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已连续三年实现小麦无人机‘飞防’全覆盖,作业全程规范化、标准化。”菏泽市牡丹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康凤荣的笃定,源于牡丹区在2021年4月建设的“无人机飞防管理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植保无人机“飞防”现场,多台无人机共同作业。(资料图)

自2019年起,农村规模化推行土地流转,各地大力推进“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此时无人机因其高效的“飞防”功能,在农业领域迅速发展,在“管”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农业植保方式。

“虽然无人机让农民从繁重的农务中解放出来,但在每年实施的统防统治作业中,‘飞防’作业监管滞后、社会化组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植保作业质量。”康凤荣说。一方面,飞手大都是临时招募,带机参与,会导致作业标准参差不齐,影响作业质量;另一方面,作业质量监管体系滞后,监管主体、方式和评估标准都不够明晰。

为此,牡丹区农业农村局直面挑战,联合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无人机飞防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监管,增强“飞防”作业管理的有效性、精准性。

“这个平台就相当于一个‘作战指挥中心’,可以统一调度、监管全域110余台植保无人机。”牡丹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徐龙宝说。监管平台记录着登记在册的植保无人机飞行的详细情况:飞行时长、喷洒流量、作业高度、累计作业面积等数据。并且该数据可通过联网同步档案,以便日后随时查看各数据变化情况。

每年的小麦发病情况不一,难以制定统一标准。因而,每次统防统治前,牡丹区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会根据不同苗情,对症给出“药方”,飞手“按方下药”。

“作业期间,我们可以通过监测植保无人机的运行轨迹、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喷洒药量、喷洒面积等详细数据,监管作业质量,推动‘一喷三防’项目规范实施。若发现问题,我们也可第一时间督导整改,提高管理效率。”康凤荣说,“平台搭建以后,实现多方共同实时观看作业现场,有效提高防治作业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数据真实性,节约了巡检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手实操培训。(资料图)

与此同时,牡丹区定期组织飞手培训,提高飞手的相关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每次培训采用“理论教学+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农业病虫害防治与飞防技术、农业无人机理论知识、安全操作技术等理论授课。

“多措并举后,植保无人机真正做到为农田管护插上了‘科技之翼’。”康凤荣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陈茹 通讯员 蒋硕 邓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