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距今5800年至3800年的古国时代,被进一步细分为3个阶段。1985年首次被发现的三星村遗址,就处于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近期,三星村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的重要进展对外发布。
上图:云雷纹豆
下图:石钺权杖
常州市金坛区博物馆供图
三星村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三星村,距今约6500年至5500年,是江南地区一处马家浜文化晚期至崧泽文化时期聚落。2023年,三星村遗址启动第二次考古发掘。近日,三星村遗址考古重要进展对外发布。专家、学者揭示三星村遗址对长江下游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
三星村遗址1985年首次被发现,1993年至1998年开展首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和保存完好的人骨,并入选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4月,三星村遗址启动第二次考古发掘。
三星村遗址联合考古队成员龙啸介绍,考古勘探确定遗址面积约35万平方米,初步了解遗址内部的功能分区。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集中在墓葬区、中心土台、居址区3个区域,意在获取聚落方面的关键信息。
目前,三星村遗址已经发掘清理了400多座墓葬,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墓葬区,人骨保存较好,利于了解研究葬制、葬俗历史。“在三星村遗址的晚期已经发现初步的社会分化现象。”龙啸说,2023年发现了两座较大的墓葬,其中,M27的随葬品中发现石钺、石斧、石刀、陶豆、网坠等。M27中出土的1件石钺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史前保存完好的较大石钺。从墓葬规模、随葬品丰富程度来看,该墓葬是整个三星村遗址发掘的等级最高的墓葬。
考古人员发现,三星村遗址中心的黄土台可能为人工堆筑而成,推测与公共活动和仪式行为相关。土台的东部边缘发现壕沟。土台以北可能是居住区,考古发掘的红烧土坑,内里填埋大量红烧土块。出土的红烧土块有大量明显的木骨泥墙痕迹,推断该区域存在过大量房屋。
龙啸表示,三星村遗址发现的黄土台、壕沟和贝壳堆筑的墓地等表明,当时社会已对聚落有明确的规划,且有能力动员人群从事一些公共工程;少量墓葬尺寸大,随葬玉器、象牙、朱砂和刻纹骨器等高等级物品,显示出人群的分化。至少在距今5800年前后,三星村遗址已初显社会复杂化迹象。
三星村遗址地处茅山和长荡湖之间,周边水网密布。专家认为,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完好的史前人骨,在长江下游地区极为罕见。这为古DNA研究提供了条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付巧妹科研团队对出土的人骨开展了系统性、规模性的研究,探究三星村遗址人群的遗传特点、与周边同时期或其他文化类型人群的关系、对现今人群的遗传影响。据介绍,团队目前已经完成了三星村人骨样品的采集、湿实验及生物信息分析,正在进行数据分析、演化与群体遗传学相关研究。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星村遗址人骨保存之好极为难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王巍认为,这为运用科技手段分析当时人群的饮食习惯、人群迁徙、亲缘关系等情况提供了条件。
“三星村遗址现存总面积35万平方米,环壕内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我们迄今所知的马家浜文化至崧泽文化时期的最大遗址之一。”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弛认为,遗址聚落布局的研究至关重要,要将墓葬和居址结合起来研究,探明三星村遗址的社会面貌,这关系到三星村遗址未来的保护、研究与展示工作。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认为,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古国时代可进一步细分为3个阶段。其中,距今5800年至5300年为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表示,三星村遗址处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以三星村等为代表的遗址显示了该阶段的社会分化。三星村遗址相当于古国阶段的一个“标本”。“应加大发掘力度,探寻更多社会分化的迹象,还要在周围地区做拉网式调查,对这个时代进行全面了解。”陈星灿说,三星村遗址的发掘对认识太湖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未来将在三星村遗址周边开展区域系统调查,将三星村遗址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之下开展研究,突出三星村遗址环太湖地区乃至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地位。”龙啸透露。
(图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