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985高校的学历只能保证简历不被直接丢弃,而清华、北大、复旦和交大等名校的毕业生才是行业内的“硬通货”。头部基金公司在招聘时,往往只考虑这些顶尖学府的毕业生以及海外名校的毕业生。
尽管公募基金在招聘时重视学历,但市场却并不买账。无论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还是哈佛耶鲁的毕业生,在资本市场面前都可能遭遇挫折。一些名校毕业生在经历市场打击后,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感到羞耻。
以博时基金为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公司旗下有105位基金经理,几乎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不乏清华、北大、复旦和交大等名校的毕业生。这些基金经理的履历光鲜亮丽,但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以博时基金的知名基金经理陈鹏扬为例,他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自2012年加入博时基金后,历任研究员、资深研究员、投资经理,并于2015年8月开始管理基金。陈鹏扬在牛市尾巴上开始管理基金,他管理的第一只基金博时裕隆混合在近9年的时间里任职回报高达121.63%,年化回报为8.91%。然而,除了这只基金外,陈鹏扬管理的其他产品大多亏损,尤其是他管理的最大产品博时成长领航A/C,自2021年1月21日成立以来亏损幅度超过30%,而博时价值臻选持有期混合A/C的亏损幅度更是接近50%。目前,他管理的4只产品中,只有博时裕隆混合的收益率为正。
同样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王诗瑶,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达到17.01亿元。她在2012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博时基金,并于2022年4月6日起担任博时女性消费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她管理的产品中,只有与王俊共同管理的博时新兴消费主题混合A取得了49.60%的任职回报,而她独自管理的产品则全部亏损,其中博时消费创新混合A/C在四年时间亏损幅度超过50%。
复旦大学的肖瑞瑾也是博时基金的一员,他在2012年从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博时基金,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资深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等职位,并在2017年开始管理基金产品。肖瑞瑾目前管理的资产规模为45.51亿元,他管理的最佳基金是2018年6月21日至2021年4月13日管理的博时特许价值混合A,取得了103.90%的回报率。然而,自那以后,肖瑞瑾管理的产品大多数遭遇亏损,约有四只产品的亏损幅度超过30%。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郭晓林业绩更为惨淡。他在2012年加入博时基金后,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资深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资深研究员兼投资经理等职务。郭晓林从2016年开始管理基金产品,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为16.62亿元。他的代表作博时互联网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在8年时间取得了71.47%的收益率。此外,他管理的博时汇悦回报混合在三年时间取得了5.31%的收益率,而其他产品则全部亏损,其中博时新能源主题混合A/C的亏损幅度超过40%,管理规模最大的产品博时凤凰领航混合A/C的亏损幅度超过25%。
这些曾经在国内顶尖学府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基金经理,如今在A股市场的表现却让人难以启齿,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亏损。
在今年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该学院副院长、会计学讲席教授李峰在演讲中提到,“一些人开始认为金融业毫无价值,因为金融似乎不是硬核科技,认为金融业是可有可无的交易成本;有些金融从业人员,包括我们的一些同学和校友,甚至产生职业羞耻感。”这番言论在金融圈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李峰教授的话并非危言耸听,一些基金经理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并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例如,原东吴基金专户投资总监刘浩宇在2022年10月离职后在朋友圈写道:“今年36岁,我不想此生碌碌无为,仅有一串串股票代码留下一生印记。从今日起,实业报国,加盟东华能源,负责氢能事业部,主攻第四代核能高温气冷堆核能制氢的研发、试验、产业化。”
这些故事反映了金融行业内部的一些现实问题。尽管金融行业以其高薪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但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得即使是顶尖学府的毕业生也难以保证稳定的业绩。这种现象不仅对基金经理个人的职业发展造成了影响,也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声誉和吸引力造成了损害。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从业人员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金融行业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其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其吸引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