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融资有风险,花钱需谨慎。”

“总结下来,如果资方让做数据分析、资产评估、律师见证、财务监理、资金共管、增资扩股,买茅台、送购物卡、港澳外资……统统都是骗子!都是骗子!”

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赵照向记者讲述了今年寻求融资过程中遭遇的一场惨痛骗局。据他回忆,“当时与重庆一家机构接触,最初表现得非常专业,还安排了第三方做评估报告和财务监理,起初感觉还是一切都在正规有序推进。然而在洽谈过程中不断以各种理由要求我们购买昂贵的香烟、茅台,吃喝玩乐的开销不堪重负。而所谓的评估和监理其实也是他们熟悉的合伙人,融资根本落不了地。”

与赵照情形类似,李如海被忽悠到深圳见FA,以听起来很合理的名义索要各种费用,比如尽调费、陪跑营费用等,而且承诺能快速融资。“起初还抱有一丝希望,以为能快速对接到投资人,后来才发现安排见的投资人也是设计好的,承诺都是空谈,他们只是利用我们急切的融资心理进行诈骗。还好被骗的不多!全当交学费了!”

吃喝送礼都做了,左等右等没有音信,资金撑不下去,项目黄了,公司关门。这些几乎都是今年融资市场的真实写照。对于企业而言,生存发展需要钱是常态,但市场上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融资困难、不得法,始终在融资的路上苦苦探索,特别是近两年,即便接触了上百家VC/PE,历经大半年,却连一张TS都未能获得。甚至于许多企业在寻找投资人的过程中,遇到骗子的故事越来越多。

难怪有创业者对记者吐槽:“这年头,找投资人比找对象都难,明星独角兽都快成‘单身狗’了!”

投资人只看不出手,大量B轮C轮企业拿不到钱

中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吸纳就业、推动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马上年底了,回望过去一年的融资历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真不容易!”赵照总结,“融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看似美好的承诺,以免落入骗子陷阱。否则不仅会损失大量钱财,还容易错过最佳融资时间和机会。”

据他讲述,就在公司积极推进融资计划时,竞争对手抢先推出了差不多的新品。“当时我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得不调整计划,将原本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用于产品升级和市场营销,更关键的是,要将融资款的大部分用来做市场。这一调整无疑给融资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除了重新调整BP,还要向接洽的投资人解释这一变化的原因和合理性。同时还要积极寻找其他投资人,才能弥补减少的资金缺口。”

赵照的经历映射的正是今年融资市场的真实写照。根据最新报告,截至202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将超过3000万。然而国内一级市场投资额几乎已经退回2016年水平,甚至投资数量不到2016年的六成。截至2024年11月,国内一级市场共计披露投融资案例9743起,融资额共计30598.5亿元,是近五年最低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发展,需要钱是常态,但市场上很多企业家融资困难、不得法,在融资的路上始终苦苦摸索,特别是近两年。今天,很多投资人要么只关心投早投小,资金向前端倾斜,硬科技赛道越来越卷,要么注重并购退出、老股转让后端机会,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市场格局愈发明显,导致中间段资金不足,大量B轮C轮企业的融资间隔被拉长。

“现在募资难,机构缺子弹,盲目抢项目的现象大大减少。如果某个项目过于火热,那我们基本是会考虑放弃的。至于现在在A轮和B轮阶段的项目我们就已经开始规划退出路径。”某机构合伙人陈清海告诉记者。

陈清海表示,“现在企业融资越来越难,一方面,市场资本的供给量规模在缩小。国内投融资市场,除了国资外,民间资金的总量比五年前规模小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绝大多数创业项目与国家战略扶持产业的匹配度不高,再加上技术含量、创新程度和市场规模较低,必然导致国有资本的投资意愿大大降低。”

其实对于很多创业者而言,经济下行,企业成长预期不足,不管如何努力都好像无法说服投资人愿意出手、真正投资。甚至一度,对于拿不到融资的事实,很多创业者不会自身找原因,反而埋怨投资人端架子、拽名词、没资金没实力。

再从另一角度看,2024年上半年国内中小企业的增量借贷融资规模呈现上升趋势。截至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26.21万家,获贷率446.8%。获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525.79万家,获贷率为55.7%。换句话说,中小企业从一级市场PE/VC处获得融资的金额和数量下跌,而从银行渠道获得借贷融资规模却在大幅上升。

企业融资新渠道,员工贷款“最高2000万”

在中国企业结构中,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0%,是我国经济韧性和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强化金融支持遇困行业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可谓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均衡发展,全国各地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融资环境,并加强地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上海为例,今年就为企业融资放了大招!近期,上海金融监管部门就将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贷”试点从临港新片区、张江等区域全面扩大到了上海全市。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贷款并不奇怪,少见的其实是持股员工贷款上班。

上海这一创新举措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前列,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融资渠道。通过支持企业的实控人、高管、员工骨干、法人股东直接或间接通过持股平台(SPV)参与企业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定向增发、改制,以及企业管理层收购其他股东所持标的企业股份等融资行为,专项用于股权投资注入科技企业,既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又支持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在未来有机会获得公司股权收益。

据某银行内部人士介绍,随着企业发展,现在不少企业都会适量将股权授予高管和核心员工,使其共享公司收益。但个人认购股权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加上银行的信贷资金按规定一般“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也属于这一范畴。而试点业务为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融资打开通道,重点解决现有金融产品和科技型企业个性需求的脱节问题,相当于为企业提供新的资金渠道。

目前上海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贷”业务的单人最高授信额度为2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0年;企业单次最高额为1亿元。这件事的好处是,如果公司发展潜力巨大,产品技术靠谱,贷款就意味着提供杠杆可以分享公司未来的红利,可能一夜暴富。比如现在只有100万,未来上市翻10倍就是1000万;但如果贷款2000万翻10倍就是2个亿,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阶级。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员工持股贷”政策看着诱人,可银行跟员工之间是债权关系,而员工跟企业之间是股权关系。如果公司出现问题或股价大跌,用企业股权融来的钱可以不用还,股东参与公司破产清算即可。但员工欠银行的钱,则是实打实的打工人个人债,必须得还。此外,如果企业破产清算,普通股东的优先级基本垫底,也就是说基本肉包子打狗,钱财有去无回。再换个思路,银行为什么不直接贷款给企业?很简单——要么企业可抵押物不足,要么财务指标过不了银行风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不只有贷款,还有AIC

2024年,私募股权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性变化——以保险和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活水”流入明显加快,尤其险资出资23笔达到413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50%。相对的,地方国资、政府引导基金虽然仍是主流,但出资额也是自2020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上半年持续下降至1094亿元,较去年同期1132亿元减少38亿元。

这里我们只谈银行。银行参与股权投资其实算不得新鲜事。过去几年银行系资金以LP陆续入场参与股权投资,仅去年包括兴银理财、北银理财、杭银理财、苏银理财、南银理财等5家银行理财子出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9家投资机构合作,累计出资超过8.95亿。今年最重磅的银行系资本动作便是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均出资215亿元,交通银行出资200亿,邮储银行出资80亿元。足可见银行系LP正加速下场。

今年“创投十七条”提出“扩大金融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无疑也是向银行系LP入局一级市场发出了更明确的信号。仅在8月份,工商银行旗下机构工银投资就发起设立了三支基金总规模260亿。而在新政发布后,深圳第一时间就召开五大行AIC机构与深圳各行政区、国资国企需求对接会。

在创投领域,相比政府母基金、VC/PE等投资主体,银行系AIC之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伴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以及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渐进式改革,AIC逐渐成为一级股权市场的重要出资人,试点城市从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重庆等18个城市,并放宽了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截至目前,AIC签约意向基金已接近3000亿元,且上半年已有AIC大笔出资进入股权市场,如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额达56亿元,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额达49亿元。从银行AIC基金的参与形式看,多是“母基金+直投”,甚至部分基金已开始对接具体项目。

陈清海告诉记者,相比传统机构,银行AIC公司对企业的对赌要求会更小,有利于企业长时间维度下稳健成长。另一方面,过去GP找地方引导基金募资,更多需要承担地方招商引资、扶持地方产业发展的任务,如果是银行AIC出资或许要求会不一样,但是不是只能投资当地项目是个问题。整体上,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大对于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还是很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不过,从过去的债转股进阶到如今的纯股权投资,银行还是面临一些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从已签约的AIC基金来看,绝大部分资金其实并未流向市场,80%-90%是流向了国资体系内。一位头部AIC资深业务经理对外表示,“AIC必须提高自身的投研能力,深化与国资GP的合作,改善流动性管理体系,同时也需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以吸引优秀人才。目前AIC多与国资GP合作,且双GP模式比较常见。AIC与市场化GP还要相互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