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截至2024年,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102台、装机约1.13亿千瓦,规模升至世界第一。2024年,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会上,国家能源局还公布了今年能源工作的多项“成绩单”。在能源保供方面,2024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煤炭稳产稳供,智能化产能占煤炭总产能的比例提升至50%以上,全年全国煤炭产量约47.6亿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消息,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年度达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最新数据显示,从2024年年初至今天,距离今年底还有一个半月时间,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突破1000万辆,比去年全年958.7万辆的产量增长了4.3%。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连续9年位居全球产销量第一。突破的背后,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
此前,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指控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故意扰乱欧洲市场的秩序,价格偏低的现象被质疑为“不公平竞争”行为。他们很好奇,中国的新能源车,价格定那么低,他们难道不割韭菜吗?于是,欧盟随后提议,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反补贴税。至于结果,目前还没出炉,我们还需要等上一个月的时间。但是目前,欧盟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关税,是10%。如果,欧盟最终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税,那么,中国汽车企业将面临高达17.4%到37.6%的额外关税。
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出口管制来限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高端芯片技术上。近年来,拜登政府多次加大对中国芯片企业的出口限制,目的明确——就是想通过“卡脖子”政策,使中国在科技上保持对美国的依赖。例如,美国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向其出口关键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和技术,打算切断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中的突破。然而,尽管美国加强了出口管制,推行了各种限制措施,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却没有因此停滞。
以当前中美竞争最激烈的芯片领域为例,美国对华频频发起芯片战,甚至不惜联合盟友的力量,在他们看来打压、封锁、围追堵截就能限制中国的芯片发展,然而事情总是事与愿违。日本媒体指出,十年前中国的芯片自给率只有14%,现在已经达到23%。预计到2027年,自给率的数字将接近30%。尽管在高端芯片领域中方还有所不足,但是在中低端产业,中国在美国的打压下迅速站稳了脚跟。要不了多久,在高端芯片方面,中国即将迎来突破,到时候,就轮到中国反制裁美国了。
中方系列反制措施是对美国构筑科技“小院高墙”的有力反击。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目的已不仅是维持与中国之间的技术代差,而是要对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赶尽杀绝,彻底封杀中国利用新科技实现产业升级的希望。对中国来说,除了反击之外,并无妥协退让空间。去年,中国对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原材料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后,原本深闭固拒的美国“突然”变得热衷与中国开展双边出口管制对话了,也愿意听一听中国的关切了。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波折后,《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续签了五年。这项协定被认为是“全球科技领域中,最重要的双边合作之一”。这份协定,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美两国政府最早签署的协议之一,它象征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的首次实质性合作。尽管当前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加剧,但中美双方能够成功续签这份协定,离不开中方多个部门的持续努力和积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