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重庆建设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必答题”。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总书记深情牵挂着巴山渝水,殷殷嘱托激励着山城儿女。

美丽重庆建设吹响“集结号”,出台实施《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以治水为重点迭代升级推进“九治”,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持续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扛起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

“美丽计划”如何照进现实?12月23日起,上游新闻聚焦美丽重庆建设推出《“绿”动新重庆》系列报道,发掘有重庆辨识度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密码”,多维度展现新重庆建设中的美丽蜕变,奏响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最强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长江与嘉陵江的温柔拥抱中,重庆这座山城正绽放出绿色生态之美。这里,不仅仅是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更是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

“无废城市”建设并不是指完全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是通过良性循环,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近年来,重庆积极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聚焦工业、农业、生活三大重点领域,通过“无废细胞”建设,唤醒城市里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类组成单元,共同参与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中。

截止目前,重庆已累计建设“无废细胞”2500余个。

那么,这些“细胞”都是怎样养成的呢?

污染“癌细胞”变身环保“白细胞”

“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无废工厂”则是“无废细胞”建设的重要单元。

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近年来重庆系统推进工业废弃物集约化、绿色化收运、处置和回用,部分环境风险大、处置成本高的工业废弃物如今逐步变废为宝,循环产业持续壮大,并向高端化迈进。一座座工厂从曾经污染生态的“癌细胞”,变为了绿色环保的“白细胞”。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各个工厂的生产活动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厂区内机器轰鸣,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碌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生产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维化工甲醇废水精馏回收装置

虽是寒冷的季节,“无废”理念却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整个园区。园区内大大小小的工厂,犹如一颗颗“细胞”,共同撑起生态环境的“免疫力”。

以园区企业川维化工为例,2021年,该企业投资1.2亿元建成一套处理能力为每年3.5万吨的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装置,至今累计处置废硫酸约6万吨,极大补充了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料硫酸。同时,新建甲醇废水精馏处理系统,每年可处理甲醇废水4.8万吨,生产醇基燃料3万吨,实现经济效益1.35亿元。2023年,川维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钢铁矿渣微粉产线

同为园区企业的重庆钢铁也在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上狠下功夫,投资2.6亿元,建成高炉矿渣综合利用(一期)项目,每年可产420m2/kg的矿渣微粉120万吨,实现水渣资源化利用率100%。同时投资1.67亿,建成滚筒法钢渣处理项目,年处理炉渣100万吨,实现炉渣处理全量化,利用多元化。2023年,重庆钢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园区20余家企业积极推行无废生产模式,2家企业获评重庆市2024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标杆企业(第一批),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园区从源头管控着手,在推进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全面推进“无废园区”“产业循环化、管理数字化、废物资源化”建设,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已构建了7大产业集群,形成多个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副产物或废弃物可作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形成“园区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寿经开区巴斯夫MDI项目

长寿经开区“无废园区”只是重庆聚焦工业领域“治废”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6.77%,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下降至0.33吨/万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1.1%。这些数据均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绿色工厂400余家、绿色园区30余个。如今,在重庆这片工业重地,“无废工厂”作为“无废细胞”建设的一环,不仅是追求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理念的深度践行。

变“废”为“宝”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乡村,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也是构建“无废城市”的坚实基石与活力细胞。

时近腊月,重庆市梁平区的柚子已进入成熟采摘期,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柚香。

梁平柚已有200多年历史,是中国三大名柚之一,素以皮薄肉嫩,芳香浓郁,汁多香甜而久负盛名。然而,在其种植生产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甜蜜”的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平柚进入采摘期

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梁平柚栽植面积达15万亩,800余万株,百年老柚3万多株,年产果10万吨,是当地强村富民的优势特色产业。

随着全区柚子种植面积的快速增长,品相略差的次果也相应变得多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柚子次果比例在20%-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平柚研发出20多类精深加工产品

“次果是指柚子重量在1.6斤以下,且外观异形、不光滑美观的果子。价格仅为正常鲜果的七分之一左右。”该负责人说,由于次果销售价值还不足抵扣人工和肥料等生产成本,很多农户宁愿果子烂在地里造成环境污染,也不愿采摘贱卖。

为此,梁平区引进打造精深加工厂,构建了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全环节增收产业体系。如今在梁平,80%的柚子通过鲜食卖掉,20%的次果变成了加工产品。通过深入实施“无废+”行动,梁平从源头上减少次果产生量3-4万吨,相比卖鲜果,价值提升了10到20倍,预计2024年全区柚产业综合产值超5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平柚成为当地百姓致富果

像梁平这样,通过“无废细胞”的养成,变“废”为“宝”实现经济生态双赢的案例还有很多。

位于重庆荣昌与四川隆昌交界处的川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是川渝毗邻地区规划建设的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区之一。近年来,该园区围绕生猪、稻渔等产业,因地制宜通过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让固体废物不出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昌”合作示范园区

比如,在该园区内,生猪的粪污可通过干湿分离发酵处置后作为肥料还田利用,助力玉米、稻田和茶叶的生长。而这些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秸秆又成为谷物饲料喂养生猪,“无废乡村”的雏形基本显现。

数据显示,农业领域方面,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44%,高于全国88.1%的平均水平;2023年共回收废弃农膜1.3万吨,回收率达到94.1%,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田间地头“白色污染”进一步减少。

随着“无废细胞”的发育壮大,重庆的乡村正展开一幅绿色和美、宜居宜业的“田园牧歌”新画卷。

2500多个“无废细胞”日益活跃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降碳,一头连着群众的日常生活。

作为最小的“绿色”单元,“无废细胞”正迅速在重庆扩散、蔓延。“无废学校”“无废医院”“无废社区”“无废酒店”“无废公园”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无废城市”建设惠企惠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川区滨河公园入选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凤嘴江畔的滨河公园就是一座典型的“无废公园”。公园以打造生态滨江、魅力滨江、休闲滨江、人文滨江为设计目标,合理布置滨河步道、休闲平台、儿童游乐场地,并结合步行、骑行等项目打造便于市民休闲娱乐的慢行系统,已成为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公园从每一个‘细胞’的养成开始,打造‘无废旅游休闲区’。”南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固废管理上,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垃圾规范化管理,对园林修剪枝条在公园内设置栅栏和运往指定地点进行粉碎后再利用,有效实现园林废弃物再利用。

目前,南川区滨河公园已实现公园内绿色生态环保,干净整洁有序,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园林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城区滨河公园一角

两江新区金州小学校在全校教师中推广绿色办公,使用电子文件;学生禁止使用塑料书皮包书,鼓励引导学生使用废旧报纸;所有教职工、学生自备水杯,减少一次性纸杯使用率;鼓励学生自带餐具,不提供一次性餐具,减少污染。学校教职工、学生“无废学校”意识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已建成2500多个“无废细胞”,涵盖衣食住行各领域。得益于这些“细胞”的养成,重庆不仅在物质层面上减少了废物的产生,更在精神层面上提升了市民的环保意识。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正是“无废细胞”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善,更是人心的转变。

相信未来,随着重庆“无废城市”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会让更多的“无废细胞”活跃起来,形成强大的生命力,为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样板提供助力。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