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24日,毛泽东与周恩来在中南海展开了一次对中国国家安全极为重要的秘密谈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与周恩来

在办公室只有毛主席和周恩来两人的情况下,主席悄悄对周总理说道:“恩来,我有一个秘密的计划,目前只能你和我知道。”

瞬时感到主席所说计划重要性的总理,连忙压低声音,小声地问道:“主席,是什么计划?”

主席说:“为了预防美国和苏联的双重核威慑,我打算建造一个我们自己的地下核长城,使我国完全具备核反击的能力。”

此时的中国,尽管已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但是,由于此时我国与美苏都处于交恶状态,使中国时刻面临着这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胁。

为了确保新中国初生的核工业体系不被外部势力破坏,成为真正保护中国国家安全的核长城,主席所说的秘密计划—816工程横空出世,全国各地6万余名工作者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奔赴西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6地下核工程入口

一、代号816的秘密

在重庆市东面的涪陵区有一个绝密的山洞,代号816,从1967年建设至今,三十多年来一直处于严格的保密状态,因此就连山洞附近的居民,甚至建设者的家属,都不知道这洞里面都藏着哪些秘密。

这个山洞的秘密连一些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甚至都不知晓,旅游局的李局长回忆说:“我也不知道有这个山洞,只知道有一个代号816,具体干什么的也不知道。”

居住在附近的老百姓说:“只听说过这个工程代号816,它是保密的,没人进去的了。”

距离重庆市大概一百二十、一百三十公里,就能到达816工程的山洞。今天来看,可能只需要一两小时的车程,但当年可不行,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里,从重庆出发至少要走上两天才能到达这里。

涪陵向南偏东的方向,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白涛镇。过了乌江大桥,没多远就能看见一片连绵的山,这座山当地人叫做金子山,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面对着乌江支流的一面,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山洞,据说这就是那座神秘的816地下核工程的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6工程金子山上的烟囱

在金子山山顶上有一个大烟囱,这个烟囱就是核反应堆的烟囱,但是这个烟囱不冒烟,它排放放射性气体。这个烟囱高一百五十米,可是在当年的条件下,在这样的山上建设这么高的烟囱非常困难。由此可见整个核工程的建设难度,通风的烟囱都要这么高。

这个816工程到底有着怎样的真实面貌,它的内部有着怎样的构造呢?

二、816核工程的真实面貌

816是属于核工业部直属的一个大型生产厂,是与核有关系的一个军事工程,有人说是生产核武器的反应堆,还有说是生产原子弹的工厂,究竟是什么呢?地下核设施究竟怎么样?核反应堆山洞到底有多大呢?有多深呢?

北京大学景观规划研究院的院长俞孔坚,他看了816工程的庞大程度以后说了一句话:“堪与三峡大坝争锋。”816工程虽然是埋在地下,但是从它的工程量、从庞大的工程体系,可以和长江三峡大坝一比高低。

来到洞里,洞内的画面令人震撼,一进洞就可以感受到非常高大、宽阔,在这里似乎望不到头。整个主洞体加上各种施工洞、导洞、供水洞、排水洞,再加上各种工艺管构,加在一起总共二十一公里。

它的主洞体就有四百多米深,816是个巨大的地下工程,主体工程与外面有导洞相通,可以通行大型车辆。除此之外,它的内部各个建筑之间也是由若干个非常深的导洞进行连接,是一个立体的、纵横交错的地下迷宫,甚至比当年的地道战的地道还复杂得多。许多游客身处这个洞里,能够真切地感受到816山洞里非常巨大,它的宏伟壮观令人不敢相信这是人工开凿的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6工程内部通道

当年的那些建设者把一个山掏空,建成了一个地下工厂。这个山在当地叫金子山,山的相对高度大概有三百米左右。而整个反应堆的高度就达到了六十九米,反应堆从顶到底一共分了九层,这些分层都是根据施工的需要设计的。

816核工程反应堆叫石墨水冷型反应堆,与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一个堆形。816核工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这个核反应堆,它共有九层,第八层是反应堆的主反应大厅,高二十一米,第九层是整个反应堆的主控制室。

当时反应堆的核心堆芯的控制设备采用我国家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整个控制系统都已安装完成。如果816工程要是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那它就是中国第一座核电站

816地下核工程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地下工程,在花岗岩的山体里面开挖建造总高六十九米,分为九层的核反应堆大楼,配套的洞内核电站,还有多个核燃料废弃物堆放至。另外用于冷却核反应堆堆芯的水也将在洞内的蓄水池中存放一年,等待放射性消失之后才能排出洞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6工程内景

整个816工程的洞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完全围绕着核反应堆排布的人造山洞。在这里面宽度达到三十五到四十米。如果按这个长度和这个宽度算的话,比七八十年代世界上最长的日本清涵隧道还要长。相对于日本,中国当年的经济、科技水平都是非常差的,这对当年的中国来说是何其浩大的工程。如此巨大的工程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在洞内一处建筑物前,有很多个台阶。台阶之上是一个神秘的房间,这个房间有着一个厚厚的铁门。这个巨大的铁门一个人的力气是推不动的,需要二人合力才能勉强推开。为什么洞里的门会这么重呢?

816工程在施工的时候,在工艺上也是非常讲究,这扇铁门也很特殊,因为这里建成之后是放射性工厂,所以需要使用屏蔽性非常好的重金属来制作这扇铁门,最大程度的减少和辐射,保证科研人员的安全。

三、816工程的选址

一九四五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震惊了世界,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同时这也让世人对核武器的巨大威力有了清醒的认识。原子弹威力如此巨大,生产原子弹的核反应堆也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危险,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建设核反应堆,也就成了非常慎重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子弹爆炸

那么816工程的选址为什么要是这里呢?一颗原子弹就可以毁掉日本广岛和长崎那样的城市,而816工程计划的核反应堆的能量将远远超过一颗原子弹。当时涪陵城区也是人口接近三十万的城市,那为什么816工程要选在离重庆不远的涪陵附近建设呢,难道不怕对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吗?

当时816工程的建设实际上是按照苏联当年的思路。苏联核工程的建设第一个原则是周围要人烟稀少,一个原因是因为怕造成核污染,另外也利于保密。第二个原则是离大城市不能太远,因为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保障,还有实验需要的一些器材也要能够及时提供,所以离城市太远不利于工程的实施。

苏联五十年代跟中国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之后,苏联为我国设计的几个核工厂都比较相似。例如在包头的核工厂,与816核工程一样离城市不是太远,但是也不太近,相对来讲周围恰恰又是人烟比较少的地方。在兰州、青海的核工程基地也都是一样。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开始恶化。中央和军委认为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的中苏战争。为了防止国家的工业基础和国防武器研制及生产体系受到对方的军事打击,国家开始向内陆地区搬迁大型的工业企业和国防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三线安全体系图

为此,中央把国家从北向南、从沿海到内陆划分出来三条线,重点就是把这些企业或项目搬迁到三线上去,以确保国家的国防工业安全。那么三线究竟包括哪些地区呢?

第一线是整个中国东部的海岸,二线包括山西湖北湖南,三线包括云贵川、陕西陕南等地区。前两线不是作为当时建设的重点,因为按照当时的设想,一旦开战,一线是战争前线,不能做重点投资,而相对于一二线来说,三线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因此许多核工程的选址就选在了三线地区。

当年的核工程建设讲究山散洞,山区、分散、钻洞。还有一个说法,靠山近水扎大营,因为核反应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根据当时中央军委的意见指示必须得进洞,而且要保证在这战争爆发以后这个核工厂必须要保证安全。因此当时的设计要求就是抗一百万吨氢弹的空中打击,如果要抵挡氢弹一百万吨当量的打击,那么山体石质的厚度至少就要达到二百米。另外还要能够抵抗八级地震。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水。

核反应堆根据目的不同分为研究型、发电型和生产型反应堆。而816工程生产的是具有裂变性质的钚二三九,其实就是生产原子弹原料的工厂。核反应堆在核裂变的同时释放巨大的热量,如果不及时冷却,就会形成能量堆积,造成爆炸,原子弹的原理就是这种能量的释放。

核反应堆的冷却有水冷型和气冷型,而816工程是水冷型。核裂变反应时释放出的热量非常大,因此也需要足够多的水源保障才行。而816工程建在乌江岸边,选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利用乌江的水。

山区分散建洞的思路、有足够厚度能够抗击氢弹打击的石头结构山体、有足够的水,这些成为当初选择建设816核反应堆工程的基本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反应堆内景

当初核反应堆的设计师们为了选择这个建设地可以说费尽了周折,就为了选地点就用了一年多时间。地方足够大,又足够隐蔽,还得有足够多的水、山体还得足够结实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条件。

当时一个姓文的局长建议:“涪陵白涛地区这一带靠着乌江,那山也比较大,你们可以到那儿看看去。”

当时的工作人员景观勘探,选择了这里,后来几位领导过来看完了以后,也认为可以,就给党组打了报告。1966年的8月份,中央专委会也审批通过了。

四、特殊年代的秘密任务

因为涉及到进洞,工程量相当大,1966年的10月份,周总理批准第54师进驻白涛地区开展国防施工。在816工程的山洞里,可以看到当年建设者们留下的痕迹,也可以感受到当年开挖816工程的艰难和辛苦。

如此巨大,长达二十公里的地下工程,参与建设的人员也是非常多,前前后后参加过816工程建设的超过六万人,其中除了816本场的职工,还有工程兵第54师2万人,除此之外还有交通部第二公路局好几千人。

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建设绝密的816核反应堆项目,当时的征兵都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进行。今天的老兵陈怀文就是这样来到了重庆涪陵的白涛镇,他是满怀着希望,奔着部队去的,一心想着能够到毛主席身边去当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怀文

陈怀文回忆:“我是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份应征入伍,来白涛当兵的。那个时候呢,因为当时候正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刚结束,我们下决心当兵就是为了做好参战的准备。”

开始征兵的时候,因为陈怀文当时是高中毕业,算当时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军分区要留他。后来听说8342部队征兵,因为与保卫毛主席的部队8341部队名号很接近,为了能靠近主席,陈怀文决定应征8342部队。

当时候县征兵办公室主任是陈怀文原来的老师,陈怀文对他说道:“赵老师,我不要在当地当兵了。我要离开家门,我要去北京。”

为了弄清楚8341与8342部队的关系,陈怀文当时还专门问过征兵部队:“你们和8341部队是什么关系?”当时的征兵人员回答:“我们是兄弟部队。”

因此陈怀文坐上了火车,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火车走的方向不是北京,而是从石家庄之后向南一直开到了重庆。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个816核反应堆工程的建设在当时绝对可以说是和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

陈怀文糊里糊涂地来到了白涛镇,他更没有想到小河边上的土房就是他们的营区,前后有六万人曾经住过这里。不能与家里联系,还不能说出来这里的真实地址和工作。

在火车上,陈怀文发现车的方向变了,不是去往北京了,感觉方向不对的陈怀文问班长:“班长,咱们这是到哪儿了?”

班长回答:“去部队。”听到回答的陈怀文也不敢再问了。

转眼就到了白涛这个穷山沟,陈怀文阴差阳错冲着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念头,当兵来到了8342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342部队驻地

而且他更没有想到,当兵的任务不是打仗,是挖山洞。可是在当时,挖这个816地下核工程山洞的任务更艰巨、更重大,所以也对招兵提出了非常高的政治和身体素质要求。

所有新兵连足足训练了两个月,所有人这才知道8342部队是中央军委直属工程兵,建筑第54师工程兵,对内叫第54师,对外是8342部队。

陈怀文这才弄清楚自己加入了什么部队,经过了解,他还知道了这个部队无论在哪里,都是做比较机密、绝密的任务。

一开始,很多人都觉得加入8342部队并不光荣,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既不能保卫毛主席,又不能上战场打仗。陈怀文说到自己当时的心情:“感觉被抓到这山沟沟里面,和那个煤矿工人一样。”

那段时间其实不仅仅老兵陈怀文是这样的心情,来到重庆涪陵白涛镇参与建设816核反应堆项目的许多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来到这里都处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

前前后后有六万名战士及技术人员从事了816工程的建设,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建造的洞体工程之一。可是直到陈怀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转业回到地方工作,他都不知道自己当年建设的到底是一项什么保密工程。许多人也和陈怀文一样,对自己建造的工程一无所知。

关于816工程的保密程度,陈怀文说:“我们光知道这个工程是和原子弹、核武器有关系,具体的就不知道了。整个工程的规模、用途我们一点儿都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6工程内部通道

在816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个作业的部队并不不交叉,所以互相之间都不知道对方干什么。甚至彼此的任务之间有什么联系都不清楚,各个部队只用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

816工程还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曾经参与816工程建设牺牲和病故的战友们。共有五十三位烈士,十八位病故的战友。从这些牺牲的战友墓碑上,我们依稀可以想象到当时工程建设的难度和付出的代价。

据陈怀文回忆,在816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发生过不少的意外事故,受伤的情况不在少数,甚至也有许多危及生命的时刻。就是这群老兵们不怕困难,一点一点将这个庞大的816工程建设完成。

陈华文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816工程,他自己也在成长和进步。第一年陈怀文被评为标兵,当了副班长,第二年提干,后来调到团机关。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该师撤销,陈怀文转业。

其实陈华文只是816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些当年的建设者直到今天都对816工程怀着一份浓浓的特殊感情。

五、无悔的“长城精神”

在多年后,这个没有被派上用场的核工程被解密,开始展现在大众面前,成为了一个无比宏伟巨大的“世纪备胎”。有人为这项工程的壮观所震撼,也有人为这项工程没有被派上真正的用场而感到惋惜遗憾,惋惜那些老兵付出的青春甚至生命,惋惜国家为这项极大的工程投入的金钱以及精力,那么当时参与816工程建设的那些老兵又是怎么想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放后的816工程

有人曾经问陈怀文:“当年牺牲了那么多战友,当时战友们把血汗、青春都贡献到那里了,但最后却没有派上用场,是不是白干了?”

陈怀文说:“本来我也有这种想法,可是我们回去看了以后,这种想法就打消了。816工程是在当时核威胁的形势下开始建设的,中国没有不行。虽然最后没有派上用场,但是还是让国家不再惧怕其他国家的核威胁,他们有的我们也有,想到这里我们觉得值得了。还有就是后来解谜后进了那个洞里边,看到那个大房间那么宏伟壮观。原来建的时候根本想象不到那么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造这么大的工程,我们老兵们回去就感到很自豪欣慰,我们没有白干。”

今天我们再来看816核工程,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民当年不怕困难的精神,它与我们古代的长城精神一脉相承。当年修建816地下工程时,这个工程就被称之为地下长城,长城精神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概。现在的人们对816工程感到震撼,也是是为中华民族的这种长城精神所震撼。

当然如果从科学分析的角度看,当年816工程所做的规划和对整个国际战略形势的分析可能有一些问题。但是它作为三线建设的一部分,还是值得肯定的。816工程对完成我国战略布局的改变,对大西部的开发,做出了这个不朽的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6工程

今天我们学习参观816工程,不光是为了旅游,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旅游体会这项工程的深层意义。816核工程的雄伟壮观,不仅仅值得我们震撼感叹,更值得我们思考它所体现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长城精神。

而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虽处于和平盛世,但各个国家之间的摩擦不断,我们也要居安思危。在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的同时,我们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