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传承与重塑——西安张家堡环岛公园人本化更新实施
Inheritance and Reshaping——Implementation of Humanized Renewal in Zhangjiabu Park, Xi'an
完成部门:西北分院
奖项:建成类(经济活力) 荣誉奖
导 读
2024年的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Architects,IFLA)亚太区分会(Asia-PacificRegion,APR)年度会议在新加坡隆重召开。《传承与重塑——西安张家堡环岛公园人本化更新实施》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典范,荣获2024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风景园林国际大奖——建成类(经济活力)荣誉奖。
2024 IFLA AAPME AWARDS获奖证书
一、项目背景
西安张家堡环岛位于城北经开区,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成于1996年,迄今已有近三十年历史。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周边持续涌现出多个大型综合商场、地铁枢纽等城市重要节点,环岛周边人口集聚,内部市民活动愈加丰富,张家堡环岛逐渐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元内涵,从“公共广场”转变成为“城市公园”,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市民活力中心。
然而,随着人口集聚,市民们的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公园已难以承载社区居民越来越多元的需求,存在以下问题:
生态服务低效:绿地零散分布、缺乏滞水功能;缺少排水设施,不透水铺装造成积水,影响使用。
全龄化设计缺失:未能充分关注年龄群体,公园使用者客群单一,青年群体被动远离;活动体验类型及范围受限,且设施分布零散遍布全园,市民使用不便。
文化特色不足:公园景观场景单调、品质不高;缺乏文化特色,难以形成城市记忆点。
社区归属感弱:场地缺少地域特色,管理过程中居民缺乏决策权,难以促进社区凝聚力形成。
更新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微更新、低影响、轻改造”的设计理念,延续原有的场地生态和文化内涵,通过“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实现全龄友好设计、塑造城市亮点及社区共建共享”四项举措,实现公园的更新升级。
二、提升策略
策略一: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稳定物种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设计保留原有的1200余棵大树,并将零散的绿地进行整合,引入更多植物品种营建群落生境,改善微气候环境,从而完善园内生态系统,优化生态空间。
利用海绵设计管理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进行铺装海绵化改造,并通过下沉绿地的改造,减少地表径流,引入中水系统,提高园内水资源利用率。
低碳设计,打造长生命周期景观。建设以生态化材料、高耐久环保材料、乡土材料为主,应用低维护、不修剪的地被植物,减少建设养护投入,打造低碳景观,有效帮助城市节能减排。
策略二:实现全龄友好设计
本次设计通过“数据收集分析、人群画像建模、功能需求组织”等举措,增强空间的包容性和适用性,实现全龄友好设计。设计团队通过现场走访、团体座谈了解群众需求,建立人群画像模型,对园内适用人群的年龄结构、活动时间、空间喜好等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关键需求。对中老年人常用的乒乓球场、健身区和棋牌区进行化零为整、合理分区,实现空间的合理化再组织;儿童场地将原有的面积扩大后,按照年龄对场地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增加了更受欢迎的秋千、攀爬、滑梯等设施;结合人群活动动线,全园配备了洗手池、无障碍坡道、储物柜、售卖亭等友好设施,是对公园原有活力的再延续和再激活。
策略三:场景化的功能设计
设计从场所功能出发,将艺术与实用性完美结合,建成了多处具有独特体验的景观场景,包括夏日戏水广场及地面文化投影等。夏日戏水广场作为一处多功能广场,白天是日常健身游玩的活动广场,夜晚其内部的智能喷泉装置和音乐开启,形成一处戏水广场,同时开启美妙音乐,缓解夏日酷暑的同时,为市民带去音乐与水花共舞的美妙体验;公园南部遮阳亭下是一处别具匠心的地面投影广场,投影图案融合了西安的民俗艺术和文化地标,并能与走过的行人产生互动,变化出多种美妙的图案,是利用现代手法对传统文化进行的传承演绎。场景化的功能设计,塑造出兼具功能实用与艺术特色的城市亮点,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夜间经济。
策略四:社区共建共享
张家堡通过 “公众参与”“全过程设计”“多方合作”实现社区共建共享。设计之初,充分沟通市民代表和公园运营主体,了解公园使用人群真实诉求;在建设前中后期,设计参与各个环节,作为技术统筹将多个专业紧密衔接,建立持续性动态评估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通过技术桥梁搭建与建设方、实施方、运营方等多方合作的平台,通过资源互补、优势互利,共同推动公园建设,确保最终的提升成效,全面、精准地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三、改造成效
张家堡公园的改造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注重生态属性和使用者的社会需求,重点体现低成本和高效率。设计基于现场详细的勘察和资源梳理,确立影响最小的更新方案,并能实现公园全方位激活,是一次成功的公共空间人本化更新探索。
提升改造后,本项目形成了以场地原生植物群落为特色的100余亩城市绿色空间,为市民提供了西安首个免费户外门球场、专业塑胶跑道、60处健身设施,服务了周边近20万社区居民,形成“生态+生活+文化”功能复合的可持续城市公共空间,完整展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价值最大化,是为响应公众实际需求而进行的可持续性公共空间改造活动。
项目工作团队
项目总负责:吴淼
专业统筹:楚雅静
项目技术负责人:郝思嘉
参与成员:杨孟轩、高晗、鲁青青、刘力源、宁泰华、李丹、王甜甜、李叶舟、薛轩
技术指导:石兆杰、张锋、米炜嵩
特别感谢:黄伟(院副总规划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李斌(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排版|李刚
封面图/头图| 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西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