出面,剿灭义和团,好继续维护自己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但是慈禧并没有执行,反而任由义和团与列强抗争,甚至在暗中还给义和团一定的支持,让义和团与这帮不将她放在眼里的洋人斗争,杀洋人,保大清。在她的支持下,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对列强的威胁也愈来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和团

此时的列强不再将剿灭义和团的希望寄托在慈禧身上八国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由天津抵达北京,进驻北京东郊民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此时慈禧有些忌惮列强的来势汹汹,派刚毅等大臣解散义和团,希望以此改善与列强的紧张关系。

可是受到委派的大臣回来后却告诉慈禧义和团刀枪不入,理应重用。慈禧受到大臣的影响,以为义和团真的如传闻中一般无人能敌,心中自然有了底气。那仅仅只靠义和团这一民间的军事力量,慈禧自然也不敢与西方列强集体宣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什么原因给了她宣战的底气呢?

这就要说到当时晚期的军事实力。1899年,荣禄将北洋军队原有四支改编后为“武卫五军”,总共有六万余人,军队分工明确,兵种多样,步兵,炮兵,骑兵,工兵一应俱全。而且装备了在当时清末最先进的军事武器,同时结合了现代化的军事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支军队,可能在当时并无法与列强现代化的强大军事实力相抗衡。可是在已经闭关锁国多年的清朝来看,这样的军队已经是实力顶尖的了。且是由清政府统领控制起来也更加方便

加上原有的军队和义和团多方军事力量,慈禧对本国的军事实力空前自信。导致之后做出向西方列强集体宣战这一接近疯狂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慈禧此次宣战是否与西方列强决一死战呢?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1900年6月21日,慈禧下达《对万国宣战诏书》,可谓史无前例。此战书中,不乏有:“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肆兵监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 “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之语。

如此气势,倒看出了慈禧对列强的愤恨。可是大话说出来了,却没有瞻前顾后。慈禧写以此文泄愤,一时冲动之后却落得了个无法收场的代价。由此可见,她的勇气有余目光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京津战事紧张慈禧下达诏令,命令各地出兵对抗。但是,东南督抚居然全部拒绝,没有一个人出兵!对此,两广总督李鸿章在对慈禧的电报中说这道圣旨就是“乱命”,所以“粤不奉诏”。

李鸿章一出头,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地方督抚更加坚定了不出兵的信念,暗中与列强达成协议,在东南各省大力绞杀义和团。这一举动完全不顾清廷命令,史称“东南互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东南各个督抚同帝国主义基于双方利益而妥协的结果。历史的结果证明,此次东南互保是正确的。它使中国东南地区免受战火的波及,经济得以稳定发展,也让地方的政治军事权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标志了清政府统治的彻底土崩瓦解。

至此,所谓的慈禧同时向十二个西方列强宣战,最终只是沦为了一纸空文,并没有执行。由此,地方的权力不断扩大,慈禧再也无法将地方督抚控制在自己手中,以清政府为中心的大清帝国已经如同空中楼阁,摇摇欲坠,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已经名存实亡。

在十一年后的辛亥革命爆发后,所谓大清帝国的壮观楼阁不过是外强中干,即刻就分崩离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错估形势,一意孤行的人最终只能落得失败的下场。由于慈禧的一时冲动,贸然向西方十二个列强集体宣战。换来的不过是慈禧西逃,仍然被迫镇压义和团,谈判后还要向西方列强赔付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加上利息三十九年还清!

慈禧的决策错误最终却将后果落在了老百姓头上,使国家遭了殃。她的错误在中国近代史上又留下了屈辱的一笔!为中国留下了贫穷落后的祸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

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多多点赞关注。您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