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刘彤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统筹”的规律性认识,既是对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善于在探索规律中提高认识、推动实践的高超智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五个“必须统筹”既是应对当前困难挑战、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论,为解答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金钥匙”。“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不断优化市场监管方式和手段,提升监管效能,稳定市场预期,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是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根本遵循。

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三严”要求,切实提高全链条监管能力水平,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是做好食品安全全链条管理的关键所在。

源头严防:筑牢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食品安全的保障应从源头抓起。这意味着在农业生产阶段,必须严格控制农药、兽药的使用,确保土壤、水源等环境的清洁,防止有害物质进入食品链。各级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生产资料的安全性和规范使用。只有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和不安全因素,才能为后续环节的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格限制农药、化肥、兽药的使用种类、剂量和时间,防止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另一方面,推广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鼓励使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有机肥料等绿色生产方式,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原料的安全、无污染。同时,对于食品生产加工的原材料采购环节,要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可靠,杜绝劣质、变质、假冒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

过程严管:确保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经历了加工、运输、储存等多个环节。在这些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对生产经营过程采取彻查隐患、处罚到人、公开信息的综合措施,用最严格的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这既需要企业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落实主体责任,同时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安全要求。具体来说,企业要加强对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微生物污染;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参数,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条件符合要求,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在食品流通环节,要加强冷链物流建设,确保易腐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不受影响;同时,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的销售行为,加强对食品销售场所的监督检查,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风险严控: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食品安全风险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这包括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防患于未然。对于高风险食品和关键环节,加大抽检力度和频次,提高风险发现能力。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召回问题食品,防止风险扩大蔓延。同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时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提升全链条监管能力: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要切实提高全链条监管能力水平,必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这需要各级监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同时,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此外,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

守牢食品安全底线:落实最严厉的处罚和问责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对食品安全问题绝对“零容忍”,切实践行“四个最严”要求。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必须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做到处罚到人,公开信息。同时,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问责办法,用最严肃的问责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依法履职尽责。通过严厉的处罚和问责,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促使企业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规。

《中国食品报》(2024年12月26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