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同仇敌忾抵御外敌的国共两党,都在为国家尊严而前赴后继地战斗,这一时期,双方阵营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和民族烈士。

但在中国军民历经万难,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后,蒋介石却对来之不易的胜利置若罔闻。

做着独裁美梦的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将漆黑的枪口转头指向了自己的同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再度引燃了战火,很多国民党的高层都因为背离民心的错误决定,倒在了正义的炮弹之下。

如果事情一分为二来看,其中不乏抗日战争中战功赫赫的名将,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也令人倍感唏嘘。

出于对他们在抗日战争所做贡献的考量,我军领导人对部分国军将领做出了准予厚葬的指示。而其中三位兵团司令级别的阵亡将领,更是受到了我军为其买棺厚葬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冉冉升起的将星

在受到我军厚葬待遇的国民党三位兵团司令中,出身黄埔的刘戡称得上最让人意难平的一位。

昔日的长官卫立煌曾评价刘戡是典型的一根筋,却不想这样的性格最终竟会让刘戡殒命疆场。

祖籍湖南的刘戡自幼父母双亡,幸有伯父将他视如己出并抚养长大。

喜好读书的刘戡,年少时,习惯伏坐于牛背之上高声朗读,时间一久倒也积攒了一些文化底蕴。

动乱年月投身战场报效国家,是那个年代的青年不约而同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揣驱尽倭奴的伟大志向,刘戡考入黄埔军校进行学习,他也由此成为了黄埔第一期的学员。

黄埔毕业后,刘戡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升任师长,而当日寇铁蹄开始进击华北地区后,坐镇中原的刘戡和他的83师被划入第17军作战序列,长城保卫战一触即发。

长城一役中,刘戡率领麾下将士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在不敌日军率部撤退之际,自觉悲愤不已的刘戡一度想要饮弹自尽,但都被贴身卫士阻拦了下来。

在国民政府和日军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后,为牺牲的将士鸣不平的刘戡,甚至敢于和何应钦爆发激烈争吵,由此可见那股热血儿郎的劲头,在刘戡身上从未衰减分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在全国抗战的过程中,晋南、豫中、忻口等几次大规模会战的第一线,都有着刘戡的身影。

这一时期的他,也已经开始担任第三十六集团军中将总司令的职务。

倘若战功彪炳的刘戡,能够一直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战,那么日后定会成为军界声名显赫的人物,怎奈只图小利罔顾大义的蒋介石并未给他这个机会。

其二受到我军厚葬待遇的,则是颇具争议的张灵甫将军,自黄埔四期毕业后,张灵甫也同样经历过来自北伐战争的洗礼,他的军旅生涯也正是从此刻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伐战争后,张灵甫调任至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担任上校团长,历经八一三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的张灵甫声名鹊起,成为了国军青年军官的重点培养对象。

南京保卫战中左臂中弹的张灵甫,始终坚持奋战在最前线,他拼命三郎的名号也自此不胫而走。

待到武汉会战结束,张灵甫凭借战功荣获四等云麾勋章。

此后升任74军58师副师长的张灵甫越战越勇,于上高会战率部血战11日毙敌无数。

麾下58师也被视作抗日铁军,此时的张灵甫俨然一副抗日先锋的正面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正式担任58师师长一职的张灵甫,开启了“收复失地之旅”,在浙赣、鄂西、长沙等多地会战中,他率部痛击日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和气势。

抗战胜利后作为南京卫戍部队的74军无疑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升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的张灵甫,也被视作御林军最高统帅,一时间风头无两。

张灵甫前途无量,是彼时军政两界心照不宣的共识,可惜一心想继续掌控国家的老蒋一意孤行,随之爆发的内战,也让张灵甫命绝孟良崮。

相比刘戡和张灵甫,最后一位将生命错付于国民党的兵团司令也许没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他也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一定的贡献,此人正是川军将领杨干才。

作为川渝当地著名军阀杨森的表亲,杨干才从小就在军队中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武堂结业后,杨干才开始陆续担任少尉排长以及营长等职务,在淞沪会战中随着川军奔赴上海参加抗战。

1939年被提拔为少将后,杨干才率部在安徽地区多次与日军交战。

作战勇猛的杨干才无畏牺牲,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正是杨干才率领着第20军,给予日军迎头痛击,最终将长沙成功保卫了下来。

作为非嫡系出身的国军将领,杨干才算得上一员不可多得的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后期的杨干才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湘赣边区的守备任务上,面对日军困兽之斗的最后反扑,杨干才始终未曾让侵略者尝到一丝甜头。

骁勇善战的将军,本该为捍卫国家主权的伟大事业奋斗终身,但抗战结束后的杨干才却遵照蒋介石的指令,将罪恶的子弹射向同气连枝的兄弟部队。

如果蒋介石和国民党,愿意设身处地地去为国家和人民考虑,那么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三位兵团司令都有着无比光明的未来,但很可惜的是这种如果并没有发生。

内战不仅伤害着无数爱国人士的民族情感,甚至让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上述三人本都是军界冉冉升起的将星,但一切的命运,都随着蒋介石的一意孤行化作了泡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革裹尸的军人

为何说刘戡是让人最意难平的一位呢?只因昔日风光无限的兵团司令,最终的下场太过凄凉——兵败宜川后,心灰意冷的刘戡拉响了手榴弹的引爆线,连一具全尸都没有给自己留下。

此事还需回溯至1948年初,进犯宜川的国民党军队被我军合围。

作为关中咽喉,宜川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眼光极为长远的我军指战员,自然不会轻易将其拱手让人。

彼时驻扎在宜川的国军旅长张汉初,发出加急电报,向胡宗南请求派兵支援,而胡宗南钦点刘戡奔赴宜川解国军之危,却不承想宜川竟成了刘戡这个“人中龙凤”的落凤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我军构建得密不透风的铁桶阵,刘戡提出先打援军再救宜川的想法。

但胡宗南却坚持让刘戡急行军赶赴宜川,而对我军的轻视也让胡宗南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在西北野战军围攻之下,刘戡力有不逮败下阵来。

眼看大势已去,自知突围无望的刘戡,选择了最为决绝的自戕方式,自爆手榴弹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虽然战场上有着成王败寇的不二法则,但毕竟刘戡也是抗日战争的有功之臣,因此我军还是将其入殓厚葬,并经新华社发表声明,允许国民党将其遗骸领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痛失爱将的蒋介石盛怒之下,将胡宗南撤职留用,在领回刘戡尸体后,将他厚葬于西安,并追封他为陆军上将。

但无论如何弥补,都无法遮掩国民党彻底的错误和失败。

与刘戡的自戕不同,张灵甫是在激战中被我军击毙身亡。

这个曾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战场上,被打残一条腿的将军,最后还是死在了蒋介石独裁的野心上。

当整编第74师,被围困于孟良崮的战报,放到蒋介石的桌案之上。

在震惊之余,蒋介石做出派遣十个整编师驰援的决定,并认为这是和华东野战军决战的良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解放军并不准备让蒋介石一厢情愿的想法美梦成真,华野司令员陈毅果断下令:要在国军支援到来之前,解决掉整编第74师,彻底粉碎国民党“鲁中决战”的计划。

随着孟良崮上空硝烟逐渐散去,整编第74师的建制不复存在,国民党妄图破坏山东解放区的计划也以失败告终。

而第74师师长张灵甫,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陈毅看着张灵甫的尸体说到:“他这条瘸腿是献给国家和人民的,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秉持仁义二字的解放军斥资400大洋,为其准备了上好的楠木棺木,并将他妥善安葬了起来。

后来张灵甫的棺椁被国民党重新安葬到了玄武湖附近,那一座冰冷的墓碑无言矗立在湖边,代替张灵甫见证着新中国的诞生和腾飞。

最后一位杨干才将军则是在芜湖地区战败之后,万念俱灰,扣动扳机亲手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蒋介石在得知杨干才杀身成仁的消息后,也是将他追封为陆军上将军衔。

在三位受到我军买棺厚葬的国军高级将领中,杨干才可能是让我军将士内心情绪最为复杂的一位——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让沂蒙山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解放军战士都是倒在了杨干才所指挥的第20军的枪炮下,同室操戈的民族仇恨和战友牺牲的兄弟情谊,让我军众多将士,都难以接受要将其厚葬的指示。

但正如前两位兵团司令一样,杨干才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做的贡献同样不该被磨灭。

而且虽非嫡系国军军官,但杨干才对国民党的忠心,确实称得上职业军人的典范。

加之其川军的身份很难不令人动容,遥想当年川军出川为国征战,是何等悲壮的场景,数不尽的川渝儿郎,都没能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

综合考量之下,我军还是做出了妥善安葬的决定,受限于环境所迫,只能从当地百姓手中购置了一口棺木将杨干才的尸身装殓,并派专车将其送回了四川老家。

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解放军才是当之无愧的仁义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从来都不是我军衡量的内容。

也正因如此,我军才能得到人民衷心地拥护和支持。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拯救劳苦大众于水火为目标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要比只会打小算盘的蒋介石更深得民心,因而国民党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只是可叹这三位高级将领,狼子野心的侵略者没能夺走他们的生命,可最终他们却以生命的代价,成为了自己信任的“领袖”满足野心的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团结统一的国家

中国共产党曾不止一次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倡议,但蒋介石却始终对此置若罔闻,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尤其是这个人还在做着春秋大梦的时候。

团结和统一来之不易,有无数人为此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这本就是一件大势所趋的事情。

倘若蒋介石和国民党能站在人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许很多无谓的牺牲真的可以被避免。

时代变革的洪流滚滚向前,独裁美梦注定无法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个人意志永远无法凌驾于人民诉求和民族大义之上,追忆那些在黎明前夜永远闭上双眼的同胞也只能徒留一声长叹。

想必这三位国军高级将领内心也会有遗憾吧,作为军人他们在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之时毫不犹豫地选择挺身而出,但却没能真正看到中国的天空艳阳高照的那一刻。

也许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会感到后悔吧,这种后悔自然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自己信仰的质疑和动摇。

有时坚持的未必是对的,更何况有人利用你的坚持在为己谋私。

无论在任何时刻,提及这三位戎马一生的将领,都会对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做的贡献肃然起敬。

但在最后时刻错误地选择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也终将成为他们永远无法弥补的过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真正的职业军人总是会将战死沙场视之为最高荣耀,而当身着“正义之师”的战袍后,这份“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怆也会更令人动容。

这样的褒奖和赞扬自然是送给可敬的革命先烈,而任何站在人民对立面和阻碍国家团结统一的个人和集体,都不会被后世真正地认可和接纳。

就像这三位,受到我军买棺厚葬的国军高级将领一般。

倘若能重来一次,他们一定会明白这个道理——个人选择是自由的,但只有将国家和人民放在首位,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