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3月5日至6日, 粟裕指挥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所属部队,共计5个团的兵力对淮安车桥地区日伪军发动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战役,采取了围点打援,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法,历经车桥攻坚、芦家滩打援等阶段。新四军官兵英勇奋战,成功击毙并生俘大量日伪军,取得车桥战役大捷。

这里只说,车桥战役,粟裕所冒的两个风险:

一、从我军纪律上看,面临接受处分,撤职甚至判刑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车桥战役是粟裕基于战略考量提出的,这一提议得到了苏中区党委的同意和支持。

常规军事决策流程,重大军事行动通常经过与上级部门进行请示汇报才能决定。

粟裕将车桥战役作战方案上报华东局和军部,得到明确的反对意见,“不准打”。

当时 ,新四军代军长兼军分会主席陈毅,离开新四军去了延安参加“七大”,饶漱石是华中局代书记、新四军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其次,粟裕发起车桥战役,事先并没有经过华东局和新四军总部同意和批准。这也是后来饶漱石发电报要求粟裕进行深刻检讨的原因。在饶漱石看来,这就是先斩后奏。

自然,粟裕敢于不顾饶漱石的反对坚持打车桥,主要是基于他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胜利的渴望。

就是说粟裕在上级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展开的军事行动。而且饶漱石代表的新四军总部已经表明了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抗日战争中,我党我军一直有坚定的政治纪律,严明的组织纪律,其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我军的纪律和准则,是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制定。

其中一切行动听指挥,明确了使命和责任。军队严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的组织纪律,确保军队保持战斗力的高度统一。

应当说,当时如果粟裕不是瞒着饶漱石所代表的新四军总部,主动出击,就不会有车桥大捷,就不会有苏中乃至华中的大好局面。

粟裕的类似做法,也在后来和平时期表现出来,也为58年后挨整受批埋下了伏笔。

二、是毛主席的为首的党中央保护了粟裕。

为什么这么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粟裕打了胜仗,新四军军部即以华中局代理书记饶漱石及代军长张云逸、参谋 长赖传珠的名义发电报批评说,批评他先斩后奏。给粟裕和叶飞发去电报,严肃指责他们无组织无纪律,要他们做出深刻的书面检查。

该电报还联系百团大战后的有关争论,“过去华北百团大战固然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切实检查我是吃亏的”。将车桥之战定性为“左倾冒险主义”。

对此,毛主席是这样表态的:“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延安发来贺电,新华社更是表扬文章。

正是来自高层的这一种声音,直接抑制了华东局对粟裕的批评及追究。所谓的追责便不了了之了。

其次,车桥战役是打赢了,如果是战役失利,粟裕想必一定会被华东局和新四军总部追究责任。

如果放在 李德博古时段,粟裕很可能成为第二个肖劲光,不是要被枪毙,就是要被判刑。

三、车桥战役是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 的一次围点打援。战役前后都是风险

车桥战役之前,我八路军新四军多是以敌后游击队形式的出现,以游击战的形式为主的分散的战斗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桥战役是第一次 运动战和游击战配合,主动进攻日军 的一次攻坚战。而且粟裕为扩大战果,不但攻坚,更要打援。因而风险也是明显的。因为此前没有这种战斗尝试,对指挥员,对部队都是考验。

首先,粟裕策划这次战役酝酿了九个月的时间。从1943年就已经对淮安车桥镇一带进行过两次侦察,先后走了500多公里,充分了解周边日军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是,抓住淮安车桥镇是两不管地带,集中绝对优势兵力。

一个团攻击车桥镇近千人的日伪军,53座堡垒,城墙外围还有十几个火力点。

最后是,四个团负责阻击援军。

而更大的风险在于,车桥战役后的风险。

能否出现华东局书记饶漱石所说的:“过分暴露了自己的力量,”“过分刺激了敌人”“很可能引起敌人的大报复”。

而饶漱石的反对也有一定道理。源于他更为谨慎和保守的军事策略。他担心贸然行动会引发更大的军事冲突,甚至可能招致日军的更大报复‌。

后来的事实是,日军在收缩防线, 整个国际法西斯阵营土崩瓦解。日军已进入穷途末路。日军即使有那个报复之心,也没有回天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 ,风险是已解除,但在当时日军报复是确实存在的。如在平型关大捷后,日军为报复一直在寻找“一一五”师,企图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