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类对于外星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歇。近日,一个由国际天文学家组成的团队宣布了一项令人振奋的发现——他们成功探测到了两颗围绕附近恒星HD 101581运行的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这一发现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边界,更为寻找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增添了新的希望。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这项发现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Michelle Kunimoto领导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他们在预打印服务器arXiv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一发现的过程和结果。论文指出,这两颗新发现的系外行星比地球略小,且距离其宿主恒星非常近,这一特征使得它们成为了天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在这场探索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自2018年4月发射以来,TESS一直在对太阳附近约20万颗最亮的恒星进行调查,旨在寻找凌日系外行星。凌日现象是指行星从其宿主恒星前方经过时,恒星亮度会短暂下降的现象。通过监测这种亮度变化,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行星的存在及其一些基本属性。
在TESS的观测数据中,研究团队识别出了两个来自TOI-6276或HD 101581的光曲线中的凌日信号。经过后续的地面观测和统计分析,他们确认了这两个信号确实是由两个地球大小的太阳系外世界引起的。这两颗行星分别被命名为HD 101581 b和HD 101581 c。
HD 101581 b是更靠近宿主恒星的行星,其半径约为0.956地球半径,质量经计算不大于3.6地球质量。它每4.47天绕其宿主运行一次,距离宿主约0.046天文单位。这个距离在宇宙中虽然微不足道,但对于行星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行星表面的温度和可能存在的气候类型。HD 101581 b的平衡温度估计为834K,这意味着它的表面温度极高,可能不适合液态水的存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从中学习到有关行星形成和演化的宝贵信息。
第二颗行星HD 101581 c的大小几乎与地球相当(0.99地球半径),而其最大质量被确定为4.2地球质量。它的轨道周期为6.21天,与母恒星相距约0.057天文单位,平衡温度计算为747K。尽管这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都相对较高,但它们的存在仍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外星世界的新视角。
除了这两颗已确认的行星外,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个可能来自第三颗过境HD 101581的行星的信号。如果得到证实,这颗最外层的行星的半径约为0.98地球半径,最大质量为3.6地球质量,轨道周期约为7.87天。这一发现无疑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这个恒星系统的认识。
谈到主恒星HD 101581本身,它是一颗K矮星,半径约为0.63太阳半径,质量约为0.74太阳质量。这颗恒星距离我们约41.7光年,估计有近70亿年的历史。它的有效温度为4634K,金属丰度为-0.5 dex。这些参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颗恒星及其行星系统的重要线索。
这次发现的意义不仅在于我们找到了两颗新的系外行星,更在于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验室来研究行星的形成、演化和潜在的可居住性。通过比较这些行星与地球以及其他已知系外行星的特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行星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此外,这次发现也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了新的希望。虽然这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较高,但它们的存在仍然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外星生命可能性的新途径。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测手段的日益完善,我们有望发现更多类似甚至更适合生命存在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