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玉
川青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兰州、西宁至广州的兰(西)广通道的组成部分,正线全长832.9公里,建设工期7年。
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川青铁路数字化钢构厂,涵盖小构件预制场与钢构件加工厂。这里深度融合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具有重大革新。
走进川青铁路10标小型构件预制场,一条长长的生产线映入眼帘,钢拱架生产线上的7台“机器人”,从原材料的切孔、抓取连接板到固定位置、再到连接板与工字钢之间的焊接,以卓越的性能确保了加工过程的高质量、高精度。
钢拱架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人民网 况玉摄
“我们的小构场装备了一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通过感知层、传输层、分析层、应用层四维管理,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模数驱动。”川青铁路10标项目经理张义明介绍说,目前正全力推进“全周期、全要素、全数据”数字建造,全面提升构件预制生产水平,打造数字化智能建造标杆。
钢构件加工厂内设置有钢拱架、连接板、小导管、钢筋网片四条自动化生产线,四条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于设置信息化室监控操作平台,对生产线运行数据及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工人操作机器。人民网 况玉摄
“较传统构件预制生产相比,可减少作业人员数量15人左右,生产效率可提高50%-60%,预计每天可生产50方预制件,预制构件质量将远远优于人工预制,实现同等作业时长的情况下,节省工期900余天。”川青铁路10标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刘世纲说。
在离数字化钢构厂不远的尖扎黄河特大桥建设现场,3D打印技术、测量设备TS30全站仪、沉降变形观测设备等应用为大桥建设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
运用测量设备TS30全站仪测量数据。人民网 况玉摄
在桥梁变形监测工作中,为保证测量数据能全面反映桥梁变形特点,需要在桥梁各部位设置大量监测点,但传统监测点存在很多缺陷。
“以前测量需要人扛着几百元一个的大棱镜到测量点,现在只需要将微型磁力棱镜贴在测量点就行,运用3D打印技术发明的由支撑架和棱镜安装件及角锥棱镜组成的微型磁力棱镜,观测角度可任意360旋转,拆卸方便。”川青铁路11标测量室测量员孙仔明说,“它不仅能保证仪器的测量精度满足工程要求,还极大地规避了部分测量工作在安全方面的隐患。”
建设中的尖扎黄河特大桥。人民网 况玉摄
沿着铁路线来到位于海东市平安区海东西左右线特大桥,“标段重难点工程为‘一桥一隧’,‘一隧’指的就是东祁连山隧道,而‘一桥’则为海东西左右线特大桥,全长3.6千米,是国内首座三线半封闭声屏障桥梁。”川青铁路2工区工程部部长王凯介绍。
桥梁位于平安城区内,在大桥四周,包含高层小区、学校和医院等人群密集区。海东西左右线特大桥不仅实现了桥站一体化和桥面声屏障一体化,还通过设计一处跨越既有兰新高铁二线桥梁营业线的转体梁施工,确保临近既有线、营业线施工安全,最大程度上减少在建铁路对既有线路的影响。
海东西左右线特大桥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我们所设计的半封闭声屏障具有强降噪、抗风揭、防渗漏等性能,能在最大程度上减音降噪,减少铁路运行对周边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影响。”王凯说。
同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建设者通过桥群信息化管理应用、智能悬灌造桥机、智能梁场等智能建造的应用实现提质增效,并且严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支架体系、挂篮作业等关键工序安全质量关。
一个个研发系统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为铁路建设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科技赋能统抓安全与质量,数字化与智能化正在引领铁路设计建设新发展。
川青铁路建成后,对于加强兰西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交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两大经济带互联互通,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