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听着父母说“你只用好好学习,别的不用管”长大的,但等到真的长大了,面对社会的时候又会发现,自己一直都在“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如何独立生活、处理学习之外的方方面面几乎一窍不通。一些考虑周到的父母可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但大部分学生仍苦于没有了解生活经验的渠道,只能在步入社会之后靠自己一点点碰壁,一点点摸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学校有必要开设常识教育课吗?
马上大四毕业了,依然不知道大学生医保怎么报销。@一只苦行喵
我从小学到高中都只是在学习,不用担心生活的安排和压力,然后一到大学就要求我们社会实践、实践创新,去各种崭新的环境,真的很割裂,没有人教我们该怎么做。不光是人情世故,很多安全问题也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大学生只是知识水平到了一个成年人的阶段,其他的我们还是不会啊。@罐装桃仁
我们农村人更是不懂,他们很多只有得了绝症才会去医院看病,更别说什么利民政策了,我爸妈真的以为读书就是啥都懂,第一次使用手机不会操作他们会骂你为啥别人会你不会?第一次出远门找不到车站,他们会说,你还是大学生呢,这都办不好。@ 416614
从小到大家里只会教育学习,我的生活一切都有父母来打理,被照顾得很好,身体健康,没有生过什么大病(感冒了也只是家里买了药。按照父母的安排吃药就好了),从没有去过医院,也不了解相关流程。一年前,因为熬夜心脏太难受了,才第一次去医院检查身体,当时自己一个人去的,挂号的时候两眼一抹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挂什么,医保的事情更是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们如果可以提前知道是可以避免很多麻烦的。@栏听雪
我大学毕业后因为太多不知道的社会生活常识,交了太多学费了。@石榴们红了
但凡我读大学的时候,懂一些求职重要事项,也不至于第一份工作没有签合同,也没有社保医保,结果,少了六年的社保医保和劳动合同,对我现在的影响非常大。@不二虎
我毕业两年了,很多都是在被坑后才长教训,很有必要在正式步入社会前,了解一个人到底该如何在社会上生活。@梨汤
我是大学生,我需要生活常识课,网上检索到和实际应用是两码事啊!需要老师带带才行。@杏雨·无人在意猫猫
因为什么都不会,所以学会了在网上寻找攻略,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用医保、第一次租房……父母和老师没有教我的,热心分享的网友教会了我。如果学校能开常识课,我估计还是不会去听,会自己学,但是学校能开这种课,我还是很支持。@永夜之蔷薇
我家二年级的小朋友会自己坐公交、煎蛋、做家务、整理自己的书籍和管理自己的时间,从小开始学习生活技能。这个东西家长要有意识教授的。@帅小宝
我觉得挺悲哀的。现在的年轻人常识的缺失,是特别严重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又觉得开一门课、两门课不太能解决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就像很多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太“水”了,你吸引到的永远是那些对这件事情有敏感认知的人,没有认知的人,上课也是睡觉。所以常识这个东西还是应该从实践中去学,否则学了也记不住。@LL
我们以前都是出了社会自己摸索。虽然这些常识跟具体实践之间会有一些差距,但如果毕业前就学个大概流程,以后出社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喵
我是90后,我小学上的是爸爸的工人子弟学校,我们那时候是有开设生活课的,教小朋友做饭、缝纫,我甚至还在课上学的织毛衣。但是后来考了省重点中学,进入重点大学,觉得一切都开始脱离生活了,所有东西都围绕学的知识,确实是在生活教育方面很匮乏。有的人会说那和家里学呗,实际上我们作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很辛苦父母也不愿意让孩子再负担家务,就造成很多人生活能力生活常识的全面退化,我更希望这个课能向高中推广一下。@治好拖延症_
这种类型的知识曾经还可能教得完,现在越来越教不完了,现在很多知识和能力是即用即丢的,比如:户口迁移、地铁线路、机场怎么走、开通各种卡、处理电脑、下载软件、各种预约、了解社会保障、了解各种政策等等。
我认为比起学会更重要的是,做什么事都不要害怕,明确之后就去做就好了。现在的指引都很明晰了,业务也几乎都搬到线上,有不明确的就咨询。
我刚上大学就是觉得好多事情都好麻烦,好繁琐,经常怕自己弄错,毕竟我之前连高考报名和大学填志愿都是我爸妈帮我操作的,我就只在旁边看着给出我的意见,从来不操心。后来发现去做就好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是把它们想象得太难了。@我入关后
真的需要开这样的课堂!叫社会事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是生存法则!尤其是烹饪等生活技能!@红色沂蒙
个人觉得这样的课程非常适合在学校里教,还应该早点教。作为高等学院完全可以帮助刚成年的人去了解和适应这个社会,而且大家对办事流程熟悉难道对工作人员来说不也是好事吗?减少很多沟通成本啊。@黛西要睡觉
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如果是正常按部就班学习、补习的学生,确实不容易接触到——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业了。但这些东西又是作为一个社会新人真正需要的,所以学校教授这类课程我觉得很好,算是急学生之所急了。@地标VB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有些人无论你开什么课,他都是游离的、糊弄的,这种人只有亲自被坑过,他才知道:哦,不能这样干。更有甚者,得上好几次当才能有这个觉悟。如果学生都是这种人,那开这个课就没意义。@范丞丞的小跟班
学校开课很好,但课程设置要合理,学生也要认真学,不然啥用没有。我不相信有谁活了十几年一直没有机会看父母怎么做饭、怎么就医,他们学了吗?没有!自己不长心,谁教都白搭!@等等
如果信息不发达的那几年不知道的确该教一教,可现在哪里都能查到,自己不去学,等着别人喂着教你,真不是我说,出了大学依旧什么都不懂,自查自学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积累。@是你呀_
这种东西不应该是家长教的吗?学生跟家长一起生活十几年,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实操教学,家长也都四五十岁,不比二三十岁的老师有生活的智慧和经验?最主要的是,课堂不是很符合现实设置啊,哪有现场教学印象深刻?比如学习怎么看病,老师做个PPT,我去医院我再现查?但是家里有人生病,自己跟着跑前跑后忙活一趟就知道怎么弄了呀!不是学校不该教,而是效果肯定没有家长教得好,家长们别再啥事都亲力亲为、越俎代庖了,你的孩子是会长大的,你无法永远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为他们提供精细的服务,你们总有要分离的一天,到时候,怎么办?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摔跤,啥事没有,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跑,但要是中老年人摔一跤就不一样了,崴脚、擦伤、骨裂、骨折,都是很有可能的。趁孩子还是个宝宝时候放手,别等他们变成了生活中的“中老年”才不得不撒手,那样他们摔得会更疼。@bbbcai
特别希望出一个如何安全租房的课,讲讲合同安全、居住环境安全。@嗯
不会和就业指导课一样,让没有经历过找工作的辅导员们来讲一样,找些看着年纪大但实际根本没有什么生活经验的人来上课吧。@不起不行吗
很担心这些课的质量,毕竟我们的就业指导课也就那样,怀疑已经二十来年没更新ppt,讲的内容是让我觉得尴尬的地步。@(¬_¬)
我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辅导员教的,除了告诉我们怎么润色简历基本没什么实质性内容,出来社会发现自己像个白痴一样。经常被家里人说,你是大学生,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有时候真的很无奈,我发现我们的大学老师,也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了就当老师,没有想过有的学生出了社会该积累哪些生活经验,因为连老师都缺乏这样的积累。@半泽直花
想起我们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了,没提过五险一金是什么,没提过十三薪是什么,没提过怎么辨别公司是否正规,没提过有哪些渠道可以找工作,没提过如何做简历投简历,没提过如何过面试。我已经忘了这门课讲什么了,找工作的所有坑全凭自己踩,自己摸索。@零谦谦
常识课老师经验丰富吗?很多内容书本和教案上可没有。@啦啦
我甚至觉得应该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都学习,比如说小学时可以接触基础的烹饪知识、了解一些办事部门;中学时可以接触基础的维修知识等更多的生活常识……@大吉
有必要开设生活常识课,但是不能上来就是纯理论满堂灌,那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干货知识。可以多采用实例的形式授课,让课堂更生动、更接地气。其次,很多大学的教学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要做好相关知识的更新,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内容。@R.
这种东西不是一二三给你一堆条条框框,告诉你首先、其次都要做什么,而是一种经验分享(说白了就是别人砸钱进去获得经验让你学习)。这种课与其教条地讲,不如换成讨论课,一课一主题,可以是自己的经验,可以是网络上搜集的资料,分享并讨论。@Cheng
生活常识课的开设受到如此多学生的赞扬,足以见得大家对这类知识的渴望。由于常年埋头于书本和试卷当中,很多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以至于在毕业走入社会的这段时间,很难完成一个顺畅的衔接,这确实是需要教育者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生活常识课的出现正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和社会运行规则的渠道,前人用经验和教训总结出的“生活指南”,可以为他们大大降低步入社会之后试错的成本。但是由于生活所覆盖的内容过于广泛,细节也十分琐碎,生活常识课就十分考验授课老师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同时也要注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教会学生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解决生活难题的正确思路,帮助他们学会独立高飞。
但也应该看到,很多“无助”的学生并不是找不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事情都由家里人操持,导致他们渐渐失去了自己踏出第一步的勇气和能力,这就需要在孩子从小的培养过程中,家长先学会放手,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出经验。一个拥抱生活,走进生活的人,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生活。
来源:半月谈
策划:张子晴 苏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