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智赋能 联动化解劳动纠纷

包头日报记者 李春燕 通讯员 全娜

“没想到这么快我就拿到了有法律保障的调解书,这下没有后顾之忧了。”近日,从赤峰市来包头打工的赵先生拿着刚刚下达的仲裁调解书分外开心。

为持续推进调解仲裁工作效能建设,构建流程更便捷、程序更规范、解纷更高效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近年来,东河区人社局持续发挥流动仲裁庭和流动调解室以及大中小型劳动关系协调员等调解仲裁组织力量,将触角延伸至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人社服务窗口,实现了权益维护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开通了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在线申请、在线调解、在线查询、在线咨询等线上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截至目前,通过一窗受理,分流各类举报投诉案件1251起,劳动监察结案率达100%,劳动仲裁调解率达79.89%;实施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审查劳动仲裁调解书制度以来,共办理调解案件69起,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近178.3万元,两部门联合处理的劳动纠纷案件办结时限总体缩短50%以上。

信息共享 仲裁服务提档升级

2023年1月6日,曹先生因合同到期被通知不用上班了,但是公司未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相关手续,曹先生无奈之下提出仲裁申请。案件移交至东河区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中心后,调解员联合东河区总工会工作人员共同调处此案,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曹先生拿到经济补偿款共20000元。发生在包头市东河区“仲裁+工会”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工作室的一幕,已经成为调解员的日常。

信息化赋能,仲裁事业才能插上科技的“翅膀”。今年上半年,东河区人社局坚持将信息化建设与仲裁为民服务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智慧服务、智慧办案、智慧管理”的智慧仲裁模式,满足了群众多元化仲裁法律服务需求。推动“人社15分钟便民服务圈”走深走实。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积极进行政策解读,利用微信群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不断更新东河区协调员队伍名录库,目前共收录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315名,镇街道劳动关系调解员61名,组建专门的工作群,群内研究案例,分享经验。

“我们通过组织发起人社在行动、护航企业、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普法助企服务、安全生产工伤预防与劳动用工专项普法讲座、全链条用工检查、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直播带岗人社专员送政策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法律法规宣传、促进劳动合同规范签订、提供劳动法律咨询服务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争议纠纷的发生。”东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为进一步节省维权者的维权成本、缩短维权时间,努力推动“数字”与“实体”双轮驱动,东河区人社局通过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快速化解劳动争议为目的,以便利高效、柔性化解为原则,借助“互联网+调解”平台及“云工作室”优势,积极搭建数字化“云监管”“云调解”“云仲裁庭”,将线下的纠纷解决模式搬到线上,实现劳动争议调处服务更加精准、智能、便捷。

联合研判 仲裁服务向下延伸

结合“身边事”,通过“大白话”,引导双方当事人相互沟通理解,达成协商和解的事例,随着仲裁服务的不断延伸,基层越来越多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仲裁带来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东河区人社局充分发挥“仲裁+监察”联合调解新机制的积极作用,在人社系统内部打造“仲裁+监察+工伤”联合维权处理机制,在各部门之间打造“人社+工会”预防排查调裁机制、“人社+法院”诉裁对接统一机制、“人社+司法”法律援助帮扶机制、“人社+检察院”监督指导对接机制。重点聚焦时间段内的工伤案件和仲裁案件,对相关案件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向相关企业和部门出具劳动用工及工伤预防标准化建议和风险预警提示函,不断开创各相关部门调处劳动关系争议纠纷“双促融合”的新路径,实现小微案件“现场调”、异地纠纷“线上调”、跨域矛盾“上门调”、疑难杂症“专项调”的“1+N”多元调处模式,形成“1+1>2”的联动工作合力,为案件当事人提供“闭环式”维权服务,推动便捷高效解决纠纷。

来源:包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