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4日
我国申报的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果以非遗为窗口
周口作为中华文明历史的发源地之一
承载着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
既有古老的传统技艺
也有生动的艺术表演
等你来亲身体验——
越调
列入年份2006年
越调又名四股弦,是河南省古老的剧种,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越调形成了500多个传统剧目,尤以擅演“三国”而闻名,代表性剧目有《收姜维》《下南唐》《无佞府》《李天保吊孝》《白奶奶醉酒》《李双喜借粮》《火焚绣楼》《诸葛亮吊孝》等。
2006年,越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康道情戏
列入年份2006年
太康道情戏是民间戏曲艺术,分布于太康及周边地区。它源于远古道教的经文说唱,是对古代道教中的曲歌、曲牌的保留和继承,是中国戏曲音乐史上罕见的一支。传统剧目70多部,现代剧目40多部,代表剧目《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等。
2006年,太康道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昊伏羲祭典
列入年份2006年
太昊伏羲祭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及民间祭祀活动,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和丰厚的文化蕴涵。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都要在淮阳太昊陵举办太昊伏羲祭典。祭典活动期间也举行庙会,历时月余,农历二月十四至二月十六日的3天是祭典的最高峰,每天可达20余万人。太昊陵庙会已经成了当地民众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寻找精神寄托。
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官会响锣
列入年份2008年
官会响锣是一种以铜锣为道具的民间舞蹈形式。在河南省项城市流传甚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深受地方民众的喜爱。官会响锣以锣为道具,组成各种造型,时打时舞,变化微妙,达到了亦似亦不似、不似亦似的艺术境界。
2008年,官会响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心意六合拳
列入年份2008年
心意六合拳是广泛流传于川汇区回族群众中的传统武术,由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其主要拳法分外五形、十大形、四把捶、单把、双把和锏、锤、刀、枪等器械套路。拳路模仿世界万物的形态,由形练意,由意练形,进退迅速,刚勇猛烈,搏击性强,是一套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
2008年,心意六合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槐店文狮子
列入年份2008年
槐店文狮子是生活在中原的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源于汉唐时期西域的“五方狮子舞”和“胡人假狮子”。以拟人手法演绎猛虎徘徊、麒麟送子、母狮生子的生动场面,风格迥异,妙趣横生。
2008年,槐店文狮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淮阳泥泥狗
列入年份2014年
淮阳泥泥狗,又称“灵(陵)狗”,简称“泥泥狗”,是淮阳区太昊伏羲陵泥玩具的总称。它用黄泥捏成,风格古朴奇异、古中见拙、拙中蕴古。淮阳泥泥狗产生于伏羲时代,它一开始为人们祭祀的崇拜之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品。
2014年,淮阳泥泥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买氏中医外治法
列入年份2014年
买氏中医外治法始创于清朝,最早有文献记载为第三代传人买锡冕,得先祖真传,结合临床实践及总结,几百年来,买氏家族经8代人世袭相传。买氏膏药根据中医学所倡导的“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司外揣内”的文化精髓。
2014年,买氏中医外治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
列入年份2021年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是西华县逍遥镇回、汉人民之间长期传承的羹汤制作技艺。其以牛骨、羊肉和鲫鱼熬制的高汤为底,加入20多种香辛料,辅以牛羊肉、面筋、粉条、黄花菜等熬制而成。食用时配以小磨香油、陈醋,佐以水煎包、油馍等面食,营养丰富、健胃醒脾。
2021年,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子祭典
列入年份2021年
老子祭典是流传在鹿邑县的祭拜伟大思想家老子的盛大民俗活动,约2000多年历史,分为民众祭、行业祭、宗亲祭、公祭等。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开始,农历三月十五日结束。规模最大的祭典是农历二十五日的公祭,包括乐、舞、歌、礼四种形式。
2021年,老子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戳这里关注我,看更多周口新闻
责 编:胡艳萍
审 核:彭 锴
监 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