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维生素常常备受瞩目。许多人将其视为 “万能补剂”,身体稍有不适,或是想要预防疾病,就随意买来服用,却不知维生素乱吃隐患重重。
从维生素的分类来看,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K)。水溶性维生素相对安全,多余的量能随尿液排出体外,但过量摄入同样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以维生素 C 为例,适量补充可增强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可若长期超量服用,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
脂溶性维生素则更需谨慎对待。它们能够在体内脂肪组织储存,一旦过量,排泄缓慢,极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维生素 A 过量会引发头晕、嗜睡、皮肤瘙痒,严重时可致肝损伤;维生素 D 过量会造成血钙升高,引起多脏器钙化,危害心脏、肾脏等器官健康。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是有定量的。正常均衡饮食的人群,通常能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蔬菜、水果富含各类维生素,谷物、肉类、奶制品也能提供特定维生素。额外补充维生素往往适用于特殊人群,如孕期妇女、素食者、老年人、术后康复者等,且大多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自行乱吃维生素,打破了身体的营养平衡。过量的某种维生素可能抑制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维护。维生素虽好,但绝非可以随意滥用的保健品,尊重科学、按需摄入,才能让维生素真正为健康助力,而非成为健康的 “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