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一个历史名词,可能早已被很多人遗忘,但是对于老一辈的中国人来说,却是永远的记忆。

苏联,曾经是中国最好的老师。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手把手教会了中国工业化,让新中国走过了蹒跚学步的孩提时期,有了在世界上立足的资本。

也是苏联,在中国最为困难的时期,翻脸无情,撤走了所有援助,在边境陈兵百万,试图威压逼服中国,一度爆发战争,甚至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双方关系跌入冰点。

曾经,所有中国人以为双方关系就这样不冷不热地走下去,或许某一天迎来转机也不一定。直到那一天,那个强大的苏联轰然解体,成为了过去式,苏联成为了一代人永远的回忆。

那个曾经一度是人类的希望灯塔、强大的美国也惧怕无比的苏联,如今渐行渐远,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中。

苏联,可以被遗忘,但是苏联留下的经验教训,却不能忘却。透过苏联这面镜子,仿佛也能看见置身镜外的中国的某些身影。

从1922年12月30日到1991年12月25日,整整69年时间,整个统治人口多达2.8亿,治下国土面积高达22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家,作为镜子,到底给今天的中国留下了怎么的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苏联的国旗和国徽

01 五年计划

1928年,为了改变苏联国内落后的工业现状,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政府决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设定的详细计划进行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社会建设。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工业产值比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的1928年增加3倍,投建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聂伯河水电站

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开始向工业国转变,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

而此时的世界,正在爆发由1929年美国金融崩盘而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危机,经济衰退、工业生产崩溃、民众失业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现象,而身处世界孤岛的红色帝国苏联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一个又一个预定的经济目标,完成五年计划。俄国十月革命前,沙俄帝国被视为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处于资本主义阵营鄙视链的底端,而今沙俄成苏联,便完成了一个穷小子的华丽转身,亮瞎一众西方国家的双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百姓排队领救济

从1928年开始到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苏联一共实行了12个五年计划(注:1991年预计划实行第13个五年计划,因当年解体,故未计入),除因苏德战争中断外,几乎贯穿整个苏联统治生命,五年计划的成功实行使得苏联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在1940年苏联已然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强的工业国,这也是苏联能够最终赢得苏德战争的最大底气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德战争上士兵挥舞着苏联旗帜

固然,苏联的五年计划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别忘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计划性国家建设的一次尝试,不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有人说,苏联的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是一个败笔。

历史,如果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单纯的以后来者的上帝视角去看,是无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第1~11个五年计划经济世时增长情况

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苏联的工业基础薄弱,国防力量缺失,而苏联又可以说是举世皆敌的状态,不发展以国防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苏联的下场就是在西方列强的围殴中走入末路。苏德战争爆发后,因为战场位于苏联本土腹地,对苏联的破坏极大,诸多建设成果被破坏殆尽,这也是苏联在德国战败后一定要求德国赔偿的主要原因,苏联国内急需这一笔赔款救命呢。

看似强大的苏联,此时空有无敌的军队,国内却是一团糟。对于苏联的窘境,奉行大陆均势的英国人看得很清楚,1946年3月5日,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美苏冷战的序幕,不论苏联是否愿意,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争夺,让苏联必须入局应战!

冷战初期,苏联一度处于下风,面对美国的持续紧逼,缺乏战略防御纵地的苏联,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发展重工业,发展国防军工,以应对美苏争霸。重工业是战略无奈下的最优选择,除此别无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苏争霸

二战胜利后,民族解放浪潮席卷全球,新独立的国家很多也选择走上了苏联模式,纷纷制定各自国家的五年计划,其中包括中国、印度、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诸多国家,而这些国家在国家建立的初期,通过五年计划建设也成功实现了国家的初步发展,建立起国家的基础工业,稳定了动荡的国内形势。可以说,这其中五年计划,功不可没。

五年计划,有何成功的秘诀?为何能够这么多国家走上发展之路,度过建国初期的艰难?我想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有如下三点:

第一:群策群力。

五年计划的制定出台,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投入,集合了全社会的智慧精英,群策群力,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所有人为同一个方向努力,制定发展规划时,这样的计划,一定是能够代表广泛民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的群众发展要求。有了人民群众的共同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社会如何不能稳定,不能发展?

第二:调和矛盾。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就需要解决,一旦堆积,最终爆发的力量无可想象。而一场五年计划的制定,便是一场矛盾的调和,协调各个阶层各个势力的矛盾。当然这也很考验执政领导阶层的执政智慧,印度就在五年计划的制定中陷入各方扯皮而工业化进展缓慢的局面。

第三:集中国家力量。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句话不仅仅只是一句空话,五年计划的目标制定后,便是落实规划。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单个民间资本能够承受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回报率,唯有讲究长期战略的国家才能够不计成本地持续投入,不以短期效益为考量。

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恰好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所必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西高速腊八斤大桥

02 人才引进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人才有两种产生方式,一种通过自身国民教育培养,另一种是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第一种方式,持续时间长,投入成本高昂,但是产生的人才忠诚度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

苏联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遇到了一连串的困难,而能够为工业建设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科学家,苏联严重缺失,与此同时,在沙俄帝国的高压统治下,占据社会人口大多数的底层农奴缺少教育资源,文盲率高度80%以上。

在苏联进行一五计划时,斯大林投入了大量资金用在了教育上,到二战前苏联99%以上的人口脱盲,技术工程人员是德、英、法、意、日五国总和的6倍,二战后研发人员已占世界的1/3,这一切都是保证苏联在二战后能够快速恢复,并成为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

而说到苏联的人才,就不得不说到沙俄时代留下的数学人才,而正是这一批数学人才支撑起了苏联的初期建设,同时苏联把培养新专家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任务 苏联开始改革高等教育和 中等专业教育,增加学生人数 扩大教学规模,有条件地逐步实现全民免费教育。如此一来,国民教育水平大大提高,投入生产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于苏联的人才引进起着重要的推进重要。资本主义世界一片萧条的情况下,唯有苏联发展欣欣向荣,对于人才发出渴求,能够提供资金科研,大量的人才纷纷涌入苏联。即使是号称最大的移民国家的美国,也有大量人才放弃美国国籍,加入苏联,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

03 苏联的经验

苏联的一五计划,使得苏联在10年时间内,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头号强国,苏联的经验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思考的,我认为有如下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重工业,巩固国防力量,这并没有错,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是抵御外部风险最可靠的力量,只有国家安稳和平,国家建设才能顺利执行。

苏联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这固然有着二战和冷战的时代背景,但是在今天的社会环境,大规模的热战爆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的情况下,国家发展的应同步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农业,重工业的比重适当突出。

以农促工,以工业反哺育农业,形成循环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强国之路。

第二:重视基础教育

苏联给我的第二点启示是重视基础教学,这里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国民的基础义务教育,也是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教育。

科技的发展,初期模仿走在前面的人,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但是一旦领先,拿什么保持领先优势?持续不断地创新!高尖端的创新就必须依赖于底层的建设,以数学、物理、化学等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就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在重视基础教育的背后,还能够解决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钢琴、舞蹈等艺术类教育,无不是需要大量金钱的持续投入,这对于一个贫寒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负担,由国家发展数理化等基础教育,能够让广大贫寒家庭的学子以较低成本获得知识,并且毕业后也能够在社会上顺利找到合适工作,社会便能够稳定。拿把扇子,谈古说今,对于贫民子弟来说,哪有能够吃饭重要。

并不是说艺术类教育不重要,而是说,在社会阶层普遍不富裕的时期,发展能够让大多数能够找到一个养家糊口的基础教育,对于社会的稳定来说,作用可能更大一些。

第三:产业升级不能懈怠

产业的升级发展,是一条不进则退的不归路,一旦懈怠,后来者随时会后来居上,实现反超,产业只能不断升级,不断发展,国家必须持续不断的投入到产业链的整合升级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业换代升级

为何说看看苏联这面镜子,才知道中国为何要在边境打短期战争?

苏联在一五、二五计划后,国家实现工业化,随即陷入战争,打断了产业升级发展的历史进程,冷战时期,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国家的发展重心又放在了与美国对抗,争夺世界霸权上,反而忽视了国内的经济建设。

长期的战争,对于国内的建设破坏力无疑巨大,然而短期的战争,却能够教训对手的同时,也不至于打断国内的发展规划。在中印边境、中越边境,都曾经爆发过战争,中国军队在取得巨大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撤军,打了一场漂亮的短期战争,避免陷入长期战争而导致脱离五年计划建设目标,这其中或许从经济建设上的考量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军投降

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发展初期同样面临严重的外部危机,国内有着严重的封建残余、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等多重大山,又都是通过五年计划逐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因为苏联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透过苏联这面镜子,可以更好的认识中国。

今年是苏联解体的第30年,对于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庞大帝国,在被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掌握舆论的今天,理性的认识和看待苏联,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事情。苏联能够让世人研究的东西有很多,今年又恰逢苏联解体30周年,我会持续和大家一起探讨苏联的历史经验教训,这是第一期,希望大家喜欢并点个关[来看我]注收藏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以史为鉴,知兴衰,以史为镜,明得失。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明世事之变,思今时之道。这里是@三道历史,与你一起探讨历史~!《苏联大国记忆》第一期,全文4300余字,阅读时长8分钟,感谢您的支持!

近期作品链接:

1.印度差在哪,为何迟迟不能工业化?看懂这点,才明白毛泽东的坚持

2.看看印度这面镜子,才明白毛泽东的远见

3.李宗仁的划江而治为何不切实际?看看朝鲜,才知毛泽东的果决

4.中国,为何一定要统一,也必须要统一?

5.中国的工业化为何能成功,统一是关键!感谢毛泽东当初的两次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您的阅读,评论,点赞,关注,赞赏等多方面的支持!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 《苏联第1—11个五年计划经济实际增长情况》
2.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知识分子(1928/29——1932年)》
3.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