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好“在哪儿”种烟的问题,2024年,黔西南州大力开展高标准烟田建设,突出资源整合、政企协同、形成合力,强化建前、建中、建后全过程跟踪管理,推动烟田可持续经营,推进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高效烟草农业转变,加快烟草农业现代化步伐,助力乡村烤烟产业发展。

通过实施种植全程机械化、智慧化示范种植,实现生态立体综合种养模式,是黔西南州推广农业标准化种植、推进科技与现代农业高效对接的重要内容。高质量推进“建、管、养、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样板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黔西南州推广农业标准化种植。

近年来,黔西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手,把基本烟田纳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进基本烟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障;把高标准烟田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衔接、一体推进,以烟田水利设施、机耕路、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抓好育苗设施、新能源烤房、高效机械等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宜机化生产,全力打造一批效能显著、效率突出、效益明显的新装备,加快“数字烟田”建设,着力打造智慧烟草农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持续打造以千亩村、万担乡为主的骨干烟区,提高烟叶种植规模化和集中度,确保计划与市场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黔西南烟叶规模化种植。

“机器耕地快得多,以前一亩地要四五个人干一天,工时费贵不说还容易耽误收成。现在200块钱请个‘机器人’,二十分钟就搞定。”兴义市楼纳村村民黄庭周说。在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之前,他的18亩烤烟由30多块小田地组成,面积小、位置分散,无法使用大型机械作业,只能四处招用工人操作,进度慢、成本高,费时费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本烟田保护与高标准烟田同步建设。

同时,项目开展中,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将基本烟田保护与高标准烟田建设“一盘棋”统筹,推动烟田保护与建设相互促进,做好烟地绿肥压青和有机肥使用的推广应用,促进烟区土壤保育养护,保障项目持久发挥效用;并且推进技术人员蹲点巡回指导,通过加强对烟技人员和烟农朋友的培训,把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把握“良种、良法、良机”三个关键,强化技术集成示范。

以坝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烟叶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项目开始前,通过重点规划与设计,推动整合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乡村振兴局等单位资金及人力资源,配套烟水工程、机耕路建设,推进高标准烟田共建,增强项目的实用性。项目建成后,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统一开展烤烟+蔬菜、水稻、油菜等产业的“一清单”管理,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打造黔西南优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这两年,烟地里的新变化让岔米村烟农兰忠权干劲十足。“去年,烤烟种植87亩,烟叶入账约40.3万元。烤烟采收结束后,又种下紫萝卜70亩、青菜10亩,两样蔬菜又增收16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标准烟田。

按照计划、烟农、烟地、物资、设施“五配套”要求,聚焦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要求,实现高标准烟田建设“底数清、位置准、情况明”的目标。推进田、土、水、路、电、技、管综合配套,增强烤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畅通、生态文明、宜于农机耕作”的坝区高效烟田建设;提高高标准烟田资源利用率、烤烟科技推广普及率和烟田机械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烟区产业兴旺、烤烟提质增效、烟农增收致富。

“老烟区已有新忙法。”白碗窑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万忠平掰着手指举例:烟地还是那片烟地,但50亩以上连片面积已占80%以上;烟农还是那群烟农,但种植成本压缩近七成,亩产已突破了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色农业样板烟田。

目前,黔西南州将烟叶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同规划、同部署,推动项目区内农、工、旅“一条线”贯穿,充分利用冬闲田土种植油菜,打造连片油菜花景观,为冬春乡村旅游引流,助力兴义市楼纳村创建AAA级乡村旅游景区,打造黔西南州乡村振兴示范点,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十四五”期间,黔西南州全州共投入资金2660余万元,开展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12148亩,建设沟渠30条、9公里,修建田间道路17条、约12公里,配置农机具100台(套)以上,建设育苗设施8.7万平方米,新配置烟夹1100套,新、改建新能源烤房1300座,夯实现代高效烤烟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打造一批现代烟草农业、高效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样板烟田。(图/文 李超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