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作者单文怡

我给琼瑶当编辑

文/单文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从没想过会成为琼瑶老师的责编,更没想过我能做她写作生涯的最后一本书。当我拿到《梅花英雄梦》这部近80万字的小说时,我是震惊的。80万字的体量,用时七年,这居然是琼瑶老师在80多岁的高龄写成的。

《梅花英雄梦》从动笔到完成,琼瑶老师经历了人生最低落的时间。最初,在2013年的秋天,这本书是被琼瑶老师写成剧本,那时的名字叫《梅花烙传奇》,中间经历了一些事,这部作品停摆了。再到后来的一天,琼瑶老师在照顾平鑫涛先生之余,想到利用这些支离破碎的时间,把这剧本重新整理,改写成一部小说。“只要写作,我就可以不陷在哀伤里,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花英雄梦》

琼 瑶 著

作家出版社

接下来的几年,琼瑶老师在她最痛楚的时间里,写写停停,有时一夜写到天亮,有时三个月不写一字。历时多年,经历了7次的修改,在她81岁那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作。

《梅花英雄梦》里有大家熟悉的“吟霜”“皓祯”“兰馨”等名字,可能有的读者会以为这是《梅花烙》的重复。但是,《梅花英雄梦》不同于《梅花烙》,琼瑶老师推翻了很多剧本里的东西,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爱情只是作品中的一部分,整部作品站在大格局上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琼瑶老师还在小说里加了悬疑元素,有个神秘人物“木鸢”,“木鸢”是一个地下组织的首领,从第一部开始就贯穿全文,颇具古代“谍战”风格,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我在读的时候就想,到底谁是“木鸢”,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文中对于武侠功夫招式的叙述较为细致,例如功夫招式有“玉兔带怀”“双龙抱珠”“灵猫扑鼠”“抱虎归林”,给人一种新鲜感,颇具武侠色彩。《梅花英雄梦》是一部以古代为背景的小说,但不是历史小说。“它和我其他的小说不太相似,可是,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说。”《梅花英雄梦》是琼瑶老师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她用小说形式全面展示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琼瑶老师在上世纪回大陆探亲时,曾经写过一本《剪不断的乡愁》,里面提到:

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 ……中国人就是这样的:无论隔着山,隔着海,隔着岁月,中国人的血液里,总是绵绵不断地流动着一条黄河,一条长江!

可见,琼瑶老师是一位非常有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的作家。而《梅花英雄梦》是琼瑶老师少有的体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记得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里面的人物,在国难当头,抗日战争期间,放下儿女情怀,选择国家大义。《梅花英雄梦》也不例外,“梅花”为女主角吟霜身上的梅花簪烙痕,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英雄”不单指文中的男性,还凸显了女性,比如悬壶济世的中医“吟霜”,充满正义感的“灵儿”等,“梦”则是包含了家国情怀。整部作品突破“爱情为重”的风格,主角团选择了国家大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人已逝。此时,夜已深,我重新翻开这本书,一幅幅封面插画映入眼帘,一行行文字射进心底,设计封面的回忆再次飘回脑海。今年年初,我和另一责编潇潇,全网找插画师,既要画得唯美浪漫,又要体现磅礴大气,才能契合这本书的名字。那些通宵达旦的日子,永久地定格在那段时间了。琼瑶老师的审美水平特别高,对封面有很高的要求,每一本书的封面都是经过她审核后,才下印厂的。琼瑶老师收到样书后,发现少了一篇后记,原来是给我们的书稿里遗漏了,后续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将后记放进去,让读者更能感受到琼瑶老师创作的艰难历程。

当初,为了做好《梅花英雄梦》,我必须尽快了解作者以往的作品。作为90后的我,第一次接触琼瑶作品是从《还珠格格》开始的。为此,我从网上找到了琼瑶剧的经典歌曲,每天上下班路上听,回家运动的时候也听,渐渐地,我找到了感觉,也迷上了那些歌。

现在我是听着《不如归去》这首曲子写下的这篇文章,《不如归去》是电视剧《庭院深深》的插曲。这首歌是琼瑶老师作词,刘家昌老师作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天上人间,

可能再聚听那杜鹃,

在林中轻啼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啊,

不如归去。

我望向窗外,漆黑的夜幕上悬挂着几颗星子,格外地远,格外地亮。

作家出版社倾力推荐

内容来源:《中华读书报》( 2024年12月18日 03 版)

作者:单文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版:邓 宁

编辑:刘 林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中国的佐罗”童自荣:好玩,八十了,八十而已

新书推荐 | 《人活起伏:欧阳修》:《百家讲坛》主讲人、千万粉丝知识博主何楚涵,带你走近北宋“文坛一哥”欧阳修

新书推荐 | 《在伊犁》:王蒙“新疆叙事”经典代表作,深入了解新疆伊犁多民族聚居地的地域风情、民俗文化、人文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