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贱卖技术?中国耗费20年研究出盾构机,价格却只有国外1/10

在制造业的浩瀚星空中,“卡脖子”技术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长久以来困扰着无数中国企业的成长之路。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中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其中,国产盾构机的崛起,便是这一历程中最为耀眼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屈辱与觉醒:盾构机市场的国际垄断

提及盾构机,不得不回溯到那个被国际巨头垄断的年代。作为隧道挖掘的“巨无霸”,盾构机集机械、力学、液压、电气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其复杂程度和技术门槛之高,让许多国家望而却步。彼时,美、日、德、法等国凭借先进的制造技术,牢牢占据着全球盾构机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中国,则不得不面对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严苛的技术封锁。

秦岭隧道的修建,是中国盾构机需求爆发的标志性事件。面对这条长达18.46公里的“地下巨龙”,中国急需高效、可靠的盾构机来提升工程效率,保障工人安全。然而,当中国向国际市场寻求帮助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和傲慢。德国企业狮子大开口,两台二手盾构机报价高达7亿人民币,且维修期间严禁中国人进入,这一幕,无疑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

破冰之旅:从零开始的技术攻关

面对国际垄断的坚冰,中国没有选择屈服,而是毅然踏上了自主研发盾构机的艰难征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对意志与智慧的极限考验。项目组从零开始,面对数以万计的精密零件和跨领域的技术难题,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殚精竭虑,只为早日打破技术封锁,实现盾构机的国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自主研发出了第一台国产盾构机。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在盾构机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更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国产盾构机的问世,不仅大幅降低了国内隧道工程的建设成本,更为中国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宝贵的声誉和地位。

逆袭之路: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

国产盾构机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初期的市场推广阶段,中国盾构机面临着来自国际品牌的激烈竞争和质疑。然而,凭借着卓越的性能、可靠的质量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国产盾构机迅速赢得了国内市场的认可,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据统计,目前国产盾构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高达90%,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

更为令人振奋的是,国产盾构机并未止步于国内市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品牌的日益响亮,中国盾构机开始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舞台。从东南亚到中东,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盾构机的身影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中国盾构机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已高达70%,成为名副其实的盾构机制造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略考量:低价策略背后的深意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国产盾构机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仅为国外品牌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一价格策略,显然与常规的市场盈利规律相悖,甚至不少人都觉得是贱卖技术。那么,中国为何要采取如此激进的低价策略呢?

首先,低价策略是中国盾构机快速占领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盾构机作为后来者,需要通过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积累口碑。通过低价销售,中国盾构机能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为后续的高端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其次,低价策略也是中国盾构机参与国际竞争、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盾构机领域,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盾构机通过低价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行业成本、提高工程效率,推动全球隧道建设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这也为中国盾构机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低价策略也是中国盾构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盾构机领域,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是永恒的主题。中国盾构机通过低价策略快速占领市场后,将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品质控制,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降低,中国盾构机将逐步实现盈利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从受制于人到引领全球

回顾中国盾构机的逆袭之路,我们不难发现:正是那份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中国从受制于人的困境中挣脱出来,走上了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如今的中国盾构机,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这份荣耀和成就,不仅是对中国制造业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精神的最好诠释。

文章素材数据图片来源转载于网络媒体,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解读,若信息有误侵权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