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8日,山西太原迎泽公园南湖上,几个孩子在冰面上嬉戏打闹,欢笑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
十岁左右的王锐和余斌玩得格外投入,你追我赶,不知不觉间远离了岸边,踏上了湖心那片看似厚实实则脆弱的冰面。
正当他们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时,危险悄然而至。
突然,一声刺耳的冰裂声打破了冬日的宁静,余斌脚下的冰面瞬间崩塌,他惊恐地跌入冰冷的湖水中。
王锐见状,本能地伸手去拉,却也被拖入水中。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两个孩子惊慌失措,他们在冰冷的水中拼命挣扎,呼救声渐渐微弱。
此时,正在湖边凉亭里专心复习功课的池越忠听到了呼救声。这位15岁的少女是太原十五中物资管理专业班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在当人民教师的母亲的教导下,池越忠不仅学业优秀,而且心地善良、勇敢无畏。听到呼救声,她毫不犹豫地放下书本,迅速奔向事发地点。
池越忠
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两个孩子在冰冷的湖水中苦苦挣扎,生命危在旦夕。池越忠没有片刻犹豫,毅然踏上薄冰,匍匐着向湖心爬去。
“别怕,我来救你们!”
她的声音在寒风中格外坚定,给两个落水的孩子带来了一丝希望。她小心翼翼地爬到冰窟边缘,伸出手,试图将他们拉上来。
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就在池越忠即将拉住余斌的手时,她身下的冰面也开始发出令人心惊的破裂声。
下一秒,冰面破碎,池越忠也坠入了刺骨的湖水中。冰冷的湖水瞬间将她包围,但她并未慌乱,反而更加坚定地游向两个孩子。
她用尽全力将他们推向冰洞边缘,希望他们能抓住机会,爬上岸边。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英烈纪念堂
幸运的是,公园绿化队队长王志胜闻讯赶来,组织众人展开救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王锐和余斌最终安全上岸。
王志胜又潜入水底,将昏迷的池越忠从水中救起。
此时,池越忠的双臂依旧高举,但身体已被冻得僵硬。医生抢救了14个小时,最终还是未能挽回她的年轻生命。
池越忠,一个15岁的少女,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永远地离开了。
池越忠的离去,给她的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悲痛。她的母亲在医院里悲痛欲绝,无法接受女儿的突然离世。
王锐和余斌,那两个获救的孩子,心中充满了自责和内疚。他们为自己一时的贪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永远背负上了这份沉重的恩情。
获救后,王锐和余斌在池越忠的墓前立下誓言,决心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以此报答池越忠的救命之恩。
然而,二十年后,两个男孩的人生轨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王锐的父母并未因儿子死里逃生而过分溺爱,反而更加注重培养他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他们带着王锐来到池越忠家中,表达感激之情,并告诫他要永远铭记池越忠的恩情,珍惜生命,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尽管池越忠的父母悲痛欲绝,但他们仍支持王锐努力学习,过好每一天,这样也算是给池越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13岁那年,王锐的父亲去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他的肩上。他挺身而出,肩负起养家的责任,一边勤奋学习,一边悉心照料母亲。
两年后,王锐的母亲决定让他参军,希望他在部队里锻炼意志,磨砺品格。复员后,王锐进入太原中药厂工作。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这家工厂因经营问题倒闭了。
面对生活的困境,王锐并未放弃,他牢记池越忠的恩情和父母的教诲,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最终,他成为了一名司机,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依然兢兢业业,并且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路上遇到困难的司机。
王锐始终铭记着池越忠的救命之恩,逢年过节都会去探望池越忠的父母,带去问候和关怀。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年的誓言,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此来告慰池越忠的在天之灵。
与王锐的家教风格不同,余斌的父母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从湖水中被救起后,余斌成为了家里的“宝贝疙瘩”,父母对他的溺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无论他犯了什么错误,父母都会无条件地包容和袒护,甚至认为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不值得苛责。
余斌之所以如此骄横,正是因为他从小被过分宠溺。他学习不用心,在学校里调皮捣蛋,经常欺负同学。
即使邻居投诉,余斌的父母也总是以“孩子还小”、“玩是孩子的天性”等理由搪塞,从未真正教育过他。
这种无底线的宠溺,让余斌胆子越来越大,他变得越来越自以为是,对别人的感受毫不在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余斌的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初中都没读完就退学了。
即便如此,余斌的父母也没有过多责备他,反而觉得“不上学也行”,甚至拿高尔基的例子来安慰自己。
余斌在母亲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机械厂的工作。
然而,从小娇生惯养的他根本无法适应工厂的工作环境,没干多久就因为操作失误弄坏了机器,被厂长扣发了奖金。
余斌非但不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对厂长大发雷霆,一怒之下辞职不干了。
即使朋友劝说余斌的母亲让孩子回去向厂长道歉,争取继续工作的机会,余斌的母亲也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没错,反而与朋友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余斌觉得开出租车来钱快又自由,于是他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晚上,他慌慌张张地跑回家,声称自己遭遇了抢劫,钱财被洗劫一空。
余斌的父母一听,比儿子还慌张,一边咒骂那帮劫匪,一边劝他别再开出租车了,太不安全了。就这样,余斌再次回到了无所事事的状态。
他开始结交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其中一个绰号“黑哥”的人,出手阔绰,生活奢靡,让余斌羡慕不已。
他渴望过上像“黑哥”一样的生活,于是开始为“黑哥”做事,逐渐卷入黑社会团伙的犯罪活动。
起初,“黑哥”只是让余斌做一些打架斗殴、收取保护费之类的事情。
渐渐地,余斌变得越来越大胆,行事也越来越狠辣。他为了钱,什么都敢做,甚至参与了抢劫、伤害等严重犯罪活动。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余斌因为一场打斗,不小心把对方打死了。他的人生,彻底滑向了深渊,被判处死刑。
在狱中,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余斌才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他想起了当年在冰面上挣扎的情景,想起了池越忠奋不顾身救他的场景,想起了自己在池越忠墓碑前立下的誓言。
他十分懊悔,觉得自己没好好把握池越忠用命换来的新生,结果走上了不归路。
临刑前,余斌对来看望的母亲说,他想请妈妈代他去池越忠的墓前放一束花,代表他的歉意和悔意。
余斌的母亲听了这话,感到特别惭愧,眼泪夺眶而出。她知道,是自己对儿子的溺爱,毁了儿子的一生。
2003年12月9日,是池越忠牺牲20周年的纪念日。王锐来到池越忠纪念碑前,放了一束花,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回忆。
而就在同一天,余斌被执行死刑。
两个曾经一起落水的男孩,一个用善良和责任书写着人生的精彩,一个却用罪恶和悔恨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15年,由王志胜编剧并导演,以池越忠、王锐、余斌为原型的电影《冰裂》正式上映。
这部电影生动再现了那场紧张刺激的冰面救援,同时描绘了两个获救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故事。电影最后画面定格在迎泽公园里,池越忠的纪念碑上。
那“红烛虽小,精神永存”八字,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在讲述池越忠的勇敢事迹和伟大精神。
《冰裂》这部电影,不仅是对池越忠的缅怀和致敬,更是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反思。
它提醒着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溺爱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它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警醒更多父母,用正确的爱,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而我们,也应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用正确的家庭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