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正宝清理回收的一车废旧地膜。
63岁的熊正宝是安宁市八街街道办事处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的常客——他一天至少三次交售废旧地膜。他说:“自从街道回收废旧地膜以来,得闲我就去地里捡拾废旧地膜、滴灌带等物资,装满三轮车就来交售,每次能卖70元至100元。一年大概有5000多元收入,足够我和老伴赶集的花销,日子过得美得很。”
类似熊正宝这样为当地农田减塑增绿,为自己或农户增收增产的“膜法大师”还有一大批。
2020年初,昆明市供销社以废旧农膜回收为突破口,以安宁市供销社全资社有企业安宁市物资回收总公司为主体,在安宁市八街等街道试点废旧农膜等乡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安宁市物资回收公司总经理杨鸿斌介绍,试点以来,安宁市35个绿色回收站(点)回收废弃农用地膜、废旧滴灌带、喷淋管带647.35吨,实现了安宁市涉农街道烤烟废旧地膜100%回收,废旧棚膜回收率80%以上,废旧地膜回收率85%以上。
地膜、滴灌带等物资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乡村废旧工具、农作物秸秆、玻璃制品等生产生活废弃物随意丢弃,已成为乡村人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特别是废旧农膜、农药塑料包装、滴灌带等塑料制品,常年废弃在田间地头,自然分解需要上百年,既破坏了土壤结构,带来土壤板结、出苗率低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粮食减产,又污染了环境,影响了村容村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城乡发展条件、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在乡村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全资、控股的物资回收公司主力军作用,构建乡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化解乡村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难题的有效途径,是可推广可复制的方法举措,既增加了废旧农膜回收收益,又调动了群众捡拾交售积极性。
试点两年来,安宁市物资回收总公司累计回收农业废旧农膜647.35吨,其中回收废旧地膜397.26吨、塑料滴灌带250.09吨;回收金属2580吨、纸张1367吨、玻璃472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回收利用22107吨,其中油菜秸秆4455吨、玉米秸秆12117吨、各类玫瑰花枝条3696吨、葡萄秸秆1839吨,实现乡村废旧物资回收产值2621.39万元。
杨鸿斌表示,废旧物资变废为宝也能结出民族团结“石榴果”。熊正宝是来自禄劝云龙水库周边的搬迁移民,他利用闲暇时间清理田间地头的废旧塑料制品,不仅让自己有了收入,也为农田减塑增绿作出了贡献。
目前,安宁市物资回收总公司正在全省率先推进“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生活垃圾收运网络)试点工作。其中,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安宁市八街街道转运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承担八街街道、县街街道30余个村级回收(站)点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储运、转运任务。通过将各回收(站)点回收的低值可回收物压缩打包后,转运到分拣中心进行精细分拣,串联起以村级回收(站)点为基础、街道转运站为骨干、市级综合型绿色分拣中心为龙头的三级回收利用体系,形成村收集、街道转运、市集中处理的三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为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共筑石榴情”再添新佳话。(记者廖兴阳 通讯员戴伟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