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得上家!)
1939年的经典影片《绿野仙踪》用一句台词点出了商业类型片的核心价值观,无论是超级英雄,还是都市丽人,他们最后都是要发现家的价值,回到家中。
电影是否也有一个家?
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顾晓刚导演说:“借由北影节,我们才可以再次团聚、相见、为前路打气。我们自己作为创作者,没想到人生也像电影一样按照某些剧本,或者某些向上的力量在努力,一点点自己想去实现、去印证。可能底下的其他导演们未来也会有这一天,会‘回家’,站在这个舞台。”
第十四届北影节项目创投荣誉发布盛典现场
今年的确是他的北影节“归家”之年,不仅担任“注目未来”单元评委、执导本届北影节主题电影短片《故都春晓图》,其新作《草木人间》还作为开幕片与影迷相见。
第十四届北影节电影主题短片《故都春晓图》拍摄现场
第十四届北影节开幕影片《草木人间》
北影节就是一个电影之家,如顾晓刚导演所说只要 “契而不舍地去完成”,就能找到回到电影之家的路途。
▍创投乘风,青年之力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4月的创投终审路演现场时,场内人潮汹涌,行业影人们用鼎沸的热情表明了自己对于创投的期待。不仅是各个电影公司的买家们拭目以待,更有不少蓄势待发的青年创作者们,前来汲取创作经验,说不定明年登上银幕的就是他们。
北影节开辟了一个新的平台,给予青年影人发声的渠道。
第十四届北影节创投在项目征集启动后,三个月时间共有769部作品报名,通过8家初审公司、3位复审评委、2位培训师历时5个月的两轮评审,最终21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
作为今年创投评委会主席的关锦鹏而言,他说项目创投就像是一堂导演课——“当老师跟年轻人沟通,带给我的喜悦跟满足感我觉得都很有意思……觉得好像回到教室里面跟学生同处一个空间的感觉,很享受”。
第十四届北影节创投评委会主席关锦鹏
不仅关锦鹏导演有“回来”的感觉,不少从北影节创投走出去的青年影人,也回来了。杨子(《喊·山》)、顾晓刚(《春江水暖》)、徐磊(《平原上的夏洛克》)、白志强(《拨浪鼓咚咚响》)、李璞(《年年岁岁》),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内心的感动与期盼。
第十四届北影节青年影人“回家”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四届北影节创投路演现场
青年电影人的热情在北影节创投汇聚,创投评委的慷慨解囊也在这里发生,我们能看到评委大鹏为优秀项目所动容后决定私人资助50万《月光里的男孩》这一豪情壮举,期待在新的一年,看到他们的idea真正成为照在银幕上的光束。
《月光里的男孩》也成了今年最快孵化的项目,入围第40届华沙国际电影节长片主竞赛单元,这是入围本届电影节长片主竞赛单元的唯一一部中国影片。我们期待更多的作品能够成功孵化,在国内外舞台上发光。
第十四届北影节《月光里的男孩》
创投路演现场
▍“八天”环游地球
电影节如同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既能让我们看到风景,也能让世界看到我们窗内的包容度。
第十四届“天坛奖”共有来自1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9部影片报名参评,境外影片占比超87%。最终入围15部影片类型多元,风格各异,质量上乘。
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欧洲三大电影节大满贯获得者埃米尔·库斯图里卡领衔“天坛奖”国际评委会豪华阵容,以专业态度和权威视角评选出10项专业大奖。
库斯图里卡导演非常心爱他作为“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选出来的最佳影片《走走停停》,在4月就说希望把这部电影带去塞尔维亚。而他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明年1月在莫克拉戈拉的德文格勒举行的第18届库斯滕多夫国际电影和音乐节,将会展映《走走停停》,“天坛奖”最佳女配角获得者岳红也会出席映后活动。
国际评委会主席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北影节的星光熠熠下,媒体人们如同敏锐的猎鹰,翱翔于电影的天空之上,敏锐的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瞬间。来自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的97名记者组成北影节国际媒体打卡团齐聚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现场,集中报道开闭幕式等多项活动。
第十四届北影节国际媒体打卡团现场
在共计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笔触之下,光影的魅力与力量得以被全世界的传颂,他们同样用自己洞察力走进电影人的心灵深处,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激情,用文字和影像将电影的奥秘传递影迷朋友们,这既是北影节文化影响“走出去”的具体证明,同样也表达了中国电影兼容并蓄,美美与共的精神。
北影节也首次举办了“国际会客厅”活动,在短短三天里促成120多个业内会议。“国际会客厅”努力将世界各地电影产业连接起来,更是创作、制片、影展、发行、院线等产业内各个部门深度链接,为影人提供了意义重大的面对面沟通平台。它就像是一个客厅,在轻松的氛围里,让世界各地前来的从业者们宾至如归。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主席伊尔达·圣地亚哥女士表示,“‘国际会客厅’让我30个小时的旅程得到了应有的意义,我感到非常满足。”
第十四届北影节“国际会客厅”现场
今年我们也迎来了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北影节特别邀请巴西作为主宾国。
在巴西驻华大使馆的大力协助下,我们邀请到巴西著名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担任本届北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北影节组委会与巴西驻华大使馆在4月20日晚共同举办巴西电影周开幕式,巴西文化部副部长、巴西驻华使馆代表和北影节组委会代表都将出席并致辞。北影节与巴西驻华大使馆共同建起一座桥梁,让中国公众了解巴西作品、艺术家和电影工作者。
第十四届北影节巴西电影周开幕式现场
▍银幕是我们共同奔赴的梦
杨凡导演曾经用林青霞的话揶揄自己,“你那么爱电影,但电影好像有点对不起你”,但是现在他过去被评论家批评的作品,成了影迷心中的经典,他看到众多影迷来参加《游园惊梦》4K修复版北京首次公开大银幕放映,说比自己在国外拿奖都开心。
第二次来到北影节的杨凡导演,除了带着去年遗憾没有加入展映的最新4K修复的《游园惊梦》与北影节的观众见面,并且亲自设计了两款海报赠予每一位观众。跟去年一样,杨凡导演在第一场活动为每一位观众签名之外,他还格外贴心在第二场活动之前准备好了400份签名版海报。
杨凡导演在《游园惊梦》映后活动现场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带着曾代表巴西角逐奥斯卡奖的电影《火星一号》出席交流活动的制片人毛里利奥·马丁斯,除了为参与提问的观众们赠送一份亲笔签名的精美票夹,他还在票夹上写了一句送给观众们的寄语:É Preciso sempre sonhar--人人都有梦想的权利。
在过去两年,“光影浪潮·香港电影新动力”单元将中国香港电影的新鲜面孔带给影迷们,其中不少作品借由北影节展映率先亮相内地银幕,为后续内地上映铺垫了口碑基础。例如今年展映的《我谈的那场恋爱》,在中国香港上映后票房成绩斐然,进入到内地市场,也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吴君如的表演生动感人,被视为明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头号选手。
第十四届北京展映之
《我谈的那场恋爱》映后活动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活动精心策划了16个展映单元,精选国内外佳作250余部,在京津冀地区的27家影院、剧院放映共800余场。 在放映之外,我们也诚挚邀请了80余位海内外影人进行了50余场放映交流活动。
第十四届北京展映之《流浪者之歌》映后活动
▍奔向电影的未来
刘昊然在首创·郎园Station一路小跑奔向会场,简直就像是一部青春片。
第十四届北影节活动现场
为电影节赶场
因为北京是一座巨大的城市,好像电影节的关键词就难以脱开“赶场”,影迷们从一个电影院散场跑向另一个电影院,电影人从一个活动结束,奔向下一个活动。电影是银幕上移动的光影,热爱电影的人们是运动在城市里的光点,光点汇聚才有银幕的明亮。
第十四届北影节露天放映之大鹏《保你平安》
北影节也努力打造影迷和电影人们相聚的场域,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近百场活动落地首创·郎园Station,除了科技红毯、创投路演、招商展会、市场展映等内场行业活动外,更是注重打造出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北影节”的“M+应力场”影视跨界市集,不仅是影迷可以相聚在此,尚未爱上电影的朋友们,也可以来感染电影的快乐和魅力。
第十四届北影节“光影未来”电影科技单元启动仪式
今年北影节也注意到,除了要给电影市场输送优秀的创作者,更多不同方向的人才也是急需。在北影节招聘会上,采用了现场招聘、网络直播、线上专场三合一的多元化模式,尽可能的让求贤若渴的企业找到他们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只有导演、编剧、演员才是电影人,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从剧本写下第一个字到登上银幕,中间过程有着丰富的工种,每一个电影梦想,都值得被看到。
而北影节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奔向电影的未来。科技是电影的基石,更是电影未来发展的指南针。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与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合作,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特别策划了一系列AI科技相关的活动,“光影未来电影科技单元”引发了广泛关注,探讨了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人工智能与高科技对电影界的影响,我们必须不断追问,直到电影新纪元的到来。
▍“女性之声”
在今年处暑的前一天,暑期档热浪结束之前,北影节举办了一次“永不落幕”观影活动。映后主持人请北影节邀来的老朋友们一一发言,抒发对于刚刚结束放映的影片的第一想法。
主持人忽然说到,观众席里有一位特殊的老朋友,曾经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获得最佳原创剧本荣誉的夏孟导演,她的预产期只有两周了,但她还是来到了这次观影活动。
夏孟导演在
《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首映现场
在四月举办的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新荷NEWHER·女性电影单元,我们也看到了夏孟导演的身影,顺利完成了限时创作短片《很冒险的梦》,并获得最佳导演。而她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我们永远是我们》,也在8月初上映,这个剧本是夏孟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北影节不仅陪伴了一位青年导演从创投到NEWHER的蜕变,更是见证了她作品与生活的双重绽放。
夏孟导演走出了她银幕之旅的一小步,更多女性创作者也步履不停的前进着,2024年是女性电影人们的盛放之年。
第十四届北影节新荷·NEWHER单元
夏孟凭借短片《很冒险的梦》获最佳导演荣誉
在年初的春节档,告别观众半年之久的贾玲导演带着全新的面貌和作品《热辣滚烫》出现。首映礼亮相,她忍不住哭了。作为一个热爱观众的女演员,她为了保持作品中形象变化的神秘感,很长一段时间不在公众前露面。这当中,无论是训练的辛苦,还是躲避人群的压抑,都在作品正式登场的一刻得到释放。《热辣滚烫》以34亿的成绩,稳坐春节档冠军位置。
《热辣滚烫》剧照
去年金棕榈得奖作品《坠落的审判》,惊喜引进国内上映。作为一部片长151分钟的法语文艺片,在国内获得2800万票房,已经是一个惊人的佳绩。
今年北影节展映,卖出去的第一张票,是滕丛丛导演的《我的阿勒泰》,而最快售罄的影片也是以女性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梅的白天和黑夜》。
《我的阿勒泰》剧照
到了年末,邵艺辉执导的《好东西》十一月黑马之姿跃起。而作为第十四届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评委杨荔钠导演《小小的我》,这部电影也将在12月27日正式上映,陪伴观众辞旧迎新。
第十四届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国际评委杨荔钠
在第十四届北影节大师班上,也有两位不同风格的女导演,分享了她们的电影之旅。独行女侠许鞍华,从中国香港新浪潮一路走来,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影像风格与工作模式。演而优则导的陈冲,更是有着跨国际的职业阅历,首执导筒便获得最佳导演大奖。两位优秀女性电影人的分享,鼓舞了更多年轻女性电影人的银幕梦想。
第十四届北影节许鞍华大师班活动现场
第十四届北影节陈冲大师班活动现场
▍永不落幕
5月在北影节举办的戛纳推介会上,贾樟柯导演说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北京的电影人,对北京拥有自己的城市电影节感到骄傲。
贾樟柯(左)在北影节戛纳推荐会
电影节可以是短暂相聚的数日,更可以是一种“永不落幕”的精神,带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缩影,一个国家的影像历史,环游整个世界。
当银幕亮起,无数帧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当银幕暗去,电影似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电影永不落幕,北影节同样“永不落幕”,电影不断的指向现实和未来,正如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导演所言:“我希望能够用镜头跟大家表达出时代和家国的变迁。我看到未来是光明的,未来确实会有很多变化,我们也要去畅想未来是什么样子。”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北影节海外活动现场
北影节挥扬着“永不落幕”的旗帜,带着优质的中国电影足迹踏遍全球。
在5月戛纳的海滩,沐浴初夏的热情,11月又走向更辽阔和遥远的国度。
11月在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上,陈思诚的年度力作《解密》在埃及首映,他也获得了开罗国际电影节颁发的金字塔荣誉奖。
陈思诚携《解密》主创
在埃及“中国电影周”活动现场
从埃及、约旦、泰国、秘鲁、巴西到越南,每一个国度都有着它们独特的风土人情,电影正是我们“解密”彼此文化魅力、人文情感的密电本。
回归本土,从《解密》再到《负负得正》,北京国际电影节“永不落幕”场刊系列活动,致力于让银幕不断亮起,“永不落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态度。除此之外,我们也能看到北京市场和“永不落幕”共同给影迷和青年影人们带来的福利,从首届重点影视项目投资路演推荐会,到创投剧本项目青年影人分享会,再到电影《爆款好人》《负负得正》等一系列银幕佳作的首映礼,除了助力每个电影梦想之外,我们同样期待每次和银幕相遇的故事。
今年,世界各地的电影节,我们看到那么多中国电影人的身影。
贾樟柯导演带着《风流一代》第七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管虎导演的《狗阵》更是获得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大奖。东京国际电影节上《亲爱的安德烈》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小小的我》获得观众选择奖。
走出去的电影,也回到我们的电影院,让我们看到电影的艺术之心“永不落幕”。
▍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说到,我们需要好看的电影,要拍出观众喜欢的好看的电影。
2024年,很多导演走出了他们的“第二步”。
北影节的开幕影片《草木人间》是从北影节创投走出去的顾晓刚导演第二部作品,他也是第十四届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评委。 在平遥国际电影展获得费穆荣誉·最佳男主角和评审荣誉两项大奖的《前程似锦》,也是从北影节创投走出去的徐磊导演第二部长片作品。还有《热辣滚烫》《我的阿勒泰》《出入平安》《戴假发的人》《胜券在握》《好东西》等等。
青年电影人们的“第二步”,也许“更上一层楼”,也许有些迷茫。但他们都在努力朝着观众靠近,找到他们和观众之间的银幕桥梁。
今年获得北影节终身成就奖的陈凯歌导演,也有他的“第二步”,《志愿军:存亡之战》作为系列的第二部成为国庆档票房冠军。明年春节档的种子选手,是乌尔善导演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乌尔善导演也是北影节的老朋友了,早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国际评审团成员就有导演的身影,让我们期待导演的新作。
第十四届北影节闭幕式现场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第二步”,应该朝着家的方向走,往前走就是回家,投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怀抱。
在2025年以及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新老电影人,共同迈出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也期待着电影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他们也朝着电影院,迈出新一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