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后
很多人离不开取暖设备
家家户户都有
最近沪上已发生多起相关火情
一区连发4起
都与同一设备有关
12月23日21时54分许
奉贤区兰博路
一居民家中发生火灾
造成浴室浴霸及吊顶烧毁烧损
过火面积约1平方米
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调查起火原因
为浴霸电气线路故障引发
据了解
近期奉贤区消防救援支队
已连续处置了4起浴霸着火的警情
虽无人员伤亡
但对居民生活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
消防部门提示:“浴霸质量不过关、线路及零部件老化、长时间超负荷运行都会导致短路、漏电、起火等一系列安全隐患。要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发现绝缘层老化要及时更换,使用浴霸时防止水溅到电动机上,使用完毕要及时关闭开关。若浴霸起火,应迅速关掉电闸,切勿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用水扑救,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因取暖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火灾
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发生
今年年初
奉贤一名老人家中的电热毯着火
民警仔细查看后发现
是因为存放电热毯时
曾经进行过折叠
里面的电线和电热丝
已经老化、折断
因此才导致了短路
2023年12月
静安区一居民楼整栋遭殃
原因就是一户居民
取暖设备使用不当
同样2023年12月
延吉中路某小区内
一居民在晚上睡觉时
开着大功率的取暖器
没想到取暖器引燃了
房间里的可燃物
最后引起整个房间着火
网上的“花式取暖攻略”,靠谱吗?
最近
社交平台上还出现很多
“花式取暖攻略”
不同类型的取暖器变成了烧烤架
电商平台甚至出现了
“取暖器围炉桌子”等产品
这样使用取暖器真的安全吗?
近日,杭州消防部门按网传“攻略”进行了实验:消防员将一个功率为450瓦的电取暖器翻倒后,在防护网上放新鲜的猪肉、腊肉和虾,打开取暖器后用测温枪测温。
1分钟后,取暖器内部发热管的中心温度达到600℃;大约5分钟,放在取暖器表面的肉类开始“滋滋”冒油。这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油脂滴落到取暖器发热管上,瞬间产生了火花。
消防员表示,600℃已经超过了油类燃点,油和电热管一接触就会产生火花,火花飞溅,有很大的火灾风险。
有网友认为,可以在电暖气外罩铁网,或者为食物包裹锡纸、使用烤盘等,预防滴油事故。可实验证明,这种做法同样不可取。因为取暖器周边温度很高,除了衣物外,如果存在其他易燃物,也有被高温烤焦、点燃的风险。
据消防部门实验,当有衣物放置在距离取暖器约10厘米的位置时,时间略长,就会出现表面变焦的情况。而且,火灾往往在一瞬间发生。所以,消费者不能心存侥幸,用取暖器烘烤食品、衣物等。
此外,如果将取暖器挪作“烧烤架”,或“围炉煮茶”,不排除消费者在无意中将打火机放在旁边,意味着还会有新风险——消防部门模拟了在取暖器附近放置打火机的场景,不到30秒,打火机就出现了鼓包,紧接着发生了爆裂。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发生多起因取暖器使用不当或未加看护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可从社交平台上的相关“攻略”看,部分网民心存侥幸,甚至以“非正常使用”为引流卖点,撰写了所谓的“攻略”。面对这些错误的建议,大家不要盲从,相关平台也要履行审核义务,清理下线。
低温烫伤风险不可不防
如果说各种取暖器带来的风险与高温有关,那么每年冬天因为“低温”引发的人身伤害也不少。最常见的低温烫伤风险来自各种形式的热水袋、“暖宝宝”。婴幼儿、老人、糖尿病患者等对温度不敏感,更是低温烫伤的高发群体。
医生建议,不要长时间或睡觉时使用热水袋、“汤婆子”和“暖宝宝”。如果一定要使用,务必注意使用时间,或套上布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场上还出现一种“暖手宝”。不少带货主播宣称,“暖手宝”特别适合读书的孩子,使用后“一天写字都不冷”。但记者查看发现,“暖手宝”与同样能自发热的“蒸汽眼罩”相类似,以无纺布、发热基质为主要材料,只是做成无指手套的形状,套在手上使用,发热时的温度与蒸汽眼罩相类似。
按照带货主播的说法,“暖手宝”可以用上8小时至10小时。但记者查询发现,“暖手宝”没有强制标准。而参考可直接接触皮肤的“蒸汽眼罩”等产品推荐标准,这类产品平均温度在40℃至53℃,最高温度在50℃至60℃。
根据这一温度,不要说皮肤娇嫩的孩子,即便是成年人,如果长时间使用,也有低温烫伤风险。所以,对于带货主播的宣传,家长一定要留个心眼,谨慎消费。
来源:新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