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谢春生
编辑 | 苏淮
国内市场持续内卷,“假洋鬼子”慕思股份无奈将目光对准海外市场。
12月24日晚间,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慕思”)发布公告称,公司为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东莞慕思寝具销售有限公司、东莞慕思寝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东莞市艾慕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提供共计3.8亿元的授信融资担保。
本次担保后,慕思对全资子公司的担保总额为14.6亿元,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31.47%;公司对全资子公司的担保余额为7.42亿元,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15.98%。
上述公告发出数天前,慕思刚刚完成了一笔海外收购。
2024年以来,受楼市下行影响,国内泛家居市场的整体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头部家居企业,譬如欧派,遭遇30年来业绩首度下滑。作为寝具龙头的慕思,在三季度也遭遇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为了谋求新增量,欧派、索菲亚、顾家家居、慕思等一大批头部家居企业,纷纷聚焦海外市场。
从海外参展到海外招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花样百出的出海招式,能否为国内失势的慕思们蹚出一条新路?
01
与辛巴“开撕”暴露增量焦虑
慕思暴露增量焦虑,最早要追溯到2023年10月底与快手“一哥”辛巴的一场线上直播带货。
在该次活动中,辛巴以极低的价格销售慕思的床垫产品,原价近2万元的床垫,在直播间以4980元的价格出售。这一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引发了大规模抢购,销售额在短时间内突破了10亿元。
然而,这一“骨折价”销售策略,引起了慕思线下经销商的强烈不满,经销商认为这破坏了他们的销售体系,损害了高端品牌形象,并导致之前以原价购买的消费者要求退货或补差价。
迫于经销商的压力,慕思最终决定暂停与辛巴的合作,并主动停止了另一款床垫的后续带货。辛巴对此表示极大不满,并在直播间和社交媒体上与慕思经销商展开了“口水战”,甚至在抖音上专门开设账号对慕思进行指责。
表面上看,是直播带货的低价策略对传统经销商渠道造成了冲击;实际上,是长期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慕思遭遇国内增量焦虑,企图通过直播带货来试水发掘新增量,结果却遭经销商抵制。
宁愿得罪辛巴,也要平息经销商之怒。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点:传统家居企业绝大部分凭借线下渠道发家,即使是在人人喊着要“线上获客”的当下,线下终端门店依旧是头部企业的根本。
尤其是主营大件家具,更注重实物和场景体验,何况还一直标榜“高端”的慕思,更需要高档次的经销商门店作为线下承接体验中心。这一点,从线下经销商门店数量便能窥得一二。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慕思线下终端门店超5600家。换言之,线下渠道依旧是慕思的基本盘。
慕思广州线下门店
对比业内可比上市公司顾家和喜临门,截至2023年底,这两家公司对应线下门店数量分别为6946家、5653家,同样高度依赖线下。
“降价跑量”的直播带货方式行不通,那自然只能再度回到业务本身和线下渠道去寻找答案。
如今,国内家居行业早已进入增量转存量市场,不仅仅是品牌商,经销商的日子同样不好过,线下招商几乎见顶。为了激活增量,在稳住主营业务的基础上,慕思开始发力大家居业务,并于2020年推出V6家居品牌作为主力前锋。
2023年,慕思计划新开200至300家大家居门店。截止2023年末,V6家居新开大家居门店仅完成104家。
除了产品线延伸和多品牌布局之外,国内市场慕思还探索电商渠道增长。
不过,从结果上来看,收效并不明显。截至2023年末,慕思实现营收55.79亿元,同比下滑4.03%。
既然国内市场增量难寻,出海自然就成为了慕思的重要考量。
02
“抄捷径”押注海外收购
从布局上来看,或早在2018年,慕思便开始觊觎海外市场。
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慕思海外业务营收从0.9亿元增至0.97亿元,期间最高时也仅为1.06亿元。也就是说,过去6年里,慕思的海外业务长期处于原地踏步状态。
2023年,慕思开始组建跨境电商团队,并大力投资建设海外仓,试图从电商渠道找到海外市场的关键切入点。
截至2024年上半年,慕思的海外业务有所起色,实现营收0.63亿元,同比增长49.26%。不过从业务占比来看,公司海外业务占到同期总营收比例仅为2.39%。
为了进一步加注海外市场,慕思也学习同行开始“抄捷径”——海外收购。
12月18日,慕思发布公告称,拟以4600万新加坡元收购新加坡MIPL公司100%股权和印尼PTTC公司的特定资产。
MIPL是新加坡当地的知名寝具、沙发等家居用品销售企业,拥有自有品牌产品Maxcoil、Viro及MooZzz等。PTTC公司则拥有位于印尼巴淡岛的生产基地,主要为MIPL公司生产寝具、沙发等家居用品。
从估值结论上来看,这貌似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评估显示,MIPL公司模拟剥离后总资产账面值2,161.08万新币,估值3,057.24万新币,增值率41.47%;MIPL公司模拟剥离后负债账面值750.63万新币,估值748.59万新币,减值率0.27%;MIPL公司模拟剥离后股东全部权益账面值1,410.45万新币,估值2,308.65万新币,估值增值898.20万新币,增值率63.68%。
从业绩上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MIPL公司实现营收1166.66万新币,净利润5.2万新币。
此外,前文提及的PTTC公司的特定资产中,位于Tanjung Pinggir Sub-District, Sekupang District, Batam City, Province of Riau Islands的四项厂房、仓库存在被贷款银行设置抵押的情况。
综上,这笔境外收购,并非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更像是慕思为了配合讲好“海外故事”,而为市场提供的一个“噱头”。
自国内市场陷入增量焦虑后,2023年年底到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头部家居企业就一直在探索各种增量的可能性,尤其是对海外市场,从早期的出海参展到海外招商,再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各种玩法层出不穷。
只是,这套在国内玩得风生水起的招商“花活”,在国外市场却未必能够奏效。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慕思通过亚马逊、沃尔玛等线上平台布局出海。同时,将国内“经销商+直营”的门店运营模式搬至海外市场,目前其营销网络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
只是,按照前文提及的0.63亿元海外营收来看,27个国家和地区,平摊下来,单一国家或地区营收仅约为233.33万元。这样的平均值,还远不如北上广深一家普通经销商全年营收。
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只发生在慕思一家身上。
只不过,从海外业务营收上来看,喜临门和顾家的同期对应业务均远胜慕思。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喜临门的跨境电商业务营收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30.4%;同期,顾家的境外业务营收为38.87亿元,同比增长12.59%。
不仅海外业务不如同行,整体业绩同样有差距。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慕思、顾家、喜临门分别实现营收38.78亿元、138.01亿元、59.76亿元;归母净利润5.22亿元、13.59亿元、3.75亿元。
如今,慕思能否借助此番收购新加坡MIPL公司实现海外业务的逆袭,尚需时间验证。只是,在国内市场竞争焦灼,海外市场增量又尚难挑起大梁的情况虾,被市场戏称为“假洋鬼子”的慕思,未来堪忧。
针对海外收购、未来布局等情况,源媒汇向慕思方面发去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