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台湾同胞在俞邦村体验手工扁肉制作 主办方供图

“在这趟美食之旅中,除了收获丰富的美食体验之外,我很欣喜地看到两岸的年轻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希望日后能够加强文化交流,友谊绵长……”旅途结束之际,在开往机场的大巴车上,车长、台北红馆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台北市文化艺术促进协会理事长黄寤兰笑着说。

前不久,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三明市沙县区政府协办的“情系福建·寻味美食”——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在福建举办。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福建是大陆距离台湾地区最近的省份,是80%以上台胞的祖籍地,两地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和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长期以来,两地同胞在频繁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中,共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本次活动以美食为媒,邀请10余名台湾地区美食领域专家学者、媒体从业人员,共同走进福建三明、龙岩、厦门等地,品尝闽台美食、体验传统非遗、参访文化古迹,探讨两岸同根同源的饮食文化,推动闽台开展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2021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沙县小吃制作技艺被列入名录。此次活动期间,正值“食尚两岸·香聚沙县”两岸小吃技艺千人体验活动在沙县举办,台湾同胞一行人通过亲自上手包扁肉、包柳叶饺等,沉浸式感受沙县小吃的独特魅力。

“自己动手后才发现,原来做好一道看似简单的小吃并不容易。”台北红馆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专员许容瑄说,福建当地很多小吃技艺与台湾地区的小吃技艺相似相通,“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像是无形中的一根味蕾纽带,拉近了两岸的距离。”

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的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以其独特的小吃文化,迎接八方来客。通过走访俞邦村,台湾同胞对沙县小吃有了更深了解,从拌面、扁肉到炖罐、蒸饺,每一口都是对传统工艺的尊重。

三明永安素有“笋竹之乡”的美誉,竹笋在当地饮食中举足轻重。永安燕江楼的全笋宴是永安的特色美食,彰显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在台湾同胞看来,全笋宴将自然馈赠与烹饪艺术巧妙结合,为食客带来了味觉与文化的双重体验。

“饮食是人类与大自然博弈的结果。”美食作者、翻译、《壹周刊》(台湾)前采访主任傅士玲说,这次美食之旅让她收获颇丰,她计划将旅途中的美食体验作为案例写进文章,让更多人通过文字了解大陆多彩的美食文化。

连城传统美食涮九门头全鹅宴、土楼全牛宴、林四喜闽南传家菜……“00后”影音营销企划郭羿璇是第一次来到福建,对大陆的美食记忆要追溯到小时候去北京吃的北京烤鸭。“这次在福建多地尝到了很多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我都一一用镜头记录了下来,希望届时能够通过我录制的影像,吸引更多人来到福建品尝美食。”郭羿璇说。

在龙岩培田,客家宴不仅是一席丰盛的佳肴,更是一场文化的大餐。被誉为“民间故宫”的培田古村落,传承着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培田客家宴以其独特的风味,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趟旅程,我们走进了不同乡镇品尝美食,给我一种回到小时候、回到家乡的感觉,十分感动。”好好听文创传媒内容长、IC之音竹科广播电台前台长田丽云回忆,“小时候过年时,我们会去邻居家里吃饭。我们家隔壁有个来自福州的‘爸爸’,我们最期待的就是他做的红糟,用红糟炸鱼、炸肉,无比美味……”

龙岩永定是著名的“土楼之乡”,永定圆笼餐的起源与客家文化紧密相关,客家人崇尚“福文化”与“和文化”,这种文化氛围深深影响了当地的饮食习俗。永定圆笼餐不仅是一桌美食,更是永定客家人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的体现。

“美食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情感的纽带。”美食达人、TVBS《阿鸿上菜》电视节目前主持人陈鸿来自台湾新竹,那是台湾客家族群分布最多的地方。在这趟寻味美食之旅中,他在客家美食里感受到生生不息的客家精神,在永定听到的乡音更是让他十分感慨:“我从龙岩连城一路走来,在永定这边听到了熟悉的乡音,距离一下就拉近了。”

除了美食体验外,台湾同胞还在这趟旅途中观赏了非遗展示展演,惊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动于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远见杂志》记者吴季柔说:“壮观的火壶、细腻的剪纸,在讲求工业化、自动化的社会,看到这些精妙绝伦的手工技艺真的让人非常感动。”

美食搭桥筑同心,两岸融合向未来。活动结束后,参与此行的台湾同胞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大陆同胞共同探索两岸美食文化、传承非遗瑰宝,携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12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美食搭桥筑同心 两岸融合向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