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埔军校四期生榜首,曾被老蒋两次下令调他去当参谋秘书。因为其心系人民和国家,最后成为了毛主席的高参,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他并不亚于我”。但是在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时,他却婉拒了上将军衔。此人就是军事理论家------郭化若,而他又为什么婉拒了上将军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化若于1904年出生在福建省的福州市,因家境贫寒负担不起学费,为了能让郭化若有书可读,父母被迫将两个女儿相继卖掉才为郭化若凑齐了学费。1920年,郭化若考入了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但因学费太贵,无奈只能到福州农林学院预科班就读。

一年后,再次因为没有钱缴纳学费,郭化若辍学流浪。他寄宿在一家会馆里,靠着帮别人抄写书信等为生,在机缘巧合下,郭化若加入了老蒋的派系。

之后郭化若便在1925年报考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并以榜首的成绩被录取。在黄埔军校中,有不少我党的同志,在他们的影响下,郭化若阅读了很多的进步书刊,并在1925年11月,正式加入我党。因为郭化若之前已经加入了老蒋,所以他在我党的身份只能隐藏在暗地里。

直到1926年,在老蒋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后,郭化若看清了老蒋的面目,便毅然决然的退出了老蒋的派系,从此公开了他是我党同志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化若在黄埔军校的成绩非常优秀,老蒋并没有因为他退出的事情而不悦,反而生起了爱才之心。老蒋曾两次点名让郭化若去给他当参谋秘书,但都被郭化若以“战士应该战死沙场”为借口给回绝了。

郭化若毕业后,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炮兵第二队代理队长。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郭化若参加了这场战役并在战场中潜心钻研用兵之道,研究双方的兵力布置以及相关的战略问题,这也为他之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郭化若被派往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是郭化若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国内的形势,在了解到国内形势相对严峻时,郭化若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国,加入到了毛主席的队伍之中,并被任命为第二纵队参谋。

在被任命没多久,郭化若就接到了攻打漳平的任务,并在战斗中指挥部队打出了以少胜多的傲人战绩,当即郭化若被提任到第二纵队参谋长的职位,而此时距离他被任命为参谋仅仅才过去了23天。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郭化若便一直在毛主席的身边做着参谋的工作,不仅如此,他还组建了我军第一支工兵队和第一支无线电队。

那是1930年,郭化若带领我们的同志在安源给矿工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可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这时的郭化若就发现,这些矿工中,很多人都会爆破,如果把这些人好好的利用起来,那就是一支不一样的战斗力,于是在得到毛主席的同意后,我军第一支工兵队就由此诞生了。

而同年的年底,我军在龙冈战斗中缴获到了无线电台和敌军的俘虏,郭化若深知无线电台对部队的信息传输是非常重要的,于是组建无线电队的想法在郭化若脑中浮现,他不厌其烦的对敌军俘虏做着思想工作,最终有不下10人加入到了我们的队伍当中,郭化若就以他们为骨干力量,组建了我军的第一支无线电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让我军不得不进行长征。郭化若也在长征的队伍当中,不幸的的是,他在出发时,脚跟患上了溃疡,走的路程稍长一点就会化脓,而当时的郭化若正担任作战科长,每天的工作非常多,一刻也不敢休息,他就这样坚持的走完了长征,其坚强的毅力让人非常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4年11月,郭化若接到组建延安炮兵学校的任务,而且他还被任命为了校长。因为他是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还在莫斯科炮兵专业学习过,更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所以就成为了最佳的人选。

郭化若带领着队伍对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的构思和谋划,经常会和大家一起加班到深夜。而他们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也结出了果实。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完成学校的组建、招生、编队以及开课的准备。

1945年3月延安炮兵学校正式开课,学校设有炮兵学员队、工兵科、迫击炮教导队,不仅有射击技术和侦察指挥,还有战术运用和火炮操作等训练课程,为我们的部队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优质人才,郭化若也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学校当中。哪怕在之后负责了别的工作,郭化若也一直心系着学校。

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仪式,郭化若的综合评价是上将军衔,但是他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做参谋的工作,从来没有立什么战功,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有限,并不适合上将军衔。因此婉拒了被授予的上将军衔,而是接受了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郭化若担任过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军事科学院党委常务委员。1985年退休休养,直到1995年,为了新中国奋斗一生的儒将郭化若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