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新机遇新挑战。江苏省教育厅今天(12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江苏启动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相关内容。记者了解到,江苏将加快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推动课程教材、培养方式、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等改革创新,打造一流“人工智能+”专业体系。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应用,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专业建设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助力江苏高校专业建设提档、转型、升级,推动高等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阶段迈进。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介绍,一流“人工智能+”专业体系包含三个维度,即建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支持新设人工智能领域特色专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其他专业交叉融合发展。“一是建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省教育厅将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品牌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打造若干江苏特色、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群。二是支持新设人工智能领域特色专业,合理增设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视觉工程、机器人工程等相关专业,或申请新设目录外人工智能相关交叉专业。三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其他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杨树兵说。
目前全省有36所本科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2个人工智能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在支持新设人工智能领域特色专业方面,比如东南大学在全国首创开设未来机器人专业;河海大学在全国首创开设智慧水利专业;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首创智慧林业专业。同时,不少高校还开设了“人工智能+其他专业”的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和联合学士学位项目。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设“人工智能+大气科学”双学士学会培养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徐庆说:“省教育厅大力支持高校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专业、课程建设,鼓励高校在课程、教材、教法、实习实践平台项目建设等方面开拓创新,大力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专门化创新人才。”
如何提升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质效?杨树兵说,《行动方案》还聚焦专业体系、课程教材、应用场景、产教融合、国际合作五大方面任务,提出13个具体的行动计划。在加强专业体系建设方面,省教育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在应用场景方面,省教育厅将启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优秀案例遴选工作,围绕人工智能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等方面,遴选一批高校优秀的案例,总结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行动方案》将强化经费、政策、专项立项建设等三大保障,全方位支持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省教育厅将在明年品牌专业建设三期项目经费安排中,对入选省级人工智能学院的三期立项建设专业予以重点支持;省教育厅将协同有关部门,在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大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教学成果培育建设等专项工作中,对人工智能相关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在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单设“人工智能+”类型项目的赛道,鼓励高校积极培育申报。
下一步,江苏省将持续加大行动实施力度。一方面抓好重点项目,包括对人工智能相关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另一方面,强化资源建设,推动全省本科高校打造包括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人工智能+X”交叉课程等在内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组织名师名家领衔编著 “人工智能+”高质量教材。此外,加强交流共享,将支持相关高校牵头成立人工智能教学联盟,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和经验交流。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