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改变了中国,一件改变了世界。

——题记

1929年,广东。

滂沱大雨,夜黑如墨。

四岁的男孩被人驮在背上,没命地狂奔,身后响起一道道狂暴的怒吼——

“姓彭的一个不许留,斩草要除根!”

男孩死死咬着唇,不知何时,已经满口鲜血……

这个男孩是谁?为何要被雨夜追杀?

若你也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妨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男孩叫彭士禄,出生在1925年。

但是,彭士禄对于4岁之前的事情记忆已经很模糊了。

因为从四岁起,他便无父无母了。

不是父母狠心。

相反,他们是我党早期工农运动的领导人,他的父亲彭湃是中国共产党土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三岁那年,母亲蔡素屏不幸死于敌人手里,四岁那年,父亲彭湃上海被敌军抓获,不久便英勇就义。

而他能够在那个雨夜侥幸活命,

也是父亲的战友们拼了命才挽救下来的。

父母牺牲后,小彭士禄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寄宿在革命群众家里,先后被20多户人家收养。

那些年,为了活下去,他当过乞丐,吃过百家饭,生活过得极为清苦。

但厄运依旧没有放过他。

八岁那年,彭士禄和保护他的“爸爸妈妈们”全部被捕入狱,他和大人们被送至潮安县监狱,接着又被押送到汕头石炮台监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年纪的他,在监狱里,饱受折磨。

但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秘密”呢?

可是没有人在乎这一切。

好在,一同被捕的叔叔阿姨哪怕被敌人用绳子吊起来倒挂在半空中猛灌辣椒水,也没有揭发他就是彭湃的儿子。

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彭士禄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也只是一瞬间。

1936年夏天,11岁的彭士禄再一次被捕入狱。

所幸,流落香港的祖母费尽周章才将他救了出来。

童年的经历让他幼小的心中燃起了一颗红色的种子,他在圣约瑟英文院读了两年小学,便偷偷跑出香港,到广东惠州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后被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青年干部学院就学。

那一年,他15岁。

所有苦难皆为序章。

在延安,是陕西最普通的民众给予了这个历经苦难的孩子,最好的关爱,也彻底改变了彭士禄的人生选择。

多年后,自述中,彭士禄写道——

“父母亲把家产无私分配给了农民,直至不惜生命,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直率坦诚的品格。总之,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祖国需要,我什么都愿意!”

彭士禄的心里一直装着人民。

在延安中学期间,他自愿报名调往延安中央医院当护士,每天照顾伤员病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小小年纪便被评为中央医院模范护士。

后来他患上了肺病,但他仍默默坚守在岗位上,让所有人肃然起敬。

此后,彭士禄又先后进入宣化炼焦厂、石家庄炼焦厂担任技术员,还在炸药厂工作过……

他就像一枚螺丝钉,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勤奋,踏实,坚定,值得信赖。

1945年,彭士禄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凭借优秀的成绩,被组织选中派往苏联留学。

在外留学的六年间,为了不辜负祖国对自己的培养,

彭士禄刻苦学习,从来没有半年12点前休息过。

终于,1956年,彭士禄在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以全优的成绩顺利毕业。

就在他准备回国大展拳脚的时候。

可就在这时,从祖国传来了一个重磅消息——

美国已经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了,这艘核潜艇杀伤力极强,可以轻而易举地击沉七艘军舰。

为了祖国不受限于人,陈赓来到苏联,挑选少数学生攻读核动力专业。

当陈赓来到彭士禄身边,小心翼翼地问起这个饱经苦难的孩子,是否愿意转行,彭士禄没有半点犹豫:

“只要祖国需要,我什么都愿意!”

为此,彭士禄毅然坚决放弃回国计划,转而投身核动力事业。

那一年,他已经2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26岁,重新学一门知识,如今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彭士禄却还是一肩扛下了所有。
1958年,彭士禄学成回国,被安排在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同年,中国组建了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开始核动力装置预研。

1961年,彭士禄接受组织的重任,全权负责核动力的工作,并且出任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一职。

当时的苏联原本答应援助中国,但最后却以中国没有条件研究核潜艇为由拒绝中国。

但是,中国的核潜艇等不了,也不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那时,没有人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唯一的仓库里只有报纸上两张模糊不堪的照片,和一个从美国买回来的核潜艇模型玩具,是他们仅有的参考。

为了验证一个参数,大家常常三班倒。

用手摇计算机和计算尺连算好几天有的人手臂都摇肿了!

于是,40岁那年,彭士禄告别妻儿,只身入川,藏于深山之中开始了研究。

条件艰苦,他们啃的是菜根,计算用的是算盘,甚至有时白天养猪,晚上才有空搞科研……

超负荷的工作让彭师傅患上了严重胃病。

可他一直忍着、熬着,

不敢停,也不愿停,

直到实在忍受不住,才去医院开刀。

可手术刀切开他的胃,一瞬间,医生差点哭出声来——

原来,彭士禄的胃上竟早有一个穿孔!

人们这才知道,这么多年他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

这次的手术把他四分之三的胃都给切除了,但他心里还是惦记着核潜艇的事业,还没等身体恢复完全就跑回了工作台上。

亲人、朋友都来阻拦,但他却坚定地说:

“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作为总工程师,他本不必一起下水。

但他却异常坚持。

虽然他自信自己的研究却也害怕万一。

所以,那个辗转反侧的夜,他第一次对妻子留了“遗言。”

他成功了,中国也成功了。

有人称他做“中国核潜艇之父”,但他却不同意这个说法——

“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之父’之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

二次“拓荒”,为国发电

彭士禄就像一块燃不尽的核电池,永远出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58岁,他调任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

亲自计算核电站的主要参数、提出了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的建设性决策,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众人面对未知领域的很多问题,充满了争议。

但彭士禄却敢啃这个硬骨头。

他说: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困难和风险,再想办法克服。

他不怕担责任,只怕不作为,遇到问题总是冲在最前面——

“做对了,成就归大家;做错了,我来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大事,他总是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名利面前,他却总是“难得糊涂”。

他从不关心诸如荣誉、晋升之类的事情,他总说:“党和人民给我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得多。”

1985年,彭士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当得知自己获奖时,他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

甚至连基金会奖励他的一百万港币,他也想着委托女儿把奖金全部上交给国家,彭洁当时还开玩笑说:“你拿了这么多奖金,给我点多好。”

可他思考了一会却说:“这个钱也不是我的,是国家的。”

没有过多的语言,却将一代国士的风骨和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88岁,他依旧奋斗在工作一线。

常常半夜回家,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让家人颇为头疼。

孙女为了他的身体,硬是强迫他签下“不平等条约”——

“准时回家奖励啤酒,加班回家罚款十块。”

有记者问他:“这么辛苦,值得吗?”他回答:“值得!就是死了也值得!”

2021年3月22日,96岁彭老溘然长逝。

后人遵从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进大海,与海洋深处那位无声的老友——核潜艇永远相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老生前常说——

是人民将我养大,我几辈子都还不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贡献一切!”

而这句誓言,穿越时空,又让人回到了他父亲牺牲的那个雨夜。

当时,那个意气风发的澎湃,是否有着同样的心愿?
四岁别离,斗转星移,九十二载悠悠岁月,彭士禄没有让父亲失望——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父辈所有的梦想。

正如感动中国给予他的颁奖词写道的那样——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与花甲年重启。
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是的,彭家父子又团聚了!

你听!

曾经父子两颗心碰撞在一起,

那为理想、为信仰、为中国跃动的心潮,

一定澎湃如昨!

#我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