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ichuan

川蜀之地,天府之国

钟灵毓秀,物华天宝

2019~2021年,四川作为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文旅资源“双普查”,本文为四川文旅普查特色资源系列之一,由团队整理创作,四川省文旅厅公众号推出,欢迎持续关注!

四川,三国蜀汉政权的摇篮,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与不朽传奇。作为蜀汉政权的核心,这里是国内蜀汉文化遗存数量最多、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堪称三国蜀汉文化的宝库。

出身幽州的英雄豪杰,为何会跨越千山万水,将建国的梦想播撒在以四川为主的益州之地?堪称国力最弱的蜀汉,又凭什么与雄踞北方的曹魏、割据江东的孙吴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这其中,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备,作为汉室后裔,以“兴复汉室”为号召,凭借个人魅力、仁德之名以及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形成的坚实基盘,逐步在乱世中崛起。在经历多次失败和辗转后,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占领荆州南四郡,成为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随后,刘备不断西扩张,逐渐占据地势险要、资源丰富的益州地区。得益州是诸葛亮通关秘笈《隆中策》的重要一步,诸葛亮曾向刘备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汉政权,年号“章武”,国号为“汉”,后世为了与西汉、东汉相区别,称之为“蜀汉”或“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隆中,诸葛亮献出益州而安天下的政治路线(《三国》剧照)

此后,刘备逐渐控制了整个益州,兵力日渐强盛,麾下不仅有顶级军师诸葛亮,还有著名的五虎上将,可谓是意气风发!蜀汉达到鼎盛。

称帝后,刘备不顾群臣反对,为报关羽之仇,带着一腔怒火,亲自率军攻打东吴。战事初期,蜀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但好景不长,双方很快就陷入了僵持。最终,陆逊以火攻的方式于夷陵一带击败蜀军,史称夷陵之战。数万蜀军战死沙场,损失惨重,刘备多年积累起来的精锐士卒以及无数中基层将领毁于一旦。此后,蜀汉国力走向衰弱。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急召太子刘禅、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前往白帝城永安宫安排后事,留下“白帝城托孤”的千古佳话。不久,刘备驾崩,终年6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托孤》彩塑群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惠陵(刘备墓)墓碑

其子刘禅继位,此时的蜀汉,好似风雨中的一叶扁舟,内忧外患交织。幸得诸葛亮开府致仕,休养生息,蜀汉国力得以恢复,为后来的北伐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牧马山因其地理特性,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图诸葛亮屯兵牧马山雕塑碑记)

自公元228年起,诸葛亮先后五次挥师北伐,展现了非凡的智谋与决心。然而,即使智如诸葛,也难以扭转乾坤。公元234年,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在五丈原,享年5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北伐图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旗帜,继续与曹魏斗争,但成效甚微,反而怨声载道。

公元263年,魏国司马昭开始了灭蜀计划,派遣钟会、邓艾率军攻蜀,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刘禅出降。至此,这个辉煌了四十二载的蜀汉政权,黯然落下了帷幕。

蜀汉的历史,深深刻画在东汉末年那段风起云涌、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之中。它的建立,不仅仅是刘备个人事业的胜利,更是对汉朝遗志的继承与发扬。在刘备的领导下,蜀汉成为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国家:关注民生,推行仁政,百姓安居乐业;重视人才,广纳贤士,文臣武将,各展其才;更以“汉贼不两立”的坚定立场,与东吴、曹魏三分天下,共同演绎着三国时代的传奇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汉的传奇离不开肥沃而神秘的四川盆地。

三国时,蜀汉凭借着对东汉益州辖区的牢固掌控,坐拥约10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尽管综合国力与魏、吴两国相比稍显逊色,但益州绝对的地理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丝毫不逊于中原的经济却足以支撑蜀汉三分天下,屹立不倒。

三国的益州有多大?

以今天的地图来看,益州包括:陕西省的秦岭以南,四川省的青藏高原以东,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以及缅甸的东北部。

仅四川盆地的面积,就有26万多平方公里,加上云南(39万平方公里)、贵州(17.6万平方公里)、陕南(约5万平方公里)、缅甸东北部的几万平方公里,再加上重庆的几万平方公里。可以说,在东汉的十三州里,益州是一个“巨无霸”似的存在。

此外,按照《后汉书-郡国制》记载,益州人口也高达697.4万人。到了蜀汉,这个数字肯定有所下降,但也是妥妥的人口大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天险之势

四川盆地,东有巫山之险,西有邛崃之峻,南有大凉之雄,北有龙门之奇。这种地理形势,成为天然的防御屏障,使得盆地既与周边的关中、江汉、云贵和藏区等地理单元相互沟通,又自成一体,易守难攻,堪称封闭完整、割据称雄的风水宝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道之艰险,世人皆知,蜀道之难,难的是要跨越秦岭、巴山。山中道路崎岖,正如李白《蜀道难》中所云:“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如此艰难的道路状况,长时间阻碍了川陕两地的交流往来,但同时也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蜀汉与曹魏之间。

崎岖的地形更让骑兵、战车等无用武之地。相反,刀斧手、盾牌兵、戟兵等步兵却能在川蜀之地发挥最大的优势。

巴蜀的地势地形也促使了一种新的兵种发展——弩兵,尤其在诸葛亮北伐时期,蜀汉建造了诸葛连弩,这种大规模杀伤让曹魏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木牛流马”是三国时期由蒲元提议,蜀汉丞相诸葛亮主持制作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是中国最早的仿生机械。

纵观整个四川盆地,基本上被长江和其支流水系覆盖,北来南来,向东向西的河流,犹如人身上的血管网络,串联巴蜀大地。《水经注》云:“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皆源远流长,滋养万物,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在古代陆上交通较为落后的年代,水运无疑是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水运的发达,不仅促进了巴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让战争时期的调兵运粮更是快捷如飞、规模宏大。

最巧妙利用盆地水道地形地势的战例,当为建安十九年(214年)夏,诸葛亮入蜀援军溯江而上,沿涪江取德阳,直取成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水系示意图(图源:星球研究所)

后来的诸葛亮也正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巧妙地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成功延续了蜀汉政权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月峡(朝天区)古栈道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同时也是朝代更替和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阴平道是连接陇山以西地区和四川盆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对于蜀汉的北部边防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诸葛亮认为:“全蜀之防,当在阴平”。

02

物阜民丰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地貌,赋予这里冬季温和、雨雾多的气候,发达的农业自古便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华阳国志》云:“巴蜀之地,四塞之地,山川秀美,物产丰饶。”这里物阜民丰,经济实力丝毫不逊于开发较早的中原诸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图源:红星新闻)

在古代,农业是富国强兵之根本。为尽快巩固蜀汉政权,恢复和发展蜀地生产,增加财政收入,诸葛亮在治蜀期间始终“务立其本”,提出“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蜀汉重视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兴修,延续了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景象,使蜀汉地区“百姓布野,余粮栖庙”,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颂和爱戴。其最早制订的设置堰官、岁修维护等治水措施,延用至今,对避免成都平原水旱灾害、保障农业丰收和维护都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通史》记载,九里堤原堤坝位于郫江东岸,东起现北较场附近,西至九里桥,全长十余里,历史上曾号称“九里长虹”。筑堤工程肇始于李冰时期,后诸葛亮在前人基础上重建。(图源:方志四川)

在关注农业发展的同时,蜀汉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盐、铁和织锦业等最为发达。

这一时期,蜀锦生产规模空前发展,呈现出“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的景象。

盐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蜀汉盐铁生产“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火井镇、孔明乡、马刨井等名字,也见证了蜀汉政权的政治经济。南朝《异苑》等史料曾记载,诸葛亮曾因邛崃火井火势渐微,专门到此处视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火井广场的“诸葛亮视察火井”浮雕

为整顿市场,安定民心,诸葛亮采纳刘巴的“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建议,通过统一铸币,设立官市,实施均输平准制度等系列措施,使得富商大贾和豪强兼并势力得到遏制,蜀汉地区商业繁荣发展。《蜀都赋》中描绘:“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

农业、手工业、商业、财政等系列政策措施,一改“益州疲敝”的状况,百姓“安其居,乐其业”,为巩固蜀汉政权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03

政通人和

纵观历史,蜀汉政权时间不长,但总体保持着政治清明,生机勃勃。

蜀汉政权的核心架构,当属其独树一帜的丞相制度。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开始厉行法治,严厉打击豪强士族势力,坚决维护法令律制的权威,并制定《蜀科》作为一国的法度,坚决实行由“人治”过渡到“法治”的方略,要求执法者居官守法、“慎独”其身、执法尚严、除恶务尽,以期实现长治久安。军事上,策划北伐,推广屯田制;人才选拔与任用上,提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成为诸葛亮个人的座右铭,更成为后世官僚竞相效仿的道德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武侯祠出师表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姜维等人将他的治国思想贯彻实施,这也是蜀汉虽然衰落,却并未出现大的内乱的原因。

此外,蜀汉坚持“南抚夷越”的民族关系方针,对散居在蜀汉“南中”的各少数民旅采取“攻心为上”的措施,成为当时西南地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

04

文臣武将

蜀汉的兴盛离不开一群忠臣良将,他们因“匡扶汉室,上报社稷,下安黎民”的共同理念而聚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武侯祠文臣武将廊(图源:新华网)

蜀汉的历史写尽了一群不甘平凡的英雄奋进前行的拼搏史诗,建立了一个汉末理想主义的大本营!

刘备的“折而不挠”“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羽的“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张飞的“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赵云的“施仁政,救黎民”“前方纵有千军,难当我赵云一人”;姜维的“继丞相之志,讨篡汉之贼”。

这群充满浪漫情怀,为了兴复汉室前仆后继的君君臣臣,既符合古代士大夫的主流价值观,也符合底层老百姓的利益,这或许也是蜀汉最为后世人所爱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武侯祠三义庙塑像

蜀汉,那些人~

1

刘备(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年号章武。其陵墓惠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谥汉昭烈帝,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2

诸葛亮:蜀汉丞相,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死后葬在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

3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是五虎上将之首。他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在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后在东吴吕蒙偷袭荆州时兵败被杀。

4

张飞:字益德,幽州涿郡人,五虎上将之次。他早期和关羽一起追随刘备左右,在长坂坡败退时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张飞在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

5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五虎上将之一。他是继关羽张飞之后最早追随刘备的将领,曾两次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称“单骑救主”。赵云在汉水之战时击退曹军,刘备称其“一身是胆”。

6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五虎上将之一。他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马超率军参与合围成都时,使得成都城内十分惶恐,加速了刘璋的投降。

7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五虎上将之一。他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降刘备,随刘备入川作战。汉中之战时,黄忠于定军山一举将曹魏名将夏侯渊斩杀。

蜀汉的历史虽然短暂,却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桃园三结义的情义,超越君臣的信任,朝堂之上的言传身教,誓死追随、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浪漫理想,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艺术化的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遍布四川、湖北等20余个省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远到西藏、新疆等地亦有零星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三国文化遗存点位图(已调查区域)(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官网)

四川,各类三国蜀汉文化遗存居全国首位。

据《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报告》统计,目前全省三国蜀汉文化遗存344处,其中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存133处,包括国家级35处、省级35处、市州级33处、区县级30处。它们如繁星般散落于全省21个市州,以成都(46处)及川东北地区数量最多、空间分布最密集,疏密有度、空间有序。

准确地说,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大部分“三国遗迹”,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三国时期的遗迹”,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与三国有关的名胜古迹”。也许它们不能与三国历史划等号,但却寄托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三国史事和英雄人物的追慕和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相营,坐落在小相岭的南麓,相传诸葛亮南征途中过此扎营,并登上此处检查军情,因名“登相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相岭下,保留有一条古道,名“孔明道”,相传诸葛亮南征时就是由此道经过。此道历史悠久,汉代就已经存在。

千百年来,三国传说、英雄人物缀满川蜀大地,熏陶出四川人重情义、讲信用、勇敢顽强、吃苦耐劳、诙谐灵巧的品格。而智慧勇敢的他们,也传承和创造出众多的三国非遗民俗文化,丰富了蜀汉文化的灿烂图景。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各级蜀汉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19项、市州级5项,区县级2项,非遗素材丰富、民间影响广泛。

川剧,其大量剧目中,数量最多的便是三国戏,仅现存的就有160出左右。四川艺人说的是:“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在评书、清音、竹琴、金钱板等艺术品类中,也有不少关于三国的曲目。在没有广播、电视、电影,文盲占人口大多数的漫长岁月里,这些三国戏、三国曲艺,丰富了广大民众的消闲娱乐方式,更是他们了解生活真谛、探究历史脉络的重要媒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戏曲艺术(成都武侯祠官网)

发展到现代,相声、木偶剧、皮影戏、影视剧、动漫、电游,三国文素可谓“遍地开花”,人们用极致的创意再次带火了三国文化,赋予它新的体验和趣味。

在这个“三国宇宙”里,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三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诠释,昭示着三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和对现代生活方方面面的浸润与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文创

四川

典型三国文化景观

No.1|成都武侯祠

肇始于公元223年刘备归葬于惠陵,距今已有1800余年,是中国现存唯一君臣合祀祠庙,是国内久负盛名的刘备、诸葛亮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三国圣地”之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侯祠旁,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锦里古街。依托成都武侯祠,古街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锦里(丁浩 摄)

No.2|白马关

汉称绵竹关,位于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景区,是剑南蜀道上五关的最后一关,是整个西川、成都平原的屏障,有“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马关倒湾古镇

白马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汉高帝、刘备和庞统都曾来过此地,关楼上“白马关”三个大字为宋代大文豪苏轼题写。三国时,刘备为奠定三足鼎立之势,率兵攻打四川,他的军师庞统,就战死于这里的落凤坡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楼

No.3|庞统祠

也叫庞靖侯祠,坐落在白马关之巅,是四川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处三国蜀汉遗迹,是三国蜀汉政权兴亡的见证地,也是全国唯一纪念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庞统的专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早为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几经兴废,现存为清康熙年间重建。为防止再次被烧,重建时全部采用石头,以二进四合院的布局方式,渐次抬高,南祠北墓紧靠陇蜀驿道西侧。建造风格雄浑、粗犷,周围古柏掩映,刚劲挺拔、郁郁葱葱,在古建筑中堪称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o.4|平襄楼

汉姜古城位于芦山县老城区,主要有平襄楼、姜公庙、汉姜侯祠牌坊遗迹。

平襄楼始建于北宋,是为纪念三国蜀汉镇西大将军平襄侯姜维而建造。因平襄楼是芦山傩戏“庆坛”总坛所在,因此曾名姜庆楼。楼体为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斗拱建筑,南北檐面同式,一楼一底,上下层间附腰檐一周,远望俨如三层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史料记载,自西魏至今,芦山人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以平襄楼为中心全城高搭彩楼48座,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八月彩楼会”。平襄楼是研究古代建筑、三国文化、芦山民俗、芦山庆坛、花灯等傩戏和民间小戏形成史的重要实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o.5|姜维城遗址

位于汶川县威州镇西北部二级台地,占地面积约0.067平方公里。据《旧唐书》记载,“蜀刘禅时,建兴九年(公元231)汶山羌暴动,大将姜维、马忠、张嶷曾先后在汶山、理县维关和杂谷脑等地屯兵筑城。延熙十年(公元247)前后,姜维又在威州岷江东岸台地上筑城”,故称“姜维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专家考证,姜维城遗址从新石器时代就有文化痕迹,与同在岷江上游的营盘山遗址共同构成了巴蜀文明的最早渊源,是探索这一区域的史前文化序列、编年,以及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周边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史前文化的互动与交流的重要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o.6|汉桓侯祠

传说中的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几经毁坏重建。现存祠庙位于阆中古城西城景区中心点,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整个建筑布局规制整齐,呈对称分布,包括大门、牌坊、大殿等建筑,是一个完整的祭祀祠庙。大殿内有张飞及其战马的雕塑,威风凛凛,再现张飞威武雄壮的将军本色。在雕塑两侧有《桓侯庙记》和《汉张桓侯祠》,上面分别记录着张飞的忠义和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o.7|孟获城

位于石棉县孟获村境内,因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孟获”而得名,毗邻栗子坪国家自然保护区,是雅安市的南大门,素有“凉山门户”之称。

烽火台,三国时期孟获用来抵御蜀军的重要隘口。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如今只剩下一座城门和两个烽火台,烽火台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更是孟获城神秘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汉遗迹,数不胜数……

如今,三国蜀汉文化不单单是一种历史现象,一个个冰冷的建筑或者一件件残缺残缺的文物,更是刻入中华民族记忆的符号。回顾三国,看得是金戈铁马、纵横捭阖,更是隐藏着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了解的生存格局。

直到今天,三国蜀汉文化依然富于活力,并将持续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公众号,收看更多有趣内容

本文创作团队

转自/四川文旅厅

制作/新维地景

文字整理/汪文婷

资料/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

照片由各市(州)文旅局供图,部分资料来源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方志四川

本文由“四川文旅厅”授权转载

寻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观

用脚、相机和键盘记录地球故事

微信ID:xiaked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