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多种候鸟返回保山昌宁越冬,在气候适宜、环境优美的山川、河流、库塘与当地各种留鸟和谐共处、快乐生活。
视频由昌宁融媒提供
在一块收获后翻耕好的稻田,一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额雁在田里活动觅食,它或急速奔跑、或驻足抬头四望、或低头觅食、或抖抖翅膀晒晒太阳,显得十分自由随性。这是昌宁县首次发现并记录到白额雁的活动踪迹。
白额雁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体长一般64—80厘米,体重2—3.5千克。“白额雁繁殖于北半球高纬度苔原冻土地带,在温带和亚热带越冬。在中国,白额雁为冬候鸟,每年8月底9月初离开繁殖地,迁往越冬地越冬。”昌宁县自然保护地管护中心主任叶康介绍。
而在另一块已经出苗的麦田,一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迈着大长腿、伸着长长的脖子沐浴着冬日暖阳在田里闲逛觅食。这是一只灰鹤亚成体,也就是少年灰鹤。灰鹤是大型涉禽,栖息于草地、沼泽、河滩、湖泊以及农田地带。主要以植物叶、茎、嫩芽、软体动物、昆虫、鱼类等食物为食。灰鹤是昌宁人的老朋友了,昌宁县已经连续5年在当地监测到越冬的灰鹤。
这两天,大批量的凤头麦鸡也返回昌宁越冬。据了解,今年冬季,昌宁县先后监测到白额雁、灰鹤、凤头麦鸡等20多种越冬候鸟活动踪迹。“通过监测,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鸟类前往昌宁右甸河省级湿地公园栖息、繁衍。近年来,先后监测到前来越冬的候鸟31种,有彩鹮、黑鹳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灰鹤、白额雁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湿地公园监测记录鸟类种数达126种。”叶康说。
昌宁县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一年到头月月花开。无论春夏秋冬,走进昌宁到处是“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生态保护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候鸟迁徙到昌宁过冬。“昌宁县湿地面积11.6万亩,这些湿地有效发挥了调洪蓄水、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多种生态功能,为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越冬迁徙的候鸟提供了优越的越冬地。”叶康介绍。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吴再忠 周应彪 杨晓华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