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在江西省,有位幸运的钓友成功钓起了一条大鱼,目测大概有七公斤半。从视频中看,这条鱼有着巨大且较尖的头部,上半身呈灰色,体侧面是银白色,鳃盖附近区域为黄色,它应该就是鳡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鳡鱼也被称之为水老虎,是淡水中的小霸王,这种掠食性的淡水鱼类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的鲤科(Cyprinidae),和我们熟悉的鲤鱼、鲫鱼,以及四大家鱼是同一家。

注:有最新分法认为它是为独立的雅罗鱼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鳡鱼的 “江湖足迹”

鳡鱼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在国内,从东三省到华南的众多河流中都有它们的身影,国外则多见于俄罗斯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鳡鱼最初被发现、得到拉丁学名,是基于一条在广州被发现的鳡鱼标本。

注:鳡鱼的英文名yellowcheek的名字就来源于它们鳃盖附近的黄色,英语里有时候也用鳡鱼二字的汉语拼音当作其英文名单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一些记录鳡鱼的部分地点,图源Microsatellite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yellowcheek,Elopichthys bambusa (Cyprinidae) in the Yangtze River

“超级吃货” 与 “内卷之王”

作为水中的“超级吃货”,一条鳡鱼可以长到一米多长甚至两米,体重可以达到十几公斤,甚至可以超过五十公斤,和一头公花豹差不多。2019年的十月金秋,丹江口水库就曾发现一条身长一米六八、体重五十公斤左右的大号鳡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身边的红褐鲤,以及四大家鱼在鱼里个头不算小,所以为了对付这样巨大的猎物,鳡鱼自己也是“打铁需要自身硬”。

它们甚至在自己还是只有一厘米多长的小鱼苗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攻击其他鱼的小鱼苗了。除了大鱼大肉之外,它们也会吃点浮游动物当作小菜。

有些时候,它们甚至连自己的同类都不放过。根据饲养种群的相关报道,它们甚至还会在还是两厘米长的小鱼苗的时候,开始自相残杀。

为了避免它们“内卷”下去,养鱼人还需要把长得大一些的鳡鱼苗给和它们的小个子同伴分开来。《当代水产》的杂志社报道中,也有养鱼人吐槽,鳡鱼鱼群管理还是有点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凶悍吃肉的鳡鱼没有类似牛鲨,大白鲨那样的牙齿,它们依靠嘴巴上的喙部来对猎物进行伤害输出。它们的前上颌骨和上颌骨形成的喙部倒是挺像大鳄龟和雄鹰的嘴巴,没有牙齿但却是强悍的武器。

与中国河流里面常见的乌鳢(常吃酸菜鱼的原料之一)这种伏击型猎手不太一样,鳡鱼会主动追猎而不是伏击。追上猎物、用嘴巴直接发动攻击把击伤的鱼咽下去,造成巨大的伤害,鳡鱼甚至还可以把一些渔网撞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鳡鱼的无敌,或许是寂寞的。它们也不怎么聚成大群,古代中国人还以为鳡鱼独行如同没有伴侣的男人,因此在古汉语里面甚至称呼鳡鱼为“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 “眼中钉” 到 “盘中餐”

不管鳡鱼是怎么生存的,在以往饲养了其他经济鱼类的渔人眼中,鳡鱼可以说是眼中钉、肉中刺。毕竟它是食量很大的掠食者,如果自己养的小鱼群里混进一条年幼的鳡鱼,鳡鱼会几乎把整个小鱼群吃掉。

控制鳡鱼的方式也不少,曾有人组建猎鱼小队,不过很快,也有人发现了鳡鱼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吃。毕竟相比于四大家鱼它们刺比较少,《中国经济水产品原色图集》内就有人提到它们是肉味不错的上等好鱼,因此也有人把鳡鱼当作经济鱼类养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末的鳡鱼面临了一大危机,其中一点就是长江一带的相关江湖阻隔导致的水文条件改变,给鳡鱼生存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此外,珠江等地的鳡鱼也面临了生存危机。不过好在其分布范围比较广,而且繁殖速度相对很多珍稀鱼类还是快了不少。到了本世纪,鳡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突破了瓶颈。

最近二十年内,鳡鱼的饲养种群不断壮大,种群的饲养技术也比起以往发展了很多。今天的它们更是被IUCN这一机构评为无危(L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无危是为对于野生物种种群受威胁等级风险的评定等级之一,不同物种受威胁等级不一样,例如大熊猫为易危(VU),而亚洲象则为濒危(EN),最高的受威胁等级则是物种灭绝,无危则是最低。此外,家畜种群是未进行评估的,还有一些物种缺乏相关研究的数据。

被误解的鳡鱼的一生

如今,随着鳡鱼数目多了起来,也有些人对其妖魔化。有人说鳡鱼是破坏生态、疯狂吃鱼的魔王,还有的人寻找垂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鳡鱼虽然猛,但是在生态系统中对于其他鱼类的捕食其实没啥问题,本就是自然之理,正如狼吃羊、虎抓鹿一样。它们对于能清除水体中的野杂鱼和病弱鱼,维护好生态平衡的作用不言而喻。

长江流域一些地方,曾有人在三峡地区通过航拍的方式发现了大量的鳡鱼群,而且身长个个超过一米。有些人就开始怀疑鳡鱼数目“超标”“可能会危害自然”。

但事实上,当地随着渔业控制和把很多饲养的鱼种群“增殖放流”到了野外生态系统里面,这里的鱼类可以说是比起往年多了不少,鳡鱼的食物也有了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鳡鱼增多本质上是生态转好的标志,相比于外来的鳄雀鳝和大口黑鲈这样的物种,鳡鱼是本土物种,需要一定的保护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它们对于本土其他鱼类的数目自然控制可以说是贡献巨大,自身在本土的分布也受到了水文条件和食物条件等限制。此外,鳡鱼并非像中华鲟那样遭受生存危机,适度捕捞是没问题的。

当然,作为本土物种的鳡鱼也不能随意放生,广东省的一个人工湖曾发现一条一米多长的鳡鱼,体重超过了二十公斤。这样大个体的鳡鱼放在相对缺少食物的情况下,确实不安全。

在水生态比较好的大湖和河流里面,鳡则可以轻松生存,休养生息,没准它们甚至会排挤和捕捉罗非鱼,大口黑鲈这样的外来物种。

作者:大清神龙

责编:董小娴

审核:刘鲲 李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