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增量政策效果逐步显现,11月经济呈现出五大亮点和积极变化,具体概括为:“生产升、需求增、就业稳、市场暖、质量优”。由于政策效果的全部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应该对此保有信心和耐心。
廖宗魁/文
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
11月整体经济延续了9月以来积极向好的势头,呈现出“生产升、需求增、就业稳、市场暖、质量优”的多重积极特点。其中,工业生产增速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投资则相对平稳,消费增速的回落主要受到“双十一”分流的影响,失业率在低位保持平稳,房地产销售端持续回暖,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
亮点与积极变化
在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的作用下,11月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为全年完成经济预期目标打好了“收官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答记者问中总结了11月经济的五大亮点和积极变化,具体概括为:“生产升、需求增、就业稳、市场暖、质量优”。
在“生产升”方面,主要指工业和服务业延续回升态势。从工业来看,在“两新”政策带动下,工业生产稳中有升,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比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从服务业来看,随着社会物流周转加快,以及提振资本市场和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服务业延续回升态势。11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1%,这个增速是2024年以来的次高增速。
在“需求增”方面,主要是指消费和投资继续扩大。从消费来看,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到“双十一”网购提前分流的影响。为了剔除这种波动的干扰,我们可以把11月和12月合并起来看,10-11月消费同比增速约为3.9%,要明显好于三季度月均3.7%的增速水平。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相关商品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2%、10.5%和6.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拉动比较明显,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从投资来看,尽管房地产投资还在下降,但是在“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发力显效下,投资增长总体保持平稳。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连续4个月保持基本稳定。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3%,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对投资的支撑作用比较明显。在“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下,1-11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0.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9.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8%,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5.3%,成为投资扩大的重要支撑因素。
在“就业稳”方面,主要是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处于今年以来较低水平,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也在下降。
在“市场暖”方面,主要指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回暖。从物价来看,受气温偏高、鲜活食品价格下行影响,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比上月有所回落。但是,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3%,比上月扩大。从预期来看,11月房地产销售回暖,股市成交较为活跃,制造业PMI继续回升,市场预期稳步改善,也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质量优”方面,主要是指经济运行质量继续优化。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绿色转型,效果逐步显现。高技术产业增势较好。1-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数字经济发展向好,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数字产品生产和数字服务提供增势较好。11月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20.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9.3%,都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领域创新发展有力推进,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11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1%和10.9%,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亮点。
正视困难,政策积极应对
在经济回稳向好基础进一步巩固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正如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总结的,“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内需不足的问题仍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消费整体增速仍低于往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比2023年增速低3.7个百分点。不过,由于2023年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存在积压消费集中释放的助推。整体来看,2020-2023年消费年平均增速约为3.9%。也就是说,2024年的消费增速仍要略低于疫情以来的增长中枢。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大力提振消费”的定调下,未来促消费的政策将进一步延续加力,整体消费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二,价格水平偏低。价格是供需关系的体现,当总需求不足时就会导致价格水平偏低。1-11月CPI同比增长0.3%,明显低于2020-2023年平均1.4%的水平。通常而言,物价整体水平保持在2%-3%是一个比较合意的水平。价格水平偏低,还容易导致“内卷式”竞争。长江证券认为,目前约62%的工业行业通过降价的方式实现产量的稳定。劳动力市场来看,在人均收入趋缓背景下,劳动力的周工作时长持续抬升至历史高位。
价格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决策层的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其三,房地产还未完全脱离困境。虽然房地产供需政策的推出,使得近期房地产交易有所回暖,但由于整体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仍处在负增长,要想止住房地产对经济的负面拖累,还需要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力。1-11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4.3%;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仍下降10.4%。
在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此外,由于政策从发力到见效,有一个传导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体现,我们也应该对政策保持一定的耐心。
本文刊于12月21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