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小奇我曾写过沉迷嗑药的未成年人。

滥用药物,在不少初中甚至小学里蔚然成风。

我当时说,未成年人陷入泥潭,是因为我们成年人的失职。

官方调查显示,滥用药物的孩子大多缺乏家庭关爱,或者遭遇过叠加性心理创伤。

可我怎么也没想到,还有另一种情况。

孩子嗑药,是因为家长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注达,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嗜睡症的药物,处方药。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以提升注意力、降低疲劳感。

在一些家长听来,这药效四舍五入,不就等于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他们口中,它叫“聪明药”。

不择一切手段,都要搞到它,喂给自己即将高考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说这么好的东西,咋现在被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连真正的多动症患者,想开这个药都困难重重。

因为是药,它就有副作用。

专注达的简介里明明确确写了,其与冰毒苯丙胺,对,就是冰毒的主要成分类似,大剂量服用时极可能成瘾。

四舍五入,他们是靠喂弱化版冰毒提高孩子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的副作用还有如胃肠道不适、头痛、头晕、嗜睡、心慌、失眠、焦虑等等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在某些家长眼里,这些都比不过高考多考几十分——

“本来年轻人就对药物代谢能力强,发育期这点副作用算个屁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人接下来那句,我觉得才是重点:

“你不吃,有的是人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虑会抑制智商,而卖焦虑则是最有效的致富途径。

遥想小学时候我吃过一款叫做“忘不了“的补品,前段时间买了一瓶2块钱的维生素B2,他们俩一个味。

还有那个号称能强身补脑,被各路家长一抢而空的“生命一号”。

小奇我就是喝生命一号长大的,现在一口气上五楼都费劲。

其实看配料表,山药枸杞大枣。

它就是个保健品。

你说好处没多少,你说坏处也没多少,当个安慰剂还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聪明药”不同。

它用几乎能毁掉孩子一生的代价,换来一些似是而非的分数提高。

让无数家长趋之若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赞美聪明药,热爱聪明药,仿佛一粒聪明药就能解决孩子所有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京报曾采访过一个女孩小田,高三那年成绩下降,妈妈给了她一片“聪明药”,让她每天吃一点:“有人吃了成绩就变好了,你试试。”

最开始她并没有感觉,可随着从每天一片到每天三四片,她感觉自己记忆力专注力都有上升,成绩有所提高。

副作用也接踵而至,吃了一个多月后,小田开始掉发、失眠,几乎每一个夜晚都在辗转反侧中度过。

她妈妈发现了这些异常,让小田停了药。

可停药后,小田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难受,课又听不进去了,看书做题也不行。

之前从不对父母吵架的小田对妈妈发疯,让自己重新吃药:“当初是你给的我这个药,现在为什么不让我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捷径是最远的一条路,而且有可能永远迷失在黑暗里。

北京高新医院医务处主任徐杰曾表示,仅在2018年,他就接收了六十多例”聪明药“上瘾的患者。

这些人中超过一半,最终都接触上了毒品。

现在六年过去了,这个数据是上升还是下降,我找遍全网,没有公开资料。

但一个个帖子告诉我,依旧有无数家长和学生走上这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臆想中“高考比别人多几十分就能够成为人上人”的图景,喂给孩子兴奋剂。

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真的能换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吗?

凭我对社会的浅薄认知,难说。

抛下一切搏杀出来,结果在终点听到一句“请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都不如家长多去找点赚钱的路子。

比逼孩子有用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或者和我想的不一样。

他们想要的并不是孩子考上名校飞黄腾达的上限。

而是为了不让孩子在初中毕业就被分流走的下限。

家长和学生用不可估量的代价,得到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真正有需求的病症患者,反而因为管制的收紧,越来越难开出药。

细数下来,这场内卷到变态的游戏中,所有的参与者,没有一个赢家。

本来我准备在最后问下大家,如果孩子成绩不足以满足你的期待,你有尝试这个的念头吗?

后来想想还是算了,现在大伙看了肯定会给一个否的答案。

可真身处其中,谁又知道呢?

新闻来源

《这些给孩子提升成绩的“聪明药”,吃了会上瘾》新京报

《让部分考生成瘾的“聪明药”,什么来头》新华社

来源:新闻哥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