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北京市昌平区回天地区存在着人口集聚、职住失衡等城市功能短板,这里矛盾纠纷复杂多变,是首都城市治理极具挑战性的“试验田”。随着两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启动和实施,回天地区城市涌现万千气象,区域活力和发展品质不断上升。
在这六年蝶变之中,昌平法院躬身入局,不断为回天社区治理注入法治力量。那么,在这座超大型社区的“变形记”中,昌平法院书写了怎样的故事?
夜间法庭便民解忧,点亮“安居之城”
回天地区交通便捷,住宅房屋相对集中。近年来,伴随着产业园、商业综合体的陆续投用,宜居宜业的新图景也在渐渐织就,这里成为了很多上班族的集聚地。然而人气旺了,各种摩擦也接踵而来。
夜色如墨,伴着星光,不少人踏上回家的路,昌平法院法庭的灯火依然明亮。“提前退租是不退押金的”“咱俩没约定具体租期,你这是蛮不讲理!”原被告席上的两人正吵得不可开交。
小杨承租了马先生代业主出租的房屋次卧,双方未签订书面租赁协议,仅口头约定租期一年。后小杨提前退租,向马先生索要押金,马先生却不同意退还。因两人工作繁忙,上班请假存在困难,昌平法院回龙观法庭副庭长孙豫萍为其安排了夜间法庭。
2015年,昌平法院便探索推出夜间法庭工作机制,针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数额小、争议内容与居住地生产生活相关的简单民事案件,经当事人申请,法官综合审查后,决定是否启动夜间法庭。
孙豫萍围绕双方争议焦点进行“背对背”调解和释法答疑,最终马先生同意退还小杨押金1000元,在法官的见证下,这笔钱当庭履行完毕。
夜间法庭并非“夜间的庭审”这么简单,而是一整套成熟的工作机制。昌平法院制定夜间法庭工作实施细则,详细规定适用条件、工作流程、干警安全保障等,并出台应急预案,形成完备的制度规范和配套措施。
如果达成调解后急需当天司法确认怎么办?别担心,昌平法院还有夜间“调确直通车”,经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调可申请“夜间法庭”,也能邀请法官到现场指导工作,减少当事人往返次数。
由于很多纠纷都是围绕房屋产生,群体性特点明显,昌平法院开设“安居诊疗车”,利用群众在家休息时间段,将安居诊疗车驶入社区,通过示范庭审、现场调解等方式,从源头遏制同类矛盾产生。
自夜间法庭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妥处当事人应诉“时差”难题,让群众省钱省力又省心。2024年,昌平法院共开展夜间法庭100余次,相关调研课题还荣获北京市“习近平法治思想课题研究”一等奖。
“双诉双融”合力纾困,描绘“幸福之城”
婚姻家庭、邻里口角等矛盾纠纷在回天地区较为高发,为此,昌平法院在回天地区多个镇街设立了“社区法官工作站”、“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提供巡回审判、调解指导等法律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烦忧。
“我们家这桩事能解决,离不开你们的热心服务!”在一起法定继承案件中,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年逾七旬的老人向天通苑法庭副庭长刘明表达了谢意。
被继承人姚先生去世后,老伴董女士与子女就遗产问题发生争议并诉至昌平法院。董女士来电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因病不能行走,刘明即刻通过社区法官工作站联系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当事人的家庭关系和身体状况,最终双方决定一同上门开展巡回审判。
从傍晚到深夜,经过法官多轮耐心沟通,老人和子女们各自表达内心的诉求和情感,矛盾症结得以纾解,最终双方就房屋的分配达成一致,子女们也答应今后会常回家看看。
回天地区覆盖一镇六街道,常住人口达85万,人员流动性强,矛盾纠纷数量十分可观,要想实现高效、批量解纷,需要打造协同共治全链条。
为此,昌平法院依托“社区法官工作站”、“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等站点,与辖区镇街党委、司法所、村(居)委会等形成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日常沟通联络,及时排查矛盾风险点。集中选派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驻站工作,法官或法官助理立足自身专业优势,远程指导调解工作。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回龙观街道“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响起。原来,某社区居民小刘发现自家车右后门、引擎盖左侧出现了较大划痕,但事发时监控未拍到录像。小刘要求物业进行赔偿并提升小区监控覆盖水平,但双方几次沟通都不欢而散。工作站向法院发出法律指导需求,法官与驻站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解读《民法典》中物业公司对于公共区域管理责任的相关规定,并就调解方向给出参考建议。
很快,在街道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小刘和物业公司达成一致,物业公司支付部分维修费用,并答应整改监控工作,改善小区安保水平,在解决小刘困扰的同时,社区居民安全保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普法驿站送法润心,赋能“活力之城”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如何进一步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从源头上减少同类型纠纷再次发生?破题之举,在于抓前端,治未病,在增强群众法治观念上下功夫。
2023年7月,昌平法院首批普法驿站在霍家营社区等四地实现同步挂牌,为回天发展注入法治新动力。法院干警纷纷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地,结合日常审理常见法律问题和争议焦点,为不同群体“订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
某小区电梯停运后,物业公司与业主们就公共维修基金如何使用等问题存在异议,社区工作人员通过驿站向法院发出普法订单。法官来到社区,组织大家围坐在一起,就地开展了一场沉浸式普法课堂,围绕物业公司职责、业主表决权等相关规定,向业主和物业工作人员进行释法明理,并发放了相关普法材料。
“有了普法驿站,很多法律难题都迎刃而解,我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活动结束后,物业公司和业主们对这次“个性化”普法活动赞不绝口。
这只是法院普法服务回天地区的一个缩影,干警们还经常为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为群众现场释法答疑,推广优秀普法作品,并整合人民调解员、司法所等各方资源力量,联动组织普法活动。2023年12月,昌平法院实现了辖区普法驿站全覆盖,“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正在逐步成为回天地区群众的普遍共识。
随着回天地区产商融合,越来越多人正在实现有“家”也有“业”,各个街区商铺林立,不断聚拢人气。为了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和促进良好的市场秩序,昌平法院开展惠企助企普法活动,引导辖区企业健康发展。
“法官,我想在步行街上开一家舞蹈培训机构,您这些提示太及时了。”在“双城”联动融合发展推介会上,一名群众正翻看着由回龙观法庭制作的“回龙宜商,法治护航”普法宣传册,欣喜地说道。
法院干警还多次前往回天地区多个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通过实地调研、专题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法律需求,依托普法驿站平台开展普法讲堂、庭审观摩等活动,选取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为企业经营疏通“堵点”,开就“良方”,量身打造“风险+防控”法律提示,引导树立合法经营观念,严格规范公司管理。
护航回天,法治有力。当前,回天地区面貌还在日新月异,不断焕发生机。未来,昌平法院将继续立足回天地区发展特点,探索司法服务的新模式、新思路,以法院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区域发展现代化,绘“枫”景,展“枫”采,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 京法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